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查经一章之一 但以理在尼布甲尼撒宫庭里(一)
作者:崔姊妹
2024-08-24  

 但以理书1:1-7 

(但以理书1章)记载犹大亡国奴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被掳到巴比伦,在宫庭里学习他们的文字语言,但以理他们持守自己的圣洁,神就赐福给他们,使他们在外邦人中为神作了美好的见证。本章的主题,就是神显明他不但超越时空之上,而且介入历史之中。1章共有21节,可以分成四段:1-2节尼布甲尼撒掳走犹大王约雅敬;3-7节太监长给但以理等人改名;8-16节但以理不吃王的膳;17-21节神赐给但以理聪明知识。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但以理在尼布甲尼撒宫庭里(一)》。
一、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掳走犹大王和圣殿的器皿(1-2)3
这里是但以理回忆耶路撒冷被攻陷的历史序幕,本书一开始,首先回顾七十多年前国家如何败亡,自己和同胞沦为亡国奴。那次国破家亡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不仅但以理不会忘记,任何一个犹大人也不会忘记。因此《但》虽然只有12章,却至少历时70年。
1.尼布甲尼撒周困耶路撒冷:(但以理书1:1)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
约雅敬是犹大国第十七位君王,他25岁登基,主前609-598在位,他是约西亚的儿子,约西亚是犹大国最后一位好王,他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在他治理期间犹大国曾出现一度的大复兴,只可惜主前609年那次私意的争战,因拦阻埃及远征军而战死沙场(王下23:29-30),犹大国从此沦为埃及的潘属国。他儿子约雅敬却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约西亚死后,其子约哈斯继位三个月,便遭埃及软禁在利比拉,主前609年约雅敬被埃及法老尼哥二世扶植为傀儡王(王下23:34-37)。“在位第三年”可能是按照巴比伦的纪年法,把君王登基的第一年称为“登基之年”,登基满一年后才开始算元年。先知耶利米记载尼布甲尼撒于“约雅敬第四年”(耶46:2)打败埃及,是按照犹大的纪年法,把君王登基的那年算为执政的元年。约雅敬是一个坏王,离弃耶和华,侍奉偶像,惹动神的怒气。因此神差遣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上来围攻犹大国的首都耶路撒冷。
这一年按照犹大的纪年法,“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元年”(耶25:1),即主前605年。这一年发生的迦基米施战役是救赎历史上的重要分界线,直接导致了亚述灭亡、埃及衰弱和巴比伦的兴起(耶46:2),也标志着神百姓的国度开始走向失败,四个史无前例的世界帝国(巴比伦、波斯玛代、希腊、罗马)将开始掌管天下(2:38)。成为新霸主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主前605-562年在位)把法老赶回了埃及,也顺道征服了犹大,使约雅敬称臣三年(王下24:1)。约雅敬和部分贵胄被带到巴比伦(代下36:6),这是犹大人的第一次被掳。
 (耶利米书52:28-30)尼布甲尼撒所掳的民数记在下面:在他第七年掳去犹大人三千零二十三名;尼布甲尼撒十八年从耶路撒冷掳去八百三十二人;尼布甲尼撒二十三年,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掳去犹大人七百四十五名;共有四千六百人。
根据(耶利米书52:28-30)等历史书记载,犹大人前后分六次被掳往巴比伦:
尼布甲尼撒元年,即主前605年(耶25:1;46:2),尼布甲尼撒王第一次攻击耶路撒冷,约雅敬王和部分圣殿器皿被掳(代下36:6-7),部分犹大精英包括先知但以理在内被掳(但1:1、6)。约雅斤在主前598年在位三个月被掳,后来被释放(耶利米书52:31-34)。
尼布甲尼撒七年,尼布甲尼撒王第二次攻击耶路撒冷,“掳去犹大人三千零二十三名”(耶52:28)。
尼布甲尼撒八年(王下24:12-16),即主前597年,耶路撒冷城被围三个月后陷落,约雅斤王和所有的犹大精英被掳(王下24:14-16),先知以西结也在这次被掳(结1:1-2);
尼布甲尼撒十八年,尼布甲尼撒王第三次攻击耶路撒冷,“掳去八百三十二人”(耶52:29);
尼布甲尼撒十九年,即主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攻陷、圣殿被毁,剩下的百姓大都被掳(耶52:15);
尼布甲尼撒二十三年,犹大省长基大利被刺杀后,“掳去犹大人七百四十五名”(耶52:30)。
2.尼布甲尼撒掠走圣殿的器皿:(但以理书1:2)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 神殿中器皿的几份交付他手。他就把这器皿带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庙里,放在他神的库中。
约雅敬虽为埃及的傀儡王,却又被巴比伦王所辖制。到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就试图背叛巴比伦,他以为所依靠的埃及必来帮助他,却不知埃及人连自己都难逃巴比伦的魔掌,自顾不暇,帮助犹大王根本无能为力。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本打算回头灭掉耶路撒冷,这时他父亲尼布波拉撒的死讯传来,所以在回巴比伦京都时,顺手牵羊把耶路撒冷贵重的器皿和犹大人的精英少年一并带走。
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及圣殿中的部分器皿交在尼布甲尼撒手里,他就把圣殿的器皿带到示拿地,作为献给巴比伦守护神马尔杜克的战利品,放在神庙里,证明他的神比犹大的神更加优越,其实这些器皿不过暂时保存在这里。“示拿地”就是“巴别”(创10:10)的所在地,这是人类在挪亚洪水之后首次背叛神、发明偶像的地方(创11:2-9)。分别为圣的圣殿器皿,竟然被掳掠到污秽的偶像庙宇里。从表面上看,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巴比伦城胜了耶路撒冷城,外邦的偶像赢了以色列的神;实际上,这是“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神殿中器皿的几分交付他手”。因为先知耶利米正是在这一年预言:“这全地必然荒凉,令人惊骇。这些国民要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七十年满了以后,我必刑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并迦勒底人之地,因他们的罪孽使那地永远荒凉”(耶25:11-12);而先知以赛亚更在一百多年前就警告希西家王:“日子必到,凡你家里所有的,并你列祖积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掳到巴比伦去,不留下一样”(赛39:6)。
直到神为犹大人所定的日期七十年满了后,这些器皿还要悉数归还给圣殿:(以斯拉记1:7-8,11)居鲁士王也将耶和华殿的器皿拿出来,这器皿是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掠来、放在自己神之庙中的。波斯王居鲁士派库官米提利达将这器皿拿出来,按数交给犹大的首领设巴萨。……金银器皿共有五千四百件。被掳的人从巴比伦上耶路撒冷的时候,设巴萨将这一切都带上来。
此时,神的百姓已经失败到一个地步,连圣殿的器皿都被掳到了巴比伦,犹大也即将灭亡。神还在看顾自己的百姓吗?国度的应许还有效吗?神还在管理人类的历史吗?耶路撒冷失败了,神却在巴比伦兴起了见证;他不但能把自己的器皿和全地(2:38)交付到巴比伦王的手中,也能把自己的见证人“交付”进世界之王的朝廷里,在偶像的巢穴中作见证(亚5:11),好让列邦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万神之神、万王之主”(2:47)。
因此,犹大人作为神的选民,他们不仅要在自己的国家为神作见证,无论走到那里,他们都有权利与义务为神作见证。(使徒行传8:1)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BP,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这日是执事司提反殉道之日,耶路撒冷教会大遭BP,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他们不是去那里避难,而是传扬福音,建立教会,以致很快“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使徒行传9:31)。”
3.犹大国被灭的三大原因:一是拜偶像(十诫·第二诫):(出埃及记20:4-5a)“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
早在士师时代,就是以色列人刚进入迦南地不久,“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侍奉诸巴力,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 神,去叩拜别神,就是四围列国的神,惹耶和华发怒;并离弃耶和华,去侍奉巴力和亚斯他录(士师记2:11-13)。”尤其是主前931年,在联合的以色列王国分裂为南北两国之后,北国第一任君王耶罗波安干脆制造了两只金牛犊,兴起了拜金牛犊教,之后的十八位君王,也都犯了他所犯的罪,把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直到主前722年被亚述所灭。尤其是北国第七任君王亚哈更是娶侍奉偶像的耶洗别为妻,引进了巴力崇拜,残酷地BP耶和华神的先知。而南国的二十位君王中,只有难得的几位好王,其他君王也都拜偶像,尤其是玛拿西,更是把偶像立在了圣殿里,污秽了圣殿,惹动耶和华神的怒气。
先知耶利米警告国中的百姓说:“你们与你们列祖,君王首领并国中的百姓,在犹大城邑中和耶路撒冷所烧的香,耶和华岂不纪念,心中岂不思想吗?耶和华因你们所做的恶,所行可憎的事,不能再容忍,所以你们的地荒凉,令人惊骇,咒诅,无人居住,正如今日一样”(耶44:21-22)。神把犹大人交付巴比伦王的手,并要奴役他们七十年之久,就是因为他们离弃耶和华去随从别神。
二是违背安息年:(利未记25:3-5)六年要耕种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园,收藏地的出产。第七年,地要守圣安息,就是向耶和华守的安息,不可耕种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园。遗落自长的庄稼不可收割;没有修理的葡萄树也不可摘取葡萄。这年,地要守圣安息。(申命记15:1-3)每逢七年末一年,你要施行豁免。豁免的定例乃是这样:凡债主要把所借给邻舍的豁免了;不可向邻舍和弟兄追讨,因为耶和华的豁免年已经宣告了。若借给外邦人,你可以向他追讨;但借给你弟兄,无论是什么,你要松手豁免了。
(十诫·第四诫) (出埃及记20:8-10)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 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安息日只有一天,因此易守,但安息年(豁免年)却很难守,需要有极大的信心。因此,自从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他们就没有守过安息年。(代下36:21)“地享受安息,因为地土荒凉便守安息,直满了七十年”。耶和华借耶利米口中所说的话必要应验。神的律法中规定以色列人六年劳作,第七年便要让地享受安息,就是安息年,但对于选民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遵守神的律法,在第七年继续劳作。所以神必要给他们一起算帐,这是QNS说的,以色列国建国400多年历史有70个安息年。
三是行奸淫(十诫·第七诫):“不可奸淫(出埃及记20:14)。”有人说“犹太人打死都不会做的两件事:一是杀人,二是奸淫。”但因着人性的软弱,不是绝对不会发生的这两件事。这里的奸淫,更指向他们对耶和华神的不忠,就是离弃耶和华,去侍奉偶像。对神忠心的人,对人也忠心;但对神的不忠,必然导致对人的不忠,反之亦然。
神藉先知以赛亚说:“因为他们犯了律法,废了律例,背了永约”(赛24:5);所以耶和华使地空虚,变为荒凉;又翻转大地,将居民分散(赛24:1)。当然,我们知道以色列人、犹大人十诫都犯了。
二、被选拔出来的四个犹大少年精英(3-7)3
1.选拔少年精英的条件:(但以理书1:3-4a)王吩咐太监长亚施毗拿,从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胄中带进几个人来,就是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足能侍立在王宫里的。
“太监长”指巴比伦王身边管理众太监的侍从官。“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冑”指被掳的人质。古代的征服者常把藩属国的宗室人员带走作为人质,以保证藩属国的效忠。巴比伦王训练这些少年人,是为了同化他们,被巴比伦所用,“少年强则国强”。当然,他们选拔这些精英的条件也是十分苛刻的,至少得满足五个条件:首先对年龄、相貌有着严格的限制,“年少没有残疾”指必须是少年人,易于接受新鲜事务,可塑性强,身体健康;其次是“相貌俊美,”(箴言11:22)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戴在猪鼻上。“美貌”的人很多,但还必须有见识;三是“通达各样学问”是指曾经接受过各类教育,博学多闻;四是“知识聪明俱备”指具有敏锐的头脑和思维,对事务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五是“足能侍立在王宫里的”指熟知王宫中的交往礼仪,善于与人交往。能够满足这样条件的少年人很少,但我们从后面少年但以理敢于在王面前不卑不亢、有条不紊地解梦等就知道他完全符合这些条件。
2.巴比伦王培养精英少年:(但以理书1:4b-5)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份,养他们三年。满了三年,好叫他们在王面前侍立。
“迦勒底”位于巴比伦尼亚的南部,即现代的伊拉克南部和科威特。主前11-9世纪,在美索不达米亚西北部黎凡特地区游牧的“迦勒底人”(伯1:17)迁入这一地区,之后又有许多民族陆续迁入。主前626年,迦勒底人那波帕拉萨尔(主前626-605年在位)在巴比伦建立了新巴比伦帝国(主前626-539年),并于主前612年联合玛代摧毁了亚述首都尼尼微。因此,圣经中常用“迦勒底”来代指“巴比伦”。“迦勒底的文字言语”指巴比伦的语言和文化,包括主前8-4世纪中东通用的“帝国亚兰文”,(2:4b)至7章就是用这种亚兰文写成的。
巴比伦王要使用这些被掳之民成为日后辅佐他的重臣,当然就要对他们采取一些特殊的训练:首先“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其次“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份,养他们三年。”最后,进行为期三年的训练:“满了三年,好叫他们在王面前侍立。”太学制三年。
世俗的教育从来都是信徒必须面对的属灵战场,历世历代的“巴比伦”都擅于使用教育来掳走教会的下一代,灌输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如我国“无神论、进化论及唯物论”等,但信徒却常常束手无措、甚至习以为常。神没有把教养儿女的责任交给社会、也没有推给教会,而是交给了父母和家庭(申6:6-9)。只有家里的教育根基稳固,少年人才不会被世界的教育洗脑。但以理此时约14岁,他从小谨守律法,所以才没有跟从巴比伦人敬拜偶像。季风文牧师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给他们讲人是由猿猴变的,他儿子立即让老师找她的尾巴,趁机提出人是神创造的。
首先“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这是巴比伦王对这些犹大少年所采取的第一步策略,要用异族文化来同化他们,其中涉及三个方面“文化上的同化,宗教上的改变以及常识上的洗脑。”当然,神也许可他重用的人学习异国的文化:如神人摩西在埃及王宫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使徒行传7:22)。“埃及的一切学问”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为后来摩西写《五经》奠定了文化基础。保罗也深受希腊文化熏陶。神所重用的工人也都是受过世俗高等教育的人,如当今的远志明、张伯笠等。
其次“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份,养他们三年。”
王宫里的生活是灯红酒绿,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极度奢侈浪费,这种生活方式足可以让少年人沉迷于这种声色犬马的生活,乐不思蜀,忘记自己的国家与人民,不思进取,死心踏地地效忠巴比伦王。“养他们三年”指接受三年的训练。
最后,为期三年的训练:“满了三年,好叫他们在王面前侍立。”课程可能包括亚兰文、阿卡德文、文学、数学、占星术、天文、法律、农业、建筑等等。经过三年的训练,他们就有足够的技能在王面前侍立。
3.太监长给但以理改名:(但以理书1:6-7)他们中间有犹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太监长给他们起名: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称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称米沙利为米煞,称亚撒利雅为亚伯尼歌。
这里列举了犹大四个被掳去的精英少年名字: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我们知道,犹大人特别看重一个人的名字,因为一个人的名字代表着他的本质及属性。根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记载,但以理和三位朋友都是犹大王西底家的宗室,他们所用的名字都有特别的意义。有的人借着名字用以表达对神的信念;有的人通过名字表达对神的感恩;也有的透过名字带出对国、对家、对子孙的期许或盼望。如我国信徒常给儿子起名叫“以诺、挪亚、迦勒、大卫、约翰、雅各、路得、马大、多加”等圣经人物的名字。
“太监长给他们起名”:(以赛亚书39:1-2,5-7)那时,巴比伦王巴拉但的儿子米罗达·巴拉但听见希西家病而痊愈,就送书信和礼物给他。希西家喜欢见使者,就把自己宝库的金子、银子、香料、贵重的膏油,和他武库的一切军器,并所有的财宝都给他们看;他家中和全国之内,希西家没有一样不给他们看的。……以赛亚对希西家说:“你要听万军之耶和华的话:日子必到,凡你家里所有的,并你列祖积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掳到巴比伦去,不留下一样;这是耶和华说的。并且从你本身所生的众子,其中必有被掳去、在巴比伦王宫里当太监的。”
早在希西家作犹大王年间,先知以赛亚就预言“并且从你本身所生的众子,其中必有被掳去、在巴比伦王宫里当太监的。”但以理他们被交在太监长亚施毗拿管理,因此很可能是在巴比伦王宫里当太监的。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但从参考资料上未得到印证。依据(以斯帖记2:8,14)王的谕旨传出,就招聚许多女子到书珊城,交给掌管女子的(太监)希该;以斯帖也送入王宫,交付希该。……晚上进去,次日回到女子第二院,交给掌管妃嫔的太监沙甲;除非王喜爱她,再提名召她,就不再进去见王。
好评:
约伯VS哈曼
2024-08-21
经上的消化
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