读经:路十四25-33
新约充满了如何作门徒的教训及其相关的事。在我们主的教导中,如何作门徒占了极重的位置。但在他的教会的教导里,它却受到忽视和削弱。原因不难发现,在基督的时代,他这方面的教训最不受人们欢迎,时至今日,人心依然。他在提到如可彻底的作门徒时,所定的条件如此严格,以致人们察觉到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后,都纷纷离他而去。
耶稣当时有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利用他近数月来所获得的名望得些好处。「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他们留心听他说的每一个字。他如何利用这个绝佳的处境?他是否行一些动人的神迹,以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他是否夸奖他们,以诱取他们的奉承?他是否给予一些特别的诱导或特权,以得到他们的归顺?相反的,他似乎故意立下一些不必要、难以达到的条件,来减低他们的热心。他真是一个奇怪的领袖,竟然有意给支持他的人浇冷水。他不是非常迫切想要得到他们的拥护吗?我们常会为了争取群众,而降低自己的要求,耶稣却故意将跟从他的条件定得严苛,有意削减那些可能成为他门徒的群众(见路九57-62)。
基督肯定而清晰地指出,作他的门徒不是轻而易举地仅仅赞同一个教条就够了,乃要付出代价。这样做作毫不动人、也不令人兴奋,而是严格无比。他没有表示作门徒是轻松愉快的,反而强调个中的艰辛和危险。他很少说到我们会喜爱的朋友,却屡次提及可能会遇到的敌人。不是充满应许、足登银履的道路,却是怪石嶙峋、脚穿铁鞋的途径。他从不抛出诱饵以吸收新血,也不遮掩作他门徒所需付出的代价,每一个跟从他的人都得张大双目才行。
精明的领袖都知道一个事实,就是面临最艰难的挑战,才能得到最隹的回应。加里博第(Garibaldi)准备出征,将他的国家从入侵的外族手中抢救回来时,他遇见一群闲散的青年,便邀他们加入他的十字军。「你能给我们什么呢?」他们问他。「给你们什么?我既不支付薪水,也不供应住处、粮食。我只能给你们饥饿、口喝、强迫行军、战斗、死亡。让那些用心灵,而不是用嘴唇来爱自己国家的人跟从我吧!」他们都跟从了他。传道工作也常是充满苦痛、艰难、困窘和危险,为的是最崇高的目的,而许多年轻人仍然接受神的呼召去为他牺牲。
「门徒」一词意指「学习者」,这个名词的含意,乃指一个人在学习时抱着一个目的──要将所学的付诸实行。一个门徒应该是基督学校中的自愿学生。耶稣先发出邀请:「到我这里来!」继而又说:「跟从我。」但是,并非每一个到他面前得救恩的人,都心甘情愿牺牲,以跟从他。虽然「门徒」和「信徒」应该是同义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为什么我们的主,要将作门徒的条件定得如此严厉,以致可能失去众人的支持?因为他重质不重量,他要的是经过挑选的人。象基甸的军队,在危机来临时,他能信任他们那不可摇动的忠诚。他要的是值得信任的门徒,在建立他的教会或与恶魔争战时他们能靠得住(路十四29、31)。一旦门徒认识到了基督的尊贵和荣耀,以及他应召入伍的目标,他就会甘心乐意付上任何牺牲。
几世纪前,有一个东方的国王,他的军队出去侵略他国,几乎无往不利,所向无敌。大军逐渐逼近一个名叫塔伯(Abu Taber)的年轻首领的领土,由于听说他英勇无比,国王不忍心杀他,便派使节前去谋和。塔伯听完了使者的建议,便召来他的一个士兵,交给他一支短剑,并下达命令:「刺进你的胸膛!」这位士兵照办,立即倒在地上死了。塔伯又唤来一个士兵,下令:「从悬崖上跳入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士兵毫不犹豫,一跃而下,葬身河底。塔伯转过来对使者说:「去告诉你的王,我手下有五百个象这样的勇士,二十四小时之内我就会把他和我的狗用链子锁在一起。」国王继续挥兵前进,他们人多势众却无济于事,因为抵挡不住塔伯那些绝对忠诚、视死如归的勇士。不到一天的功夫,那国王就和塔伯的狗拴在一起了。质的重要在于此。
正确说来,基督从未受到大众的欢迎。一个流行、受人欢迎的宗教是和主的教训背道而驰的。「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因为他们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这样」他如此警告(路六26)。相反的,一个基督徒若因基督的缘故,被人辱骂、捏造坏话毁谤,他是有福的(太五11)。主要我们分享的,不是他的声望,而是他的无声望。「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来十三13)。我们要预期「凡立志在基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BP」,而不是享受声名远播的甜头。主邀请我们「和他一同受苦」,而不是浸沐在他发出的荣耀里。如果我们不大经历到「S字J讨厌的地方」,那是因为我们也象彼得一样,「远远的」跟随着主。
耶稣曾非常严肃地声明:「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所以,如果我们发现这条满是管教的道路上,人迹稀少,也不必大惊小怪。象这样的教训,很快就会使得跟随的群众人数大减,令那些浅薄的人打退堂鼓。「只要教会带着伤痕」哈符乐(Vance Havner)说:「他们就在向前进。一旦他们佩戴起勋章,就逐渐失去了起初的动力。中古时期基督徒被投入狮子口的时代,教会真是大大兴旺,远甚过他们可以买季票坐在堂皇看台上时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