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们如此热衷于论断他人?
作者:佚 名
2024-10-15  

 

经文:太7:1-2

(马太福音7:1-2)“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个人的行为或言论成为众人讨论乃至批判的对象。这种倾向被称为“论断”。

论断不仅仅是简单的评论或批评,而是一种基于个人标准或偏见,对他人的行为、价值、品德或意图作出判断,甚至是随意定罪的行为。

但是在现实世界里,论断的现象还是只增不减,论断的声音还是不绝于耳。在很多年前,我就曾经被论断,没有经过任何的调查,随便被人定为“异端”。当然,我相信,这种声音是不会断绝的。

从更深的层面来说,论断——本质上是对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动机或品质进行评判,往往带有负面色彩,且缺乏客观依据。它超越了理性的分析,融入了个人的情感、经验和价值观,有时甚至演变为恶意攻击。

我总结了论断的四个层面:

第一,它是凭借主观臆测且偏离事实的;

第二,它是带着恶意攻击且随意定罪的;

第三,它是为了掩盖己罪且自以为义的;

第四,它是缺乏舍己真爱且不愿饶恕的。

那些论断人的人(有时我自己也会,这是我需要悔改的)的心理具有认知偏差,也就是作为个体倾向于寻找、解释信息的方式,以证实自己已有的信念或假设,这导致人在观察他人时容易放大对方的缺点,忽视优点。

这自然是对自己自尊的维护,因为论断他人有时是出于提升自我感觉的需求,通过贬低他人来增强自己的优越感。

不过更有危害力的是在群体中,论断他人可能是为了加强小团体内部的凝聚力,通过共同对外部目标的批判来强化团体认同感,这自然也会造成极大的不合和分裂。

如果深思其背后的动机,控制欲自然首当其冲。这论断他人的人试图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评价,间接影响或控制他人的行动方向。

其次是情感转移,也就是将个人的情绪困扰转移到他人身上,作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因为毕竟要有一个出气筒和矛盾转移体嘛!

最后很可能是道德炫耀,因为总有些人通过高调批评他人,展现自己的道德高标准,以此获得社交地位或认可。

显然,论断有很多很多的危害,涉及对个人、对人际关系、对团Q、对JH、对道德伦理、对自我等等层面,可以说,这也是为什么这是重点强调的:

(罗2:1-3)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上帝必照真理审判他。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上帝的审判吗?

所以我们应该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培养同理心,尝试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不同情境下的复杂性,避免轻易下结论。

并且要经常自我反省,古人还说“每日三省吾身”呢,何况我们这蒙了大恩之人呢?岂不更应该定期检查自己的论断倾向,问自己是否基于充分的信息和公平的标准进行评估呢?

再有我们还需要增强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确认偏差和其他认知偏误,主动调整视角,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毕竟我们原是与上帝为敌的,然而却被饶恕与他和好,这奇妙的经历更应该促使我们学习饶恕与接纳。

最后就是操练积极有效的沟通,当必须给出反馈时,采用建设性和具体的方式,聚焦于行为而非人格特质,对事而非对人,采用温柔的方式,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

当然,对于一些涉及犯罪及严重违规的,当采用太18章与提前5章的原则,我们被呼召要学习程序正义,并且无罪推定,一旦经过司法裁决定案,就当以此为最终结果。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一个蒙了大恩的人都被呼召要爱人如同自己,并且要忍受那与我们一样不完全的人,尤其是对于那不完美的“头羊”,更不能对他们吹毛求疵,随着对待他们,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灵魂警醒,要顺服不完美的他们,这是神圣的呼召,使他们交账的时候有喜乐……

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