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查经之六 人生的虚空(二)
作者:崔姊妹
2024-12-07  

 

经文:传道书6:1-12

传道书5:8-6:9的主题是“人应当满足于神的恩赐”,与(3:1-22)“人应当顺应于神的定时”平行,整体是一个交错对称结构:A.不知足导致虚空(5:8-12);B.不会享福的人生是黑暗的(5:13-17);C.人生的美善是享受神所赐的分(5:18-20);C1.人生的祸患是不能享受神所赐的分(6:1-2);B1. 不能享福的人生是黑暗的(6:3-6);A1.不知足导致虚空(6:7-9)。

传道书6章共有12节,可以分成四段:1-2节不能享受神的赐福是祸患;3-6节不会享福的人生是黑暗的;7-9节不知足导致虚空;10-12节神的命定和人的无知。我们从四个小点来看《人生的虚空(二)》。

1.不能享受神的赐福是祸患:(传道书6:1-2)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祸患重压在人身上,就是人蒙 神赐他资财、丰富、尊荣,以致他心里所愿的一样都不缺,只是 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来吃用。这是虚空,也是祸患。

1-2节的主题是“人生的祸患是不能享受神所赐的分”,与(5:18-20)“人生的美善是享受神所赐的分”成为对比。

传道书5章那里提到两宗大祸患:(传道书5:13,16)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资财,反害自己。……他来的情形怎样,他去的情形也怎样。这也是一宗大祸患。他为风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传道书9:3)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祸患,就是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并且世人的心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后来就归死人那里去了。

(传道书10:5-6)我见日光之下有一件祸患,似乎出于掌权的错误,就是愚昧人立在高位;富足人坐在低位。

这里提到一宗祸患,这宗日光之下的祸患重压在人身上,就是人蒙神赐资财、丰富、尊荣,以致他心里所愿的一样都不缺,人心都知足了,这是何等的难得;只是 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来吃用。这是虚空,也是祸患。

(传道书5:18-19)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 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份。 神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 神的恩赐。

看来,人要享福,一是要有神的赐福可以享;二是神使他能够享福,这才是美事。可惜的是:一是有人能享福,但无福可享,如乞丐;二是有人有福可享却不能享,这是神的惩罚。有首打油诗是对此最好的诠释:“有人想吃没有饭(饥荒年或乞丐),有人有饭不能吃(病人、死人),我想吃又有饭(活在恩典中健康的活人),感谢神的大恩典!”作者用最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真理。

2.不会享福的人生是黑暗的:(传道书6:3-6)人若生一百个儿子,活许多岁数,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里却不得满享福乐,又不得埋葬;据我说,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因为虚虚而来,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并且没有见过天日,也毫无知觉;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那人虽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却不享福,众人岂不都归一个地方去吗?

3-6节的主题是“不会享福的人生是黑暗的”,与(5:13-17)“不会享福的人生是黑暗的”平行。人若生一百个儿子(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又活了许多岁数,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在人看来“多子长寿”是有福的。然而,这人却不因生命中美好的事物为满足,他心里就不得满享福乐;死后“又不得埋葬,”在希伯来思想中,死而不得安葬,是人生最不幸的事。(列王纪上13:21-22)他就对那从犹大来的神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你既违背耶和华的话,不遵守耶和华-你 神的命令,反倒回来,在耶和华禁止你吃饭喝水的地方吃了喝了,因此你的尸身不得入你列祖的坟墓。”

因此智者看到后就说:那不到期而落的胎(胎死腹中)比他倒好。因为胎儿虚虚而来,暗暗而去,名字也被黑暗遮蔽,没有见过天日,也毫无知觉,这胎,比起那长寿的人倒享受安息。那人虽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就是两千岁(其实没有活过千年的人),却不享福,众人岂不都归一个地方去吗?这个“地方”就是阴间(死亡)。“不享福”指不能享受神赐给各人的分。

人活着的时候若是不能享受神所赐的恩典,活着不得享受、死了不得安葬,再多子长寿也没有意义。生命不在乎长短,乃在乎质量;享福的一天,胜过无福的“千年”。

在(创5章)亚当的这个平均寿命最长的家谱里,人的寿命都在900岁左右,然而,以诺却只活了365岁,是这个家谱中最短寿的人,却是最有价值意义的人:(创世记5:23-24)以诺共活了三百六十五岁。以诺与 神同行, 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

3.不知足导致虚空:(传道书6:7-9)人的劳碌都为口腹,心里却不知足。这样看来,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么长处呢?穷人在众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什么长处呢?眼睛所看的比心里妄想的倒好。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7-9节的主题是“不知足导致虚空”,与(5:8-12)“不知足导致虚空”平行。

“人的劳碌都为口腹,”“口腹”很容易满足,但人心却不知足,永远都填不满。人的劳碌只能满足口腹,惟有神才能使我们的心灵也得满足——“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8:3)。

“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么长处呢?”指日光之下的智慧只会徒增烦恼(1:18),并不能比愚昧更能让人心灵得着满足。

“穷人在众人面前知道如何行,但有什么长处呢?”穷人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是发家致富,追赶甚至想超过众人,但即使成功了,又有什么长处呢?到达成功的巅峰是一出喜剧,但喜剧加上时间,通常又会成为悲剧。许多富豪、名星、名人……开始的时候拼命追求成功,以为功成名就了就可以幸福,但后来成功了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虚空,最后反而以自杀来了结自己的人生。

“眼睛所看的比心里妄想的倒好。”“眼睛所见的”指外在客观的经验世界中,可以获得或享用的东西,胜过未能实现或不可能掌握的东西。“心里妄想”原意是“游荡的欲望”或“流浪的灵魂”。目前可把握的一切,总比永不能实现的渴想为好;享受现有的生命,比渴慕心中的欲望更有益处。人眼前所得的即使不多,总比心里永不知足的煎熬更好。人们不应该专注于自己没有的东西,而是应当专注于用好神已经赐给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所是、自己的所有和自己的所能。我们要看自己所有的,而非专注自己所没有的。

“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这是传道者最后一次得出这个结论,成为本书前半部分的结尾,回应了本书最初提出的问题:“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1:3)。答案就是:人若把目光放在日光之下,人生就是“虚空、捕风”,一边追逐从身边飞走的“风”,一边逃避追逐自己的“虚空”。

4.神的命定和人的无知:(传道书6:10-12)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并知道何为人,他也不能与那比自己力大的相争。加增虚浮的事既多,这与人有什么益处呢?人一生虚度的日子,就如影儿经过,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呢?谁能告诉他身后在日光之下有什么事呢?

第10节在原文中是《传道书》的中间点(马所拉抄本),把全书分成两半。1:12–6:9的主题是“看清日光之下的虚空”;而6:10-11:6的主题是“积极度过虚空的年日”。人只有看清日光之下的虚空,才有可能善用神所赐“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9:9),为日光之上的永恒的存在作预备。传道者指出,人要积极地度过虚空的年日,需要有六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是何必查明益处(6:10-7:14);二是何必查明公义(7:15-29);三是何必查明世事(8:1-17);四是不必知道定期(9:1-12)。五是不必知道将来(9:13-10:15);六是不必知道结果(10:16-11:6)。

(传道书6:10-8:17)的原文用关键词“查”(7:14b“查”、24b“测透”、26a“得知”、27“找到、寻求”、29a“找到”、8:17“查”)串在一起,谈论日光之下三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何必查明益处”(6:10-7:14)、“何必查明公义”(7:15-29)、“何必查明世事”(8:1-17)。

(传道书6:10-7:14)的原文用关键词“有益”(6:12a“有益”;7:2a、3a、5b、8a“强如”;1b、8b“胜过”,10a“强过”;11a“好”;14a“亨通”、“喜乐”)串在一起, 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结构,主题是日光之下“何必查明益处”:A.神的命定和人的无知(6:10-12);B.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7:1-12);A1.神的命定和人的无知(7:13-14)。

10-12节的主题是“神的命定和人的无知”。

在希伯来文化中,“名字”代表本质。“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意思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早已被命定。

“并知道何为人,他也不能与那比自己力大的相争”可译为“人早知道人是如何的,不能与比自己强壮的相争”,指人应当知道自己的本相,有限的人不可能凭口舌与神相争、试图脱离神的限制。“比自己力大”是指神自己。

“加增虚浮的事既多”可译为“话语多,虚空也增多”。人在日光之下谈论得越多,就越发觉得虚空;与人并无益处,因为再多的谈论也不能改变世界,更无助于解决人生的虚空。

人生的日子,就如影子经过一样短暂,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呢?谁能告诉他身后在日光之下有什么事呢?有益的事或许有人知道,但无人能够告诉他身后在日光之下有什么事。日光之下的人生就“如影儿经过”、转瞬即逝。“人生如影儿”意思是指生命短暂,且没有实质(代上29:15;伯8:9;诗102:11,144:4),更何况猜测死后的事,实在毫无益处。人并不明白什么是当下对自己真正有益的,既不知何为善,又何以能为善?(腓立比书3:7-8)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人也无法了解将来会发生什么,连能否吃喝都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2节),怎么能计划明天、掌管生死呢?人生所有的窗户都被关闭了,但信心之门却永远开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凭信心,尽本分,听天命,不必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消极悲观,因为凡事必有神的命定和美意。(参查经资料)

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