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葡萄的怀念
小时候,并未见过新鲜的葡萄,但脑海里对葡萄还是有一点概念的。这是因为在母亲所教的一首《凉州词》中,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自古征战几人回。”的诗句,所以知道葡萄不单是一种很好吃的水果,还可以用来酿制名贵的酒。又因为每逢生病被母亲强迫喝完苦药之后,多半都会获得一小盒葡萄干作为奖品。虽然每盒最多也就是十颗八颗,但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奖励了。
四十年前,我家移居香港新界,因为地处乡下,一时受到凉州词和葡萄干的鼓舞,因此就在自家门前插了一小株葡萄苗;唐人韩愈栽葡萄的时候曾为它写诗说:“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我不会写诗,但添竹引龙须的工夫还是做到了。第二年,果然满架浅绿碎花,秋后竟然结出不少果实,个头虽然不小,但并非马奶子,却是酸得要命的不知什么品种。因为很难吃,我只好买些酒饼拿它们来制酒了。这些酒味道怎样?如今留在何处?因为人生颠沛,已经难以顾及了。
忽然想起《渊鉴类函》第四百零三卷引“敦煌张氏家传”的话说:“扶风孟佗以蒲萄酒一斛遗张让,即擢凉州刺史”的话,又从《北齐书》读到“李元忠赠世宗蒲萄一盘,世宗报以白缣,”并“遗书曰:忽惠蒲萄,良深愧仰,聊用绢百匹,以酬清德。”的故事,才知道葡萄竟有如此高价者,而我种出来的葡萄却酸得难以入口,如果冒眛拿去送人,恐怕官当不成、好处得不到之外,还难免要挨骂讨打呢。原因就在于葡萄本来就有好坏的区别,一心想种好葡萄收到的却是酸葡萄。种籽不佳,技不如人。奈何?奈何!
从个人的经历联想到上帝可能比我还要失望,因为旧约里面不乏关于“葡萄树”的记载(诗80:8-16;耶2:21-25;结151-6,17:5-6、9-10,19:9-14等。)上帝在《以赛亚》5:1-2那里说:“我要为我所亲爱的唱歌,是我所爱者的歌,论他葡萄园的事。我所亲爱的有葡萄园在肥美的山冈上。他刨挖园子,捡去石头,栽种上等的葡萄树,在园中盖了一座楼,又凿出压酒池,指望结好葡萄,反倒结了野葡萄。”同章第七节又说:“万军耶和华的葡萄园,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爱的树,就是犹大人。他指望的是公平,谁知倒有暴虐;指望的是公义,谁知倒有冤声。”
上帝拣选以色列家作葡萄树,赋予他们崇高的身份;可是以色列家却辜负了上帝的美意,结不出好果子,反而结出野葡萄来,令上帝对其失望。以致不再以人为葡萄树了,因为他已经决定用自己的独生子来结好果子,所以耶稣才强调自己是“真”葡萄树;更因为节期中,希律会在圣殿门口安置一棵“金”葡萄树,让不少人可以向其膜拜,也有人将一颗或一串“金葡萄”挂到“金葡萄树”上以显示个人的热心或慷慨。但上帝所要的并非这些外面的黄“金”装饰,而是内面能够体贴上帝心意的“真”诚。而这点也只有耶稣能够做到,所以,耶稣才有资格称自己为“真”正的葡萄树。当然,这里所说的“真”,主旨并非志在判别真假,而是强调其纯正,也即性质上的“好”而已。这和先前所强调的“真”光和“好”牧人的意境是一样的。
二、葡萄树的宣示
犹太人都知道一般人是不可以随便使用“我是”这个词的,因为在旧约里面,“我是”乃是上帝对自己的一种特殊陈述。所以,当耶稣宣称自己为“我是”的时候,犹太人一听就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也因此就判断“他以自己与上帝是同等的”了。但由于他们不信,才会定耶稣犯了僭越的死罪。不过,耶稣与上帝本来就是互为内在的关系,即如他所说的“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一样(约14:9-11)。如今,他又借真葡萄树的话题把这种关系扩大成为“父与子、子与父、子与门徒、门徒与子”的全方位互补。这样,耶稣的门徒比起犹太人来,当然就更加明白“子”所宣示的“我是”的意义了。
在《约翰福音》中,耶稣一再公开他与父的关系乃是“一”,因此他就有资格可以使用“我是”这个特殊陈述。我们也注意到,在耶稣七次“我是”的伟大宣示中,“我是真葡萄树”这个重要命题已经是他离世之前最后一次陈述了(参看8:12;10:7、9、11、14;11:25;14:6;15:1、5)。至于产生这次教导的环境,向来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在节日中的圣殿门口,当耶稣看到那棵金碧辉煌的金葡萄树之后便有感而发这番议论;另一说是在马可楼的逾越节晚餐中,因为加略人犹大的中途退席,恰如离开了葡萄树的无用枝子一样,以后再也不可能结果子了,耶稣因此便对其他门徒作出这番教导;还有一说是他们吃完晚餐,唱完诗之后,就出去,一同越过汲沦溪前往橄榄山;在途中,因为看见两旁结果累累的葡萄树,又看到欣嫩子谷中焚烧垃圾的不灭火焰,耶稣便把握时机、就地取材向门徒作出这番贴切的教导。
在这个比喻中,天父是园丁,他栽培葡萄树的期望就是葡萄树能结出果子。所以,“结果子”的主题在《约翰福音》第十五章里面就连续被提到八次之多(第2节三次,第4节两次,第5、8、16节各一次),而且可以理出一个渐进的过程来。这就是:结果子、结果子更多、多结果子。
三、葡萄树的枝子
众所周知,葡萄树的枝子当然是长在葡萄树上,而果子又是结在枝子上,所以,树与枝和果子的关系本来就是一种有机的连结,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枝子并不结果子。这种枝子留着毫无意义,通常都会被园丁剪掉,免得浪费养料和妨碍会结果子的其他枝子的发展。所以,耶稣警告说:“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这无异是在提醒我们,凡自称为基督徒的人,不一定就是耶稣基督的跟随者,也未必常在主的里面。但是“常在”是“结果子”最关键的条件,也是研究“约翰神学”的一个钥字。这个字在全卷书中一连出现了四十次,单在本章中就提到了十一次,在约翰书信中也出现了二十七次。原来,无论是“常在”还是“常常在”,其本义都是“住”的意思。枝子只有常常住在树身上才能获得养分的供应;基督徒只有常常住在主里面,生命才会获得更新和长进。
第二个钥字就是“祈求”,没有树的供应,枝子就得不到所需的营养。因此,枝子不但不应该拒绝树的供应,反而应该极力吸吮树的汁浆。基督徒也是这样,必须不断向圣经吸取营养,努力学习和祈求耶稣的教导,这样才能吸吮到生命的汁浆,生命的汁浆就是灵奶。我们如果肯常常祈求又不断得到丰足的供应,灵命当然就会不断长进,并且能够为主结出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5:22)等诸般果子。
枝子结果子的另一项功课就是要面对果农或园丁的善意“修理干净”。数年前,我曾带团到过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博物馆”参观,见识了不少有关葡萄品种和栽培的知识,也亲眼见过果农收成葡萄和修理葡萄树的工作;不久前,我又在以色列和土耳其见过许多刚被修理干净的葡萄树,它们一棵隔一棵、成排成列地“站立”在大片土地上(不像吐鲁番的葡萄棚和葡萄架),而各处的田头园角,都一堆一堆的尽是被剪下来的病枝、弱条或残干,据导游介绍,如果不修理干净,下一季就不会有好收成;至于剪下来的病枝弱条,待晒干后就会拿去烧灰作肥料用。至此我才真正明白“修理干净”的奥妙,也才理悟到无论是葡萄枝子还是作为基督徒的自己,若想要结果子、多结果子、和多结好果子,就必须常常住在主里面。遵行天父的旨意,祈求圣灵的帮助,不怕接受修理。
当然,一棵葡萄树绝不可能只有一根枝子,一根枝子也不会只结一粒果子。因为枝子和枝子乃是互为肢体,果子也都是一串一串地出现,这就是主耶稣命令我们要切实彼此相爱的道理了。
四、葡萄树的启示
有人发现《约翰福音》在谈论神迹和比喻的时候,用字上与其他三本福音书很不一样。原来在约翰心目中,所谓神迹其实就是“记号”(sign);所谓比喻(Parables),在他看来,其实就是“另加说明”(paroimiam)。所以,在《约翰福音》里面,包括“我是真葡萄树”在内的许多教导,其启示性的意义就远远多于教条的意义。然而,对我们来说,“葡萄树和枝子”能向我们启示什么和说明什么呢?经过祷告、读经,也联想到近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某些现象,我自己着实得到不少的启示。
1、树身和枝子的启示。 这或者也可以看成是本与末、源与流、父母与儿女的启示。
2009年香港学友社通过对六百多个年青学生的调查访问,被访者有百分之三十选择要做英国人,也有选择做美国人或香港人的。而选择做中国人的竟然和想做日本人的比例相近,都是百分之二十五而已。也就是说在每四个人之中,就有三个人不想做中国人。
选择做什么人乃是个人的自由,旁人固然无权过问。但竟有个别基督徒学者借解释今天这段经文之便,对拒绝做中国人的人表达了委婉的认同,其理由就是:一个充斥黑心食物和白色恐怖的中国,其形像已经差到无人可以接受。然而,平情而论,中国形像好坏是一件事,血缘和基因上能否和中国割断是另一件事,把耶稣所说“我是真葡萄树”的教导引伸到中国形像的好坏上去,而对离开葡萄树的枝子,可能遭遇的结局却避而不谈。这就令人费解了。
2011年,香港政府因推行“国民身份的认同,及培养良好品德及国民素质”而推出《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育手册》。引起部分家长、学生和社会人士强烈反应和抗议,认为这是一种无法接受的“洗脑”。发展到2012年,更形成了“学民思潮”并举行大规模抗议游行,有人更乘机打出类似昔日港英的旗帜,也有人焚烧中国国旗。
香港社会发生的事,我们当然有理由以公正的态度去关心,但海外偏有个别牧者借此对“洗脑论”者大表支持。今天,当我们重新思考“葡萄树和枝子”这个神学或者哲学命题的时候,是否能带给我们一些冷静和亮光。
2、真与不真的启示。前面说过,耶稣所说的“真”葡萄树,重点是强调其本质的纯洁无瑕,而无意讨论其他的“不真”葡萄树。虽然希律王摆在圣殿门口的那棵金葡萄树不是真葡萄树,历史上的以色列也不是真葡萄树,但它们金碧辉煌的气派和粉饰坟墓的外观,有时比起真葡萄树反而更能吸引人。
有一个女人到我家中,要求我按立她的丈夫为牧师,但讨论起牧师应有的召命、异象、学历、资历和负担等等问题的时候,他们竟然满不在乎,也不愿意接受特别为他安排的短期培训。那个女人还以自己的哥哥为例,他没有读过神学,没有通过任何按立,只是在祷告中听见有人叫他去做牧师,他就立刻用三十五块钱去买件牧师服,然后就做起牧师来了。她这话也许不假,但我没有受到她的感动,也无权可以按立他为牧师。不久,某某牧师的大名竟然出现在当地的报纸上,她也逢人就宣布,她的丈夫是真牧师,可以替人包办丧礼。
这件事令我回忆起从前在杭州曾花了好几百块钱,买了一座青田石的葡萄雕刻,后来在搬家的时候不小心跌碎了,原本可以用来买几十斤葡萄吃的钱就这样没有了。乍一反思,为什么不能吃的石葡萄反而比能吃的真葡萄值钱呢?莫非世人都已经沦落成为爱假不爱真的生物了吗?难怪越来越多人离弃了真神,转去敬拜偶像。
3、几种烧掉的启示。耶稣所讲关于剪下来的枝子被扔在火里烧掉的话,对我们同样也是一种启示。第一,被烧掉的可能是指那些漠视基督救恩的基督徒说的,这就提醒我们必须时常警惕,不可懈怠,总要常常住在主里面。其次,这也可能是指那些将来在审判台前只失去奖赏而不至失去救恩的基督徒(林前3:15)。最后,这也可能是指那些像加略人犹大一样的人,他们自称是基督徒甚至可以用亲吻的动作去假装爱主,其实却是卖主卖友的叛徒。
当然,我们都不是上帝,都无权可以判断谁能结果子,谁要被丢入火里烧掉;但我们却可以恳求上帝怜悯,耶稣保守,圣灵帮助,让我们能够努力多结好果子,以此来保持常常住在主的爱中。
4、以主为楷模的启示。保罗说,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同样道理,立志多结果子由得我,能结不能结也由不得我。这就要找人做榜样了。谁可以作我们的榜样呢?就是耶稣,因为他知道子离了父就不能作什么。所以,他凡事都尊重父的旨意,即使是面对死亡的苦杯,他也不寻求躲避,而是照父的旨意去完成。如果说钉S字J也算是一种“修理”,这种修理比起任何人遭受的修理都更严酷,但是,耶稣承受并且完成了。
耶稣说,你们当学我的样式,又说,我在父里面,父也在我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有了这种应许,感恩之外,我们何惧不干净,又何惧枝子不联结在主的真葡萄树上呢?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 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