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4 |
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 |
10:35 |
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 |
10:36 |
上帝藉着耶稣基督(他是万有的主)传和平的福音,将这道赐给以色列人。 |
10:37 |
这话在约翰宣传洗礼以后,从加利利起,传遍了犹太。 |
10:38 |
上帝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上帝与他同在。 |
我们要分享的题目是:“上帝是不偏待人的”。这一句话是彼得在哥尼流家里讲道时的话语,是彼得侍奉上帝的生涯中得出来的宝贵经验。
为什么彼得会说这样的话语呢?原来有一个背景,在该撒利亚有一位意大利营的百夫长叫哥尼流,“他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上帝,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祷告上帝。”(参徒10:2) 哥尼流派了几个仆人到彼得那里来邀请他去讲道,开始的时候彼得不肯前往,觉得哥尼流是位罗马的百夫长、是外邦人。上帝就给彼得看到一个异象,看见天开了, 有一物降下来,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坠下来,里面有各种各样对犹太人来说不洁净的走兽和昆虫;并且要叫彼得吃下去,彼得不肯,后来就有一个声音对彼得 说:“上帝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参徒10:15)而且在那个时候正好哥尼流派来的人已经到了彼得家里,彼得就跟他们到哥尼流家去了。彼得一听到哥尼流的见证就开口说:“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10:34-35)
对于犹太人来说,上帝是只爱犹太人,只有犹太人才是上帝的选民。这是犹太人中狭隘的“民族优越感”和“信仰优越感”,他们觉得只有他们是“得救的人”,地狱中的火就是有“外邦人的身体”燃烧才有的。这是十分要不得的观念。
彼 得(与硝皮匠西门)曾经在约帕这个地方款待过百夫长哥尼流的下属,这是很平常的事,在犹太人的规矩中也没有禁制,而犹太人接受外邦人的款待就不是这么简单 的一回事了。但是现在彼得已经跟他们扯上了关系,他告诉哥尼流家里聚集的人说:“上帝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参徒10:28)也因为彼得看到了这样的事实,所以他可以大胆地说:“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10:34-35)
上 帝是不偏待人的,因为上帝是不可以偏待人的,上帝也是不能偏待人的,因为宇宙万有之中只有一位上帝啊,如果有两位上帝的话,一部分人可以享受到这一位上帝 的爱,另一部分人可以得到另一位上帝的爱。可是宇宙万有之中只有一位上帝,没有第二位了,所以上帝是不会偏待人的,上帝也是不应该偏待人的。
正 因为只有一位上帝,所以上帝肯定是可以分享的,这不仅在绝对的意义上、在上帝的条件内,也是在上帝的相对意义上,在上帝的条件外,从上帝与世界的关系上也 是成立的。不然上帝就不会让耶稣基督道成了肉身来到世界上。因为耶稣基督来到世界上,就可以让我们知道上帝的爱,让我们认识上帝的本性。使徒保罗是相当清 楚这样的真理,所以他在《歌罗西书》2章9节中说:“因为上帝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
虽 然有时这个世界给人的感觉是“世态炎凉”,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上帝是不偏待人的,一个基督徒如果持守本分和上帝的原则,即使一时吃亏了,甚至遭遇不公平 的待遇,仍然要坚守原则,上帝一定可以从别的方面来加倍祝福他的。在一个教会的机构里,有一位姐妹因为比较晚进入这家机构,所以就遇到了“前辈们”很多的 冷眼,别人也没有把她当作是自己的同事,很多的事情都向她隐藏着,而且在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上也与别人不一样,很多的待遇都因为嫉妒而不给她享受。可是因 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所以上帝让这一位姐妹预先就准备了一口好的英语,在一次组团去欧洲访问的时候,别的人都没有资格前往,只有这一位姐妹因为有精湛的英 语水平就被派往欧洲出访。这就是上帝的恩典。
上 帝是不偏待人的,这也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是说不同的人对上帝的认识也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内心要时时被上帝充满,要时时装着上帝,一个有上帝的人 就可以看到上帝的真理,就可以看到上帝是不偏待人的。就因为这样,圣经就要求我们:“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为一生 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参箴4:23) 多年以前,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闹市中,有一个美国人带着他的印第安朋友在大街上走着。忽然,印第安人对他说:“我听到蝉的叫声了!”这位美国人说:“怎么 可能啊?这里可是纽约曼哈顿的闹市区,不是山区啊,怎么会有蝉声呢?”这一位印第安人没有与他争论,只是走过了一个街区来到了一棵大树底下,这个时候他们 都听到了树上有蝉在那里响亮地叫着。那个美国人感觉到好奇地问:“你怎么会听到蝉的叫声的呢?隔开了一整条的街区你怎么会听得到呢?”印第安人顺手就拿了 几个硬币在地上洒落了,结果看到有很多的人都回头来看地上的硬币并且去捡起来。然后印第安人就说:“其实,蝉的声音比硬币落地的声音还要响亮得多了,但是 人只会听到硬币的声音,却听不到蝉的叫声,因为在他们的心底里,只有金钱而没有蝉。同样的道理,你的心里有什么,你的耳朵就会听到什么,这是一个很浅显的 道理。”如果一个人心里有上帝,他就会听到上帝的声音,他就会看到上帝是不偏待人的。
当 我们看见上帝恩待那些不信仰耶稣基督的人时,我们会不会像彼得一样说“上帝是不偏待人”的这一句话呢?值得深思啊。犹太人认为:要得到上帝的赐福,首先就 要成为“犹太人”。古代的安提阿教会中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有从耶路撒冷来的信徒就强调了这样的观念,所以就有后来的“耶路撒冷会议”。今天对于我们来 说,上帝要赐福给别人,是不是也先要成为教会里的一份子呢?上帝是不偏待人的,这是基督徒必须要明白的事情。
彼 得在哥尼流家里的讲道虽然很短,但是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初期教会中传讲耶稣时的一个重要信息和基本要点。或者可以这样说,彼得传讲的是初期教会的模式,彼 得要告诉人:耶稣是从上帝那里差来的,而且他是万有的主,并且他来了就是要传讲和平的福音,也要将这样的福音传给以色列,再从加利利起传遍到犹太地。
在彼得的讲道里有一个主题是“上帝藉着耶稣基督(他是万有的主)”。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是藉着耶稣基督而成的。宇宙万有的创造是藉着耶稣基督,《约翰福音》1章1-3节 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我们能够得到上帝的爱,知道上 帝的爱,我们能够与上帝和好也是藉着耶稣基督:“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 藉着他免去上帝的忿怒。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不但如此,我们既藉着我主耶稣基督得与 上帝和好,也就藉着他以上帝为乐。”(参罗5:8-11)
而且彼得也要传讲另一个信息,耶稣来到世界上有一项神圣的使命,就是“传和平的福音”,这个福音也要传到周围,再传到整个世界。
圣经中不厌其详地传达这样的观念,就自然说明在《使徒行传》第11章所讨论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11章中要慢慢地说明耶稣基督的门徒被称为“基督徒”就是从安提阿开始的。(参徒11:26)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说明信仰耶稣的人,得到上帝生命的人已经在人类历史上渐渐地成了一个独立的群体,被称为“基督徒”,这一种信仰被称为“基督教”。也说 明这一种信仰已经慢慢地被传开了。对于彼得和其它的犹太基督徒来说,这一切都是新的。耶稣曾经对门徒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 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 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参太28:18-20)很多的犹太人、或者犹太基督徒,在他们的心目中往往会以为耶稣的这个吩咐包括先使他们作犹太人,然后再称为基督徒。当彼得说:“上帝借着耶稣基督……传和平的福音,将这道赐给以色列人。这话在约翰宣传洗礼以后,从加利利起,传遍了犹太。”(徒10:36-37)这话一定要告诉人:和平的福音是为全世界预备的,这就是上帝的旨意。
耶稣基督来了就是要使人和平、使人和睦,耶稣在登山宝训的“八福篇”中就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参太5:9)和平的福音也是传扬福音的根据,今天世界上有很多人不喜欢和平,他们在破坏和平,他们无恐天下不乱。我们要传扬和平的福音,因为今天的时代已经是“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参路10:2)现在是庄家熟透的时候,应该当机立断、不要延迟,否则就会错失良机。(参可4:29,约4:35)
在 说到和平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和培养自己内心的一种“平和”,这其实就是自己与自己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自己拥有的一份“平和”与“淡泊”的心境,人要 追求“心如止水”。有这样的心境就会对人对事看得开,想得开,不斤斤计较生活中的得和失。淡泊就是超脱世俗困扰红尘诱惑,视功名利禄为过眼烟云,有登高临 风宠辱不惊的胸怀。这样的心态,不是看破红尘心灰意冷,也不是与世无争冷眼旁观随波逐流,而是一种内心的修养、是一种境界。有一次有两个人走在沙漠之中, 好久没有喝水,后来发现了一杯水,其中一个人高兴地说:“看,终于有一杯水了。”而另一个人却说:“怎么只有一杯水啊?”其实,许多事情都是与人的心有 关,与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有关,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里做同一件事情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使徒行传》10章38节 的经文事实上又是为耶稣基督做的见证,在耶稣基督的身上也足足可以看到上帝与他同在的恩典和经历。耶稣既是“以马内利”,是要见证上帝与我们同在的恩典, 耶稣来到世界上要见证上帝与人类的同在,耶稣的一个名字就叫“以马内利”,意思就是上帝与我们同在;同时耶稣的经历中也在见证着上帝是与他同在的。而且上 帝与耶稣同在也有很多的表现,在38节的经文中可以看到:“上帝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
首 先,耶稣不但是从上帝而来的,而且上帝也给了他圣灵和能力。所以耶稣就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恩典。耶稣出来传道之前,为了尽上诸般的义就接受了施洗约翰的浸 礼,从水里上来的时候,“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上帝的灵彷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参太3:16-17)这个时候开始圣灵就在耶稣身上彰显出恩赐和大能来,根据圣经的记载“上帝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约3:34)
其 次,上帝与耶稣的同在表现在“他周流四方,行善事”。耶稣来到世界上不是只讲大道理的人,他是能说又能行的人,他为世界上的人树立了美好的楷模,所以他周 流四方,行善事。世界上的人也经常这样说:“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如亲自做一遍。”耶稣经常看到那些困苦中的人如同羊没有牧人一样怜悯他们,怜爱他们:该 安慰的安慰他们,该帮助的帮助他们,该医治的医治他们。而且耶稣一生所做的事情如果要全部记载下来的话,恐怕这个世界也容不下了。(参约21:25) 当门徒们看到那一些似乎不值得帮助的人时,耶稣也从不放弃,耶稣总是耐心地去关爱他们;又比如当有人带着小孩子到耶稣面前来祈求耶稣按手祷告,来祈求上帝 祝福的时候,门徒们会感到这样的小事也要劳驾主耶稣,那怎么得了呢。所以想把小孩子以及小孩的家长支开,可是耶稣却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 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耶稣给他们按手,就离开那地方去了。(参太19:14-15)
基 督徒要见证的就是“效法基督、学像耶稣”,也就是说要效法耶稣基督的行为,效法他的善行,效法他的伦理。虽然对于基督教的信仰来说,善行不是我们得救的依 据,但是善行确实可以证明他是一个得救的人。如果说有一个人自己认为是得到上帝救恩的人,自己是属于上帝的人,而他的行为与上帝的救恩背道而驰,他的举动 与上帝的心愿背道而驰,这是不可能的,是不可思议的,事实上这样的事是不存在的,至少是不合理的。而且我们也要知道,今天我们的所行所为,不是没有后果 的,相反的,这会影响我们直到永远。圣经中这样的教训很多:“不要自欺,上帝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 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 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参加6:7-10;启14:13)所以,基督徒要行善,不仅是为了今生,也要为来生而行善,因为作工的果效是随着我们的。
再 次,耶稣还要实行医治的任务。在教会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耶稣是大医生。”这样的说法没有错误,如果耶稣愿意的话,如果上帝愿意的话,耶稣既要医治 人身体中的疾病,同时耶稣有一个伟大的愿望就是要除去世人的痛苦愁烦,这是来自人心灵里的痛苦。今天读的圣经中说:“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今天在世界 上有无数被魔鬼压制的人,有无数被魔鬼利用的人,有无数为魔鬼服务的人。这一些人都需要耶稣的医治,都需要耶稣的拯救。耶稣能够叫瞎眼的看见、叫耳聋的听 见、叫驼背的直起腰来,甚至耶稣还能叫死人复活。耶稣能够医治世界上凡是身体有疾病的人,因为他具有上帝的属性,他有完全的神性。耶稣也要让世界上凡是有 劳苦、担重担的人得着安息,让世界上在忧愁之中、在苦难之中的人得着平安。(参太11:28;约16:33)
感谢主的恩典,上帝是不偏待人的。今天我们所信仰的基督教既是一种历史性的宗教信仰,同时也是一种出自永恒、又存于现在的信仰。耶稣的众门徒、教会中的每一位成员并没有被世界上的人按照他历史上的名字称为“耶稣徒”(Jesuites),而是按照耶稣的职分(耶稣是基督,是受膏者)而被称为“基督徒”。我们要见证的就是“上帝形象”,我们要践行的就是像耶稣基督一样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