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会,无论规模大小,多少都有些钱款需要开支。那么如何管理教会的财物,成为神的好管家,是教会负责同工必然要考虑的问题。
一、一个重要观念
浪费钱财,无论在哪里都是不当的,但总当“守财奴”也是不对的,这是每一位教会管家必须树立的重要观念。教会不是以营利为目标,而是以福音传扬、牧养信徒、服务社会为目标(参太28:18—20)。所以教会在使用金钱双固然要勤俭节约,但也不能过于吝啬,成为将银子“埋藏在地里”的“守财奴”,而不能让主所赐的恩典发挥该有的作用。
二、两个用款方向
教会要基于自己的任务和目标这两个方面,来确定使用钱款的方向。
1、围绕“牧养”,把钱花在事工上。牧养事工范围很大,包括硬件建设(如建堂,尤其是一些年代久远的教堂,需要重建或修缮、保养,给信徒一个安全、整洁的敬拜环境);也包括软件事工(如培训、培灵、探访、小组、团契等各类活动都需要开支);还包括日常事务(如接待、水电、电讯、车辆等的开支)。
2、围绕“福音”,把钱花在刀刃上。传福音工作包括开始的策划、制作、团队、联络、活动、交通、总结、传播等,每一件事都离不开费用开支。
3、围绕“服务”,把钱花在需要上。“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3--16)教会要成为金灯台,一定要见证耶稣的爱。教会应当将有限的钱款按一定比例用在社会服务、公益慈善项目上,这样聚沙成塔,积善有余,见证美好,荣神益人。
当然,教会还得负责专职人员的工资,这是每月常规性的开支。教牧人员是神所呼召、拣选成为神的仆人或使女的,是教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会就算很拮据,也不能亏负工人工价(参提前5:18)!
三、三个管理模式
放眼世界,教会财务的管理模式也是多样化的。在笔者的侍奉实践及对一些教会有限的了解中,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种管理模式:
第一,分散式管理。所谓分散式管理,就是在一个自然行政区域内,以教堂或聚会点为独立单位,开设银行账户,建立财务管理组织,自行管理一切经济财物。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用款流程简便,办事效率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是弊端:
其一,单个教堂或聚会点作为一个独立单位,相对来说信徒较少,经济能力较差,诸如购地建堂等事工不容易开展。
其二,容易出现一人“独裁”的现象。假如一位同工长时间负责一个堂点,就容易倚老卖老,不听人劝,不依规章。久而久之,财务制度可能会变为装饰,管理小组可能会变为摆设,权力缺失监督,管理出现漏洞,“一个人说了算”的行为必然加大了教会财务出问题的可能性。
其三,容易出现任人唯亲现象,甚至有些地方会计、出纳、点捐者均为负责人家人或亲戚,违反了《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宗教局令第7号)中的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的会计、出纳、财务管理小组负责人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特殊亲近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集中式管理。所谓集中式管理,就是在一个自然行政区域内,以教会组织(基督教两会)或中心堂为单位,将所辖区域内的各堂(点)的钱款统存入一个银行账户内,实行共同管理。所谓共同管理即由基督教两会组织或中心堂牵头,成立一个由各堂(点)负责同工组成的财务管理小组,制定详实的财务制度,规范使用审批流程。集中式管理的优势非常明显,诸如购地建堂、重大修缮等大项目容易进行。对本区域所有堂(点)的基础建设,教会组织或中心堂也可以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力量,逐个解决。其缺陷就是可能会给各堂(点)的日常开支带来一定的不便。而出于管理的需要,必须配备详细的使用审批流程,这也会给用款申请者带来一定的不便。此外,可能还会出现攀比,或堂小钱少花、堂大肆意用钱的现象。
第三,“松紧式”管理。所谓松紧式管理是结合分散式与集中式管理的优势的一种管理方式。平常自行管理财物,但当需要大家同心合意、慷慨解囊时,各堂(点)都能尽其所能,一同出力,体现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这样既不妨碍堂(点)日常用款,影响事工,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既能保证堂(点)日常高效率地用款做事,又能集中资源开展区域内较大的事工。松紧式管理的特点是:外在形式上松散,内在管理上箍紧。松散表现为,各堂(点)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开设各自独立的银行账户,由各堂(点)负责同工依据财务制度自行管理,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无人监管,好像是少了监督,其实是箍紧的;箍紧则主要体现在用款的审批流程上。
四、四个审批流程
为了规范管理,教会制定财务制度是相当必要的。笔者认为教会在财物使用方而较好的做法是实行“一支笔”原则,即一切出账、入账的票据虽然有经办人、证明人等相关人员签字,但最后都要由负责同工签字确认,方可入账。教会的负责同工理所当然地成为财务管理的责任人。他既拥有审批权又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反之,若是多人管理,多头签批,则可能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财务混乱,纰(pī:布帛丝缕等破坏散开)漏不断。当然, 一支笔”原则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责任人有一定的权限,同时也要接受相应的约束与监督。“一支笔”原则(即松紧式管理模式)的用款审批流程如下:
第一,主持本堂(点)日常工作的负责同工,是财物的主管人与责任人,但其审批的钱款有一定的额度限定,具体额度可由上级教会组织依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以1000元为例,1000元以下的由负责同工白行决定,1000元以上的支出款项则进入下一个流程。
第二,超过1000元的,由教会负责同工提出开支事项,经过本堂(点)堂务管理委员会(简称堂委会)开会集体商议讨论,通过后,方可支出,但所有票据必须由负责人签字入账。
第三,虽然对堂委会讨论决定的用款额度不予以限制,但是一次性支出较大数额的款项(例如3000元)必须以书面形式告知上级教会组织,并无条件地接受上级组织下派的相关同工一同参与。
第四,堂(点)的上级教会组织作为社团法人单位,财务管理由主持工作的法人代表负责。同理,其审批权限也有一定的额度,大宗开支(额度不限)则由办公会议商议决定,办公会议成员由各堂(点)负责同工组成。教会组织作为社团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每年接受民政部门的财务年检,由民政部门委派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审计。
笔者以为这样的用款流程能起到互相监督、防的作用。
五、五本必备账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了规范教会财务工作,必须建立各种账册。在谈账册之前,先讲讲做账的人。依据国家宗教事务局7号令《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如果有些教会不具备条件,则可委托上级教会组织或代理机构代理会计事务。
下面介绍教会应该具备的五本账册。
第一,现金管理日记账,是用来逐日反坎库存现金的收入、付出及结余情况的特种日记账。它是由教会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现金收、付款凭证和从银行提现的银付凭证逐笔进行登记的。
第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专门用来记录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特种日记账。它是用于核算和监督银行存款每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的账簿,并应按教会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和币种分别设置,每个银行账户设置一本日记账。由出纳员根据与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有关的记账凭证,按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每日结出存款余额。
这两本账册由教会出纳负责。
第三,总账(又叫总分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分类核算,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总分类账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任何教会都必须设置总分类账。其中,为了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增减变化的总括情况,教会必须设置固定资产总分类账,进行固定资产的总分类核算。这本账册由教会会计负责。
第四,仓库管理登记出入账,是记录物品采购、入库、出库及明确责任人的账册。依据教会实际情况,可能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教会日常使用的低值易耗品。二、圣书服务组建立的柜台库存商品的台账。三、圣书服务组建立的仓库库存商品账。圣书服务组一般是为弟兄姊妹提供圣经、赞美诗、属灵书籍及影音、字画、挂件、饰品等其他“福音用品”的小组。虽然圣书服务组不带营利色彩,但因涉及钱款出入,教会务必管理到位,杜绝漏洞。
第五,建立奉献实物登记管理账。常有弟兄姊妹愿意奉献实物给教会,而作为教会财物的管理者,应当清楚这些实物乃是教会的资产,应该及时进行登记,注明保管与使用情况,明确责任人,避免造成资产混乱,甚至遗失。
这些账册最好由专人负责,若实在人手不够,至少需要两个人来完成。
不管是采用哪种管理模式,不管是怎样规范地使用流程,不管是如何详实的财务制度,教会财务管理得好与不好,说到底关键在于教会的管家是怎样的人。圣经记载了上帝制定的好管家的标准——忠心、良善、有见识(参太24:45,25:21),这是神布置给教会管家的功课。显然,忠心是向神心存敬畏,良善是向人和蔼友善,见识是处事机智聪慧。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优点实属不易,但这正是教会负责同工从管家迈向好管家的努力方向。
关于做好教会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笔者以为应遵循十六字原则:建立组织,制定制度,规范操作,接受监督。当然,在财物的管理过程中,教会里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赞扬的,有批评的,有肯定的,有否定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闲言碎语是免不了的,侮辱性、毁谤性甚至攻击性的言词也时有听闻。对此,作为神的仆人、神的管家,只需记住:现在,问心无愧,心安即可;将来,向主交账,得主称赞“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参太25:21),那就足够了。
以上是笔者在教会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由于各地情况不一,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