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话,叫“家丑不可外扬”,最初的意思是说家庭里的“丑事”不可对外宣扬。但随着语言的演变,“家”的概念被无限延伸,甚至可以指任何一个团队等。故此,“家丑不可外扬”的说法和做法,被普遍地运用到各个领域,教会当然也没有例外。
对于教会的缺点、软弱和失败,善良的弟兄姊妹习惯将之称为“家丑”,并以“家丑不可外扬”的理念对其大加掩饰,生怕别人知道,其理由是维护教会形象,避免主的名受辱。然而,“丑事”终究属于“丑”的范畴,绝不会因为不被“外扬”就进入“美”的领域。相反,强调“家丑不可外扬”虽然有时是出于对“家”的爱护,但常常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此,对于教会而言,不必奉行“家丑不可外扬”,乃要主张“家丑”不怕外扬。
“家丑”不怕外扬,是一种真诚。对于“家丑”,教会不应遮遮掩掩,只需坦坦荡荡,让大家都能知道,教会不是天堂。纵然这种做法可能会让一些未信者望而却步,但这却是教会应有的真诚。其实,要是让大家早一点知道教会本来就存在着“家丑”,也就能多一些“免疫力”。圣经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从不避讳“家丑”,总是如实记述。
“家丑”不怕外扬,是一种自信。教会自建立以来,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家丑”,但她并未因此就不再发展。事实上,2000年的教会史见证了一个事实,教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任何一个不带成见的人,都不会因为教会曾经有些“家丑”就将这些贡献全盘否定。因此,教会应当有“家丑”不怕外扬的自信。没有这种自信,如何鼓励人阅读记有很多“家丑”的圣经呢?
“家丑”不怕外扬,是一种策略。我们在传福音时,与其刻意地描绘一个没有“家丑”的教会,不如客观地描述一个美丑并存的教会,既表达了真诚,又显示出智慧。这样做,可以使慕道友在接受信仰之初,就树立对教会的正确认识,不把教会当成天堂,不把信徒当成天使,能够接受教会皆有丑陋、信徒皆有缺点的现实。有了这种意识,就不会在加入教会后,被教会中的那些“家丑”绊倒。
“家丑”不怕外扬,是一种威慑力。教会之所以存在“家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一批丑陋的恶人在制造“家丑”。由于了解教会中“家丑不可外扬”的软肋,他们“造丑”自然有恃无恐。如果教会有了“家丑”不怕外扬的态度,对他们自然就有了威慑力。
教会不应继续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陈旧思想,乃应持有“家丑”不怕外扬的积极态度。“家丑”不怕外扬,是一种真诚,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威力,当教会真正能以这样的态度面对“家丑”时,一定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既能维护教会的形象,又能促进福音的传扬,最终还能减少教会内的丑陋。所以,“家丑”不怕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