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徒11:19-26
初期教会拥有大批优秀的属灵领袖,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彼得、约翰、保罗等。然而,推动初期教会蓬勃发展的,并不仅仅是这些大名鼎鼎的使徒。在那庞大的宣教群体中,亦有一批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却做了很多工作,并有很大影响的牧者,或许这是因为使徒们的伟大,遮住了他们的光芒,但这也并不影响这些牧者的伟大。巴拿巴就属于其中之一,圣经对他的记述并不很多,但却对他有极高的评价,《使徒行传》写道:“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徒11:24)作者用这样简单的几句话评价巴拿巴的一生,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圣徒。他的名字没有彼得、保罗那般响亮,他的事迹也没有他们那样令人景仰,但他一样为基督做出了美好的见证,“有许多人归服了主”,这便是他做工果效的最好明证,我们可以称他是以身证道之人。读了《使徒行传》对巴拿巴的评价,再读书中那些关于他的为数不多的记述,便会对他肃然起敬,他用自己的属灵生命和伟大人格,见证了信仰的真正内涵。当我们认真思考巴拿巴的生命见证时,一定能得着灵性上的造就。
一、巴拿巴“是个好人”
巴拿巴“是个好人”,究竟好在哪儿?“巴拿巴”这个名字,可以从一个侧面给我们一些信息。准确地说,巴拿巴并不是他的名字,他本名约瑟,但使徒却喜欢称他为巴拿巴(参徒4:36),这是使徒们对他的一个爱称。“巴拿巴”的汉语意思是“劝慰子”,《现代中文译本》译为“鼓励者”,《吕振中译本》译为“鼓励人的人”,可能是在与巴拿巴的相处过程中,使徒们发现他是一位善于鼓励人的牧者,所以便以“巴拿巴”(鼓励者)称之,以致逐渐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约瑟,而只知道他是巴拿巴。将这样一位善于鼓励人的牧者称为“好人”,绝不为过。从《使徒行传》的记载可知,巴拿巴曾经给过两个人特殊的鼓励,使他们成为教会历史中极具影响力的牧者,这些事实证明他是成功的“鼓励者”,也证明他是好人。
巴拿巴鼓励的第一个人,是蒙主重用的使徒保罗。保罗蒙召之后,专程前往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但“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使徒们担心他是犹太公会派入教会的“卧底”,企图大规模地迫害教会)。这种情况下,保罗一定非常尴尬,就在这个时候,巴拿巴站了出来,替保罗说话,打消了使徒们的顾虑,使保罗和使徒在耶路撒冷有短暂共事的机会。(参徒9:26-30)之后,保罗回到家乡大数,成为义工性质的乡村传道人,但巴拿巴却从来都没有忘记他。多年以后,巴拿巴成为安提阿教会的领袖,感受到人手缺乏时,便想到了有过短暂交往的保罗,当即以求贤若渴的心态把他从大数请到安提阿(参徒11:25-26)。之后,保罗成了巴拿巴最亲密的同工,并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使徒。应该说,保罗在侍奉上的成熟,与巴拿巴的提携有着重要的联系。
巴拿巴鼓励的第二个人,是他的表弟马可。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旅行布道时,带着马可(参徒12:25),但他半途而废,没有坚持到底。第二次旅行布道时,巴拿巴又想带着马可,但保罗却因为马可前次的表现而不愿再带。保罗抓住马可过往的错误不放,不愿给他机会,但巴拿巴却坚持要带着马可,“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之后,巴拿巴独自带了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参徒15:39-41)。在巴拿巴的带领下,马可逐渐成熟,成为初期教会极富影响力的牧者。新约圣经中的《马可福音》,即是这位马可的作品。晚年的保罗,也不计前嫌,重新接纳了马可,称他为自己的同工(参门24),并在给提摩太的书信中表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参提后4:11)。马可之所以成为大有影响的传道人,与巴拿巴的宽容与栽培是分不开的。
巴拿巴是个好人,这不是自己的自夸,而是别人的嘉许。他对保罗和马可的帮教与提携,证明他是成功的“鼓励者”,凸现了他与人为善的真实性情。这样一位牧者,无愧于别人给他的“好人”的评价?今日的基督徒,也当效法巴拿巴,成为好人,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当代着名神学家汉斯·昆说:“做基督徒即‘从根本上做人’。”无论我们有什么恩赐,有什么职位,但最基本的追求,就是要“从根本上做人”,成为被上帝及大众认可的好人!
二、巴拿巴“被圣灵充满”
“被圣灵充满”,这是《使徒行传》作者对巴拿巴的又一个评价。新约圣经中有一个重要的教导,就是基督徒必须被圣灵充满,使徒保罗明确地教导我们:“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弗5:18)可是,何谓圣灵充满?大家却有着不同的理解,以致引来很多争论,甚至因此出现分裂。何以如此?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家对圣灵充满的理解过于片面,过于狭隘。教会生活中,一提到圣灵充满,人们马上就和说方言、见异象、行神迹等类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被圣灵充满当然可能会有这些体现,但这些体现却不是圣灵充满的必然体现。从圣经的记述来看,被圣灵充满的巴拿巴,就没有上述这些体现,他被圣灵充满,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巴拿巴被圣灵充满,体现在他的生活上。上文中谈到,巴拿巴是个好人,这说明他是一个生活严谨的人,他用圣洁的品行赢得了别人的好评,所以才被称为“好人”。然而,巴拿巴被称为“好人”,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先天的优势,而是因为他被圣灵更新,成为新造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巴拿巴之所以能被称为好人,正是因为他被圣灵充满。被圣灵充满的人,可以会有多种不同的体现,但有一种体现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接受圣灵的管理,过圣洁的生活,成为上帝和人们共同期望的好人。保罗在《加拉太书》里有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被圣灵充满的人必须结出圣灵的果子,诸如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惠、良善、信实、温柔、节制等(参加5:25),这些果子都与人们的生活有关,拥有这些品格的人,一定会被人称为好人。若有人声称自己被圣灵充满,但生活却一塌糊涂,以致声名狼藉,遭人唾弃,那么他所标榜的圣灵充满一定是假的。
其次,巴拿巴被圣灵充满,体现在他的侍奉中。从圣经的记述可知,巴拿巴是一个热心侍奉的牧者,体现于下列几个方面:(1)传扬福音:他和保罗一起旅行布道,建立教会;(2)牧养信徒:他“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徒11:23);(3)栽培同工:上文提到他对保罗的提携及对马可的栽培,即是明证;(4)反对异端:当“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时,“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的纷争辩论”(徒15:1-2)。圣灵充满的人,一定会热心侍奉,积极参与教会事工。事实上,圣灵在信徒身上的工作,就是要他(她)为上帝而活,能够为教会的事工尽上本分,做出贡献。今日教会很多人追求圣灵充满,但往往都是为了个人感观上的快感,而不是服侍教会,陷入“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创11:4)的误区。巴拿巴被圣灵充满,但他并不自我标榜,他的工作已经证明他是被圣灵充满的人。
三、巴拿巴“大有信心”
巴拿巴大有信心,这也是值得我们效法的。信心,是弟兄姊妹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但人们对信心的理解,往往也有偏差。有人说,大有信心就是有病不吃药;有人说,大有信心就是禁食40天。真是这样吗?我们可以从大有信心的巴拿巴身上找着答案。按着圣经的记述,巴拿巴的信心并不都体现于特殊的事件,大多体现于平常的生活。巴拿巴大有信心,有下面两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巴拿巴大有信心,体现在他的奉献上。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初期教会过着“凡物公用”的生活,“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徒4:34-35)。记述这个情况时,《使徒行传》的作者选择记述了正反两个方面的个案,反面的是卖了田地却“把价银私自留下几份”的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夫妇(参徒5:1-11),正面的就是巴拿巴,“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参徒4:16-37)。亚拿尼亚体贴肉体,遭到了上帝的惩罚;巴拿巴完全奉献,得到了上帝的祝福。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警戒我们不要自私,激励我们学会奉献。教会当然不会勉强信徒奉献,但奉献却是每个基督徒最基本的本分,一个不肯奉献的基督徒,一定不是成熟的基督徒。当一个基督徒的信心成长到一定的程度时,他一定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觉得自己应当为教会奉献。并且,他的奉献会是心甘情愿的,而不是勉为其难的,因为他会觉得奉献是一种福气,一种本分,而不是一种损失,一种重担。
其次,巴拿巴大有信心,体现在他的顺服上。《使徒行传》在记述巴拿巴和保罗的同工关系时,开始是“巴拿巴和保罗”,但后来就成了“保罗和巴拿巴”,再后来,就只有“保罗”而没了“巴拿巴”。保罗后来居上,巴拿巴隐退幕后,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但巴拿巴却没有计较这些,其心态与施洗约翰“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的气度极为相似,因为他有知道这是上帝所定的旨意,这正是大有信心的最好体现。今日教会中,有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就是同工的新老交替问题,部分老年同不愿退休,不愿启用青年同工。他们如此做的理由,是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此表明他们的信心。然而,他们却忘记了一个事实,隐退有时也是信心的体现。“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语),上帝所定的自然规律,人不能违背,只能平静地接受。从巴拿巴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一个重要的道理:一个大有信心的人,一定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上帝所给我们的任何环境,任何功课,包括那些看似影响自己人生的起落与沉浮的事情。
巴拿巴,这位名字并不响亮的牧者,用实际行动为后世留下了光辉的榜样,因为他的缘故,就“有许多人归服了主”,原因是他是个人好人,被圣灵充满,且大有信心。身教胜于言传,只有我们有了丰盛的生命和圣洁的生活,才能为主做出更加有力的见证。我们应当效法巴拿巴,成为好人,被圣灵充满,并大有信心。果如此,我们必成为上帝所喜悦的人,也必有许多人因我们而归服主。但愿上帝怜悯今天的教会,有更多像巴拿巴一样的牧者及信徒起来,共同以身证道,见证基督,使教会更加兴旺!
2009年3月1日(主日)讲于西安新西北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