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多方祷告 以弗所书6章18-20节
作者:边文爱
2016-10-27  

感谢主的恩典!今天我要和弟兄姐妹分享的是“随时多方祷告”。“祷告”这个词,我们所有的弟兄姐妹都不陌生。我们听过的道、看过的书都很多,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总还是觉得自己不会祷告;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不知道该在上帝面前如何祈求。从以弗所书6章18-20节我们能够看到,保罗是一个祷告的人,也是一个会祷告的人。他不仅自己祷告,还劝勉以弗所教会的信徒要“随时多方祷告”,既为自己祷告,也为圣徒祷告。总之,保罗的话语让我们看到,祷告是一件非常灵活的属灵的事情。我们可能在祷告时感觉到非常枯燥,甚至是一个负担,但是保罗不同,对他来讲,祷告是一种属灵的享受。

“随时祷告”就是祷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祷告:坐着、站着、走着、干活时、购物时、在公交车上、开心时、悲伤时、有事情时、没事情时……因为祷告是我们的心和上帝之间的一种交流。保罗在监狱中的时候,人被囚禁住了,不能向别人传福音,但这却不能拦阻他的祷告。

“多方祷告”是一种活的祷告,而不是公式化的、死板的祷告。因为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经历、心思和意念也都有所改变,环境的不同使我们的思想发生变化。“多方祷告”就是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中要用不同的方式祷告。我们从圣经中看几个多方祷告的例子。

第一种祷告——进入内室的祷告

在马太福音6章6节,耶稣告诉门徒:“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我曾经和弟兄姐妹专门分享过“进入内室的祷告”,我们可以用两种方式来理解。一种是进到自己的内屋中,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耳朵里、思想中没有任何搅扰,没有电话的铃声、汽车的吵闹声和他人的干扰声,只是安安静静单独地祷告。另一种是关上自己向世界敞开的心门,单独地向上帝敞开。这就如同老人特别想让儿子回到身边来,要和他说说话,就打一个电话让孩子回来。孩子回来后,就带他到自己的一个最小、最安静的屋子和他说心里话,把自己最想说但又不愿意告诉别人的话告诉他。我们有话要单独对我们的主、我们的父、我们的上帝讲,不愿意讲给别人听,也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这就是一种进入内室的祷告,是一种深层次的祷告,不是一种表面上的祷告。

我曾经在聚会点给弟兄姐妹出过一道题,来测试我们和上帝有没有很深的交流:在没有任何人听得见自己的声音时,把想说的话大声地祷告出来,告诉上帝。弟兄姐妹,人的心很复杂,有时我们能保证别人听不见自己说的话,但可能也没有办法张开口,大声地告诉上帝。这就是测验我们能否将自己内心中最深层次的东西讲给上帝听。我自己曾经测试过,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才成功。我就是用这种方式测验自己是不是可以将最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大声讲出来给上帝听。我们不妨回去自己也做这个测试,不需要别人帮忙,自己就够了。

第二种祷告——倾心吐意的祷告

倾心吐意祷告的人是撒母耳的母亲哈拿(参撒上1:1-18)。因为不能生育,哈拿当时非常愁苦,而且更愁苦的是,别人总还藉着她的这个短处去刺激她。人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被别人揭短。这好比本来自己身上有一个伤疤,别人还常常在这个伤疤上撒把盐,甚至把这伤疤掀起来看一看。哈拿就遇到了这种事情,她非常痛苦,谁也不能帮她解决。虽然丈夫爱她、理解她、安慰她,却也无法使她心中平安。她在圣殿中献祭的时候,就独自一人去祷告。祭司以利还误解了她,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哈拿回答说:“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撒上1:14-16)

这种倾心吐意的祷告是把自己内心中的愁苦、积压的烦恼,全都像一个包裹一样包起来放在上帝的面前。当哈拿做了这样的祷告之后,心情便舒畅,面上也不带愁容了,高高兴兴地和大家一起吃饭聊天了。环境没有改变——哈拿的状况在祷告之后没有改变——是哈拿自己改变了。虽然哈拿还是一个不能生育的妇人,但是她祷告完之后,得到了上帝的安慰,她心灵中得到了平安,再不觉得那件羞辱的事是常常压在自己思想上的负担。祷告完之后,她所有的精神负担全都卸掉了。我们倾心吐意的祷告不是求上帝改变环境,而是改变我们自己。有的时候环境不能够改变,但通过我们的祷告,上帝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和意念,从而使环境不再带给我们心灵中的忧伤和压抑。

第三种祷告——不灰心的祷告

在路加福音18章2-5节,耶稣讲了一个比喻:“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个对头,求你给我伸冤。’他多日不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不义、不公正的事情,我们用属世的方式寻找属世的帮助也不一定能满足自己,但是这个比喻中的寡妇没有埋怨世界不公平,也没有去看这个官不义。她只坚持一件事:你是当官的,你可以帮我做这事。这件事情,唯有你可以帮助我。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我们身边的环境有可能会让我们灰心,但相信神的人永远不会灰心。因为我们的神就是我们的力量、我们的山寨、我们的磐石。就像刚才诗班所献唱的那样,神是永远不改变的,神永远是看顾我们的神,是不丢弃我们的神。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惑、抱怨、不理解的事情。但神的公义永远不会改变。作为基督徒,我们永远不灰心,因为我们的神是活着的神。在马太福音24章12-13节,耶稣也曾经说过:“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改变客观存在的现实,但是我们基督徒祷告要永不灰心。

有时我们遇到了困难,会说:“主啊,我祷告了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为什么我的环境还没有改变呢?”有一个老姊妹上周和我交通:“牧师,求你帮我祷告。我祷告的事情,为什么上帝迟迟不作工?我一天祷告三次,甚至我在教堂里禁食祷告,但是环境还是没有改变。”我就和这位老姊妹详细沟通,最后发现,我们经常祷告求上帝改变环境,让上帝把这个不义的世界改变成一个公义的世界,却忘记在上帝面前祷告:“主啊,求你帮助我,让我在这个不义的世代中,充满喜乐平安,坚持倚靠你的心,使我所处的环境不再成为我心灵中的负担。”这是我们不灰心的祷告。不是我们祷告的时间长了,问神为何不成全,我们要看:在祷告的这段时间中,环境是否还是我们的负担?如果这个环境仍然是心灵中的搅扰、负担,这说明我们形式上是祷告了,但是我们的内心中没有达到祷告的效果。耶稣基督告诉我们,无论祷告的时间是长还是短,他需要我们达到一种效果和一种质量。

第四种祷告——痛悔的祷告

痛悔的祷告记载在路加福音18章9-14节。耶稣基督在“不灰心的祷告”之后紧接着又讲了一个比喻。有两个人上圣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是假冒为善的人,但当时他们在以色列民中德高望重。他们仪表堂堂,一副绅士的模样,懂律法,生活严谨,人们挑不出他们的毛病。以色列民是从所有的民族中分别出来为圣的民族,而法利赛人又是以色列民中分别出来为圣的一群人,就是圣者之中的圣者,和别人完全不一样。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法利赛人是最值得敬佩的一群人。另一个人是税吏。税吏是搜刮犹太人钱财的一群人,他们想方设法从同胞中搜刮钱财,交给罗马政府。税吏和法利赛人的地位有天壤之别。法利赛人受人尊重,税吏遭人讨厌恨恶,因为他们在犹太人眼中是罪人。

这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法利赛人站着祷告,自言自语:“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18:11-12)。他认为自己是圣洁的。我们祷告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呢?我们心里可能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我是一个正直的人,不像我的丈夫,也不像我的那个同事,也不像我的姐姐妹妹……法利赛人确实有好的地方。我们谁能做到一周禁食两次?我们也不一定能将所得的十分之一都拿出来。法利赛人却做到了。但这个法利赛人却不是蒙神悦纳的人,他的祷告也没有蒙神垂听,因为他认为禁食两次是自己的需要,却没意识到,将十分之一拿出来奉献是圣洁的神的要求,是应当做的。

“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18:13)他连头都不敢抬起来,不敢看法利赛人,更不敢举目望天,在良心中深深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并为自己做过的事自责。他只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祷告只有一句话,求神:“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但是他在上帝面前所有的心思和意念全都包含在这一句话之中了,所以在神的面前,他的祷告比法利赛人冗长的祷告更有分量,更蒙神的悦纳。

我十七岁时在神面前有过一次只有一句话的祷告。我从小就有一种湿疹,在我最痛苦的时候,妈妈为我祷告,我自己也在祷告,但一直没好。有一次,我睡得正香的时候,突然觉得特别痒,就醒来了。那种痛苦特别难受,想睡觉还睡不着。我痛苦到了极点,就从被窝里爬起来,裹着被子在神面前祷告:“主啊,如果你是神,你怎么医治了我妈的病,也那样医治我的病吧。”然后就钻进被窝睡觉了。弟兄姊妹,那是发自内心的祷告,和没有发自内心的祷告效果完全不一样。那次祷告过了很长时间之后,我突然发现,不知从何时起我的湿疹已经痊愈了。是神悦纳了我的祷告!大卫经常在神面前祷告,在急难时呼求。他除了神,一无所有。这样的祷告是完全的交托,是分量很重的祷告,神必会悦纳,就像悦纳这个税吏的祷告一样。

第五种祷告——感恩的祷告

出埃及记15章1-18节是摩西的祷告。摩西经常自称是一个“拙口笨舌的人”(出6:30),但是他祷告起来一点都不笨。上帝带领以色列民过了红海到达对岸之后,摩西在上帝的面前作了一首非常长的诗(参出15:1-18),那是对上帝赞美和感恩的祷告。唱诗也是一种祷告。人在最开心的时候,不要用压抑的方式祷告。我们唱诗就是对上帝的赞美。但是当我们内心中压抑、非常忧愁的时候,让你唱诗你也唱不出来。因环境的变化,在红海的这一边和那一边,以色列民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红海的这一边,他们后面是埃及的追兵,前面是红海。他们在夹缝中,没有活路,往后退是死,往前走也是死。摩西在上帝面前祈求,耶和华神指示摩西向海伸杖,红海水分开,以色列民就从红海中经过,到了红海的对岸。当他们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红海里不是以色列人而是埃及的追兵被淹没在红海中。这时摩西在上帝面前做诗,其中说道:“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我的诗歌,也成了我的拯救。这是我的神,我要赞美他;是我父亲的神,我要尊崇他。”(出15:2)这就是一种感恩的祷告,是压抑不住内心中的兴奋、开心,用唱的方式祈祷。

我相信我们把圣经中所有的例子都拿出来,也讲不完我们每一个人在上帝面前到底该如何去祷告。因为我们的环境不一样,我们的祷告方式就不一样。我们的环境改变了,我们的祷告方式也就改变了。

通过今天的主题“随时多方祷告”,我和弟兄姐妹分享的目的,是要知道我们的神是活的神,神要我们的祷告是活的祷告。我们无论是什么心情,都要完全在神面前表达出来,神需要我们这样。他需要我们在忧愁的时候,用内心中郁闷的方式祷告,他并不会责怪我们。当我们感恩的时候,就蹦着跳着用我们的歌声赞美神,他也不会说我们轻浮。总之,神愿意看到他的孩子在他的面前没有掩饰,内心忧愁就哭,郁闷就静默,高兴就蹦跳……神要我们每一个人在他面前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虽然有如此多祷告的例子,但是门徒还是不会祷告,仍求耶稣教他们祷告。有人说,天天祷告同一件事情,神就会听见了;也有人说,祷告的时候要大声喊,声音出了房顶神才能听见;还有人说,痛哭流涕、喊着祷告,神就悦纳了。但耶稣告诉门徒:“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太6:7-8)意思就是说,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耶稣就知道了;我们身上的事情还没有临到我们,神就知道了。神需要我们做的不是用太多祷告的语言,乃是向他敞开我们的心灵。

所以耶稣就告诉了门徒一个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太6:9-13)主祷文我们不知一天祷告多少遍——自己一个人祷告完背一下主祷告文,早上、晚上、聚会等时候,都以主祷文结束祷告——但是我们这种祷告可能是有口无心的,像喇叭一样,只有声音,没有用心,没有去思想。也许我们背主祷文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祷告的时候也许想着天太热,祷告完了赶快回家;聚会结束背主祷文的时候,想着赶快走,要不一会儿人多出不去。很多时候,我们虽然确实在祷告,但没有质量;我们祷告的形式很多,但是没有达到效果,因为心没有静下来。

主祷文是一个非常好的祷告。我妈妈信主的时候没有圣经,传道人每次去就抄一段经文。妈妈接受福音时,传道人给她的第一段经文就是主祷文。我记得非常清楚,她那个时候瘫在炕上,已经被大夫判了“死刑”,认为活不过当年了。妈妈第一次拿到主祷文时,还起不来,就在炕上、在枕头旁边念;后来慢慢能坐起来了,她就坐着念;又能下地了,就把主祷文放在灶台上,边做饭边念;慢慢又能到院子里了,就边喂羊边念……一个星期我妈妈的病就全好了。

弟兄姐妹,现在我们的属灵生活非常丰富,就像我们的饮食一样,想吃素的有素的,想吃荤的有荤的,想吃菜有菜,想吃面有面,但是我们的身体不一定就因此健康了。圣经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祷告也是如此。以前经文少,属灵的书籍也少,信徒也不知怎么祷告,就念一个主祷文,但是他们将信心摆在了神的面前,神就作工了。今天属灵的书刊很多,福音网上的信息也很多,结果我们和神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了。属灵的书籍多了当然好,我们手上可能有好几本圣经,但圣经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我们的指导,我们接受了多少呢?我们需要打一个问号。

所以我们今天要知道,神要的不是我们的花言巧语,也不是我们有多少语言,神要的是我们的心灵和神的沟通。这种沟通不受时间、空间、方式方法的约束。我们在神面前要像活泼可爱的孩子,把心情思想全都敞开在神面前,和神之间没有任何隔阂。这是我们心与灵的一种交通,我们和神之间是一种亲切的交谈。通过我们今天的分享,愿神祝福我们在座的弟兄姐妹,使我们在生活和属灵的生命中,成为祷告的人,也使我们的教会成为一个祷告的教会。阿们!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