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1:6-16
1章共有21节,可以分成四段:1-2节尼布甲尼撒掳走犹大王约雅敬;3-7节太监长给但以理等人改名;8-16节但以理不吃王的膳;17-21节神赐给但以理聪明知识。我们上次第二段没有讲完,今天接着分享。从四个方面来看《但以理在尼布甲尼撒宫庭里(二)》。
一、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掳走犹大王和圣殿的器皿(1-2)3
1.尼布甲尼撒周困耶路撒冷:犹大人犯罪,神就把他们交在仇敌手里,使他们受痛苦。
2.尼布甲尼撒掠走圣殿的器皿:(但以理书1:2)。犹大亡国让我们看到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顺神者昌,逆神者亡。”
3.犹大国灭亡的三大原因:一是拜偶像,二是不守安息年;三是行奸淫。
二、被选拔出来的四个犹大少年精英(3-7)4
1.选拔少年精英的条件:(但以理书1:3-4a)五个条件
2.巴比伦王培养精英少年:(但以理书1:4b-5)。培训的内容:;食物:; 时间:三年。
3.太监长给但以理改名:(但以理书1:6-7)他们中间有犹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太监长给他们起名: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称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称米沙利为米煞,称亚撒利雅为亚伯尼歌。
(创世记41:45a)法老赐名给约瑟,叫撒发那忒·巴内亚……
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这四个犹大少年因着百姓犯罪自幼就被掳异乡他国,使他们远离了自己的家乡,远离自己的亲人与故土,来到遥远举目无亲的拜偶像之地巴比伦,而且今生再没有可能回去,他们的余生只有在巴比伦度过了。幸运还是不幸?但我们知道“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 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8:28)。”世人说“我的人生我作主,”但我们要说的是“我的人生神作主,”我们作不了自己的主:(耶利米书10:23)“耶和华啊,我晓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也如我国所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多少时候我们不能不感叹身不由己。
这些少年的名字被太监长改成了阿卡德文的巴比伦名字,藉着更改他们的名字,最终使他们忘记自己的身份。
“但以理”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审判”,而“伯提沙撒”的意思“愿巴力保佑我王性命(巴力)”;“哈拿尼雅”的意思是“神已眷顾、耶和华是恩慈的”,而“沙得拉”的意思是“得拉的命令(巴比伦的月神)”;“米沙利”的意思是“有谁像神”,而“米煞”的意思是“得拉是谁(月神)”;“亚撒利雅”的意思是“神必帮助,耶和华已帮助”,而“亚伯尼歌”的意思是“尼波神的仆人(巴力之子)”。
从巴比伦王对这些少年人名字的更改可以看出,每一个名字背后的含义均跟巴比伦敬拜的神明有关。借此可以看到巴比伦王试图要把这些掳掠来的精英完全变成效忠他的臣仆。从教育迦勒底文化,再供给王的膳和王的酒,最后直至更改名字,最终达到在王前侍立的目的。
这四个以色列青年的名字本来含有以色列 神的复合字。他们的名字被改为与巴比伦的神明有关的名字。通常更改姓名的原因为要1)表示新的身分:如神给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雅各改名叫以色列;2)记念某种事件:(士师记6:32)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3)对某人或神的尊敬;如以利亚名字的含义是“耶和华是神;”4)展示征服者对附属国的君王控制或优越性;5)有个较好呼叫的名,主人可改仆人的名字。虽然这四个人的改名理由不详,但这些新名含有敌对以色列信仰的因素。当然以色列人要在外国或在异族统治下的政权服务常有外国的名字(如所罗巴伯,塞巴撒,约瑟等)。但在这里,作者可能暗示在希腊化的影响下,许多富含希伯来宗教信仰的名字被改为外国名字。
这些被掳的犹大少年需要接受巴比伦三年的特殊训练,首先是迦勒底文化的装备;洗脑;其次是奢侈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宫中的享乐与安逸。这些足可以让一个人彻底被改变,终将为巴比伦所收买。但以理第一章是全书的导言;而1-7节这段经文则是本章的导言,它对解释全书有重要的地位。
三、但以理及同伴持守圣洁生活(8-16)5
在上述导言之后,从1:8-6:28作者连续撰述在传统信仰与异教文化冲突中六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各自独立存在。读者可看到但以理和其朋友在权威人物面前委婉地拒绝外邦人的生活方式(1:8-14)。他们曾面对扔进火窑的威胁,却仍然坚决地拒绝向金像跪拜(3:16-18)。但以理的智慧(第二章、第四章和第五章)象征希伯来人的 神的权能和公义;祂是历史的主宰,更是世人应当崇拜的真神。但以理面对被扔进狮子坑的生命危机,仍按照其传统的独特信仰习惯向 神祷告(6:10~13)。
8-16节这段经文可能涉及犹太教食物的禁例,也象征着异教文化习尚和犹太宗教文化的冲突。犹太人不该接受异教生活习尚来“玷污自己”,触犯传统的宗教条例。惟有持守传统的生活习俗者才能得到神所赐予的智慧和福气。1:8-11只看到但以理一个人,文法上也是以单数来表达,但从1:3-7和1:12-20被选召受训练的却不只是但以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三位朋友。因此,1:8-11的单数表达可能是但以理代表其他同伴和官方人士沟通的一种笔法。
1.但以理立志不用王的膳食:(但以理书1:8)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容他不玷污自己。
但以理他们的被掳身不由己,但但以理的立志却由得自己。但以理生活的环境变了,但他对神的忠贞却没有因着环境的改变而有丝毫的改变与动摇,他们立志过圣洁的生活,危机与转机总是相伴相随。环境是试金石,信心不坚固的软弱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信心坚固的人却不受环境的影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流传“千里作官,为了吃穿”之说,今天世人为了吃饭,多少农民不仅背井离乡,到外地去打工,甚至到国外去打工。大批产业工人随着工厂企业的倒闭,也沦为“打工一族”,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出现了新的一族——“打工族”。作为人类生存必需的食物,我们知道,许多人就失败在食物上:人类始祖就是失败在食物上,偷吃禁果(创3:1-6),以致罪入了世界,死临到了众人;连信心之父亚伯兰也失败在食物上,饥荒年间下埃及,成为信心历程上的失足(创12:10-20);后来,士师时代犹大人以利米勒一家也失败在食物上,从犹大伯利恒逃荒到了摩押地,结果一家四口三口客死异乡(路得记1:1-5)。新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众人要来强逼耶稣作王,到处寻找耶稣(约6:15,26)。(约翰福音6:26-27)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
人对食物的贪求是无止境的,以前在吃不饱的年代人们的愿望是吃饱;现在可以吃饱了又想如何吃好、吃营养、吃出长寿等。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在上演着挪亚与罗得时代,成为“又吃又喝,”红事吃,白事吃,升学吃,满月吃,生日吃……更可怕的是白天吃、晚上吃,嫌自己做的不好吃,再去饭店吃。刚吃了这顿,我们又在考虑下顿吃什么。多少人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做饭、吃饭上,为了吃饭而活着。
5节那里说“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份,养他们三年。”世人做梦都想享用王的膳和所饮的酒,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求之不得的美事,但对一些人来说却不是什么美事,而是一种挑战,不是王的膳食不够好,而是为了信仰甘愿放弃肉身的享受。魔鬼也常用“食物”来引诱我们离开主: (提摩太后书4:10a)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
十几岁的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胃口大开,食量大增,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然而,有志不在年高,此时但以理虽然还是少年(14-17岁),但他已经立志过圣洁的生活,神所要求的圣洁包括着方方面面:衣食住行、言语心思。但以理过圣洁生活从饮食开始,严把入口关,不以王的膳和王的酒玷污自己,他顺服地接受了巴比伦的教育(4节)和更名(7节),但却对饮食提出了异议。因为他虽然身处世界之城,也顺服“在上有权柄的”(罗13:1),但却知道自己属于天上“那座有根基的城”(来11:10、16),所以有些事情“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5:29)。神并没有让他的百姓闭关自锁,律法也没有禁止神的百姓学习外邦人的文化(徒7:22)、接受外邦人的名字(创41:45),但却禁止不食用不洁净的食物(利未记11章),病从口入,饮食的规矩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犹太人特别注意在饮食上的圣洁:(使徒行传10:14)彼得却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对于虔诚的犹太人来说,这些食物不只是吃不吃的问题,而是对他们的信仰、文化有严重威胁的问题。他们不与外邦人一同吃饭也是考虑圣洁的问题。
今天,只要是能吃的,国人已经恶到什么都敢吃的地步,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爬的,水里游的,不管野生还是家养,不仅吃,还得吃饱、吃撑,因此各种疾病也如影随形。2003年“非典”有说是吃海狸鼠引起的;2019年新冠开始说是吃“蝙蝠”引起的,无论是否,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吃这些野生动物决不利于身体的健康。作为基督徒,要过圣洁生活,也要从“口”开始,把好口关,脏东西不要入口,污秽的话不要出口,在嘴上装上“过滤器”,话语过滤器(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善意的、是不是重要的)。
但以理是代表其他的三位青年人,他们因为宗教和文化的立场决心不接受皇宫的伙食,这种立志有可能遭到审判的危险。(腓立比书2:13)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 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这里说到“立志”: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我们立志,必须合乎神的旨意,他就必为我们成就。圣经·新约主教导我们不可起誓,但没有不让我们立志。我至今清楚地记着一个传道姊妹说过:不是你能圣洁不能圣洁的事,而是你是否立志圣洁的事。只有你愿意,你就能过圣洁的生活。多年来的信仰生活也证实了这一点。因为当你立志合乎神心意的时候,神就会保守你。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驼膝”雅各说“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3:2)。”合父心意的人大卫深知这一点,因此他说“你已经试验我的心;你在夜间鉴察我;你熬炼我,却找不着什么;我立志叫我口中没有过失(诗篇17:3)。”“耶和华啊,求你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诗篇141:3)。”
“立志”使但以理充满了胆量:(提摩太后书1:7)因为 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求太监长容他不玷污自己”这是一个大胆的请求,一方面是巴比伦王的太监长,一方面是亡国奴,且是十几岁的少年,但面前信仰的挑战,他们能够在异乡他国的长官面前提出自己的诉求,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玷污自己”指这些食物可能已经祭过他们的偶像,肉类可能来自不洁净的动物、或者没有按照律法放血宰杀。首先可能这些食物都是先祭过偶像的,然后才可以吃。对于一个虔诚的犹大人来说,他们不管任何时候绝对不会吃祭过偶像的物。甚至到了新约(使徒行传15章)召开耶路撒冷会议的时候,一度制订四条禁令中就有祭偶像之物被明明禁止:(使徒行传15:29a)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保罗在(哥林多前书 8章)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讲解吃祭偶像之物,8:10节那里说“若有人见你这有知识的,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这人的良心若是软弱,岂不放胆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吗?”但以理他们作为虔诚的犹大人,当然会拒绝这种食物进入他们的口中。
其次,?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在这些王的膳食中绝对不都是洁净的牲畜之肉,这是犹大人的大忌。彼得在硝皮匠西门家的房顶上,曾经一连三次看到大布的异象更加印证了这一点:(使徒行传10:11-14)看见天开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缒在地上,里面有地上各样四足的走兽和昆虫,并天上的飞鸟;又有声音向他说:“彼得,起来,宰了吃!”彼得却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彼得的话正是犹太人饮食的立场。保罗也曾说“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哥林多前书8:13)。”但以理他们这一立志,至少三年不能吃肉。身为犹大少年的但以理他们能够如此的坚定,非常难能可贵,成为历代的古圣徒最美好的见证!
律法似乎没有禁止他们喝酒。当西流古王安提阿哥四世致力推广希腊化政策时,曾强迫犹太人去祭拜外邦的神明,和食用犹太律法所严禁之不清洁的食物。这不只是吃喝的问题而已,对于犹太人来说,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严重问题。因此,无可怀疑的,这些食物不但意味着异邦宗教的祭物,也象征着异邦权威者所提供的物质享受和生活方式。但以理不饮酒一方面可能是酒也祭过偶像,在《利未记》提到的五祭里,献牛、羊为祭时总要加上奠祭的酒。外邦在祭拜偶像时也少不了酒。另一方面就是“酒能使人亵慢,浓酒使人喧嚷;凡因酒错误的,就无智慧(箴言20:1)。”为了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但以理他们决定不饮酒。信徒为了不醉酒,最好不喝酒。(以弗所书5:18)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
2.太监长的顾虑:(但以理书1:9-10)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惠,受怜悯。太监长对但以理说:“我惧怕我主我王,他已经派定你们的饮食,倘若他见你们的面貌比你们同岁的少年人肌瘦,怎么好呢?这样,你们就使我的头在王那里难保。”
“主将”、“神使”表示神仍然掌握一切;这是见证故事常见的词语。此时的犹大已经沦为巴比伦的藩属国,连圣殿的器皿都被掳到了外邦(2节),但但以理为了信仰,还是勇敢地向太监长提出自己的请求,但以理有这样的志向,神就在暗中帮助他,使他在太监长面前蒙恩惠,受怜悯,神使但以理得到官方的特准;祂让太监长亚施毗拿了解但以理的问题而能以谅解和同情的心去思考他们的请求。因为但以理的请求是基于他们的宗教原则。也许这些青年平时表现得到权威人士的赞赏(参约瑟的故事,以斯帖的故事)。恩惠和怜悯可能是同义词,表示较具权威人士对属下所给予的同情。这表示太监长考虑他们的请求而有准许其请求的可能性。
但太监长还是有顾虑,他惧怕王,因为王已经派定他们的饮食,这饮食是最有营养的,其它饮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倘若王见但以理他们的面貌比同岁的少年人肌瘦,这是一种假定的说法,太监长认为假如这些青年人不按照规定享用皇宫的伙食,必定会有面黄肌瘦不良健康的情形。这种情形一定会引起问题的。他就不知道如何是好,如何向王交帐,他的头将在王那里难保,他深知王的残忍:凌迟、火窑。为了自己的安全,因此他婉言拒绝但以理的请求。
3.但以理请求吃素菜喝白水:(但以理书1:11-13)但以理对太监长所派管理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委办说:“求你试试仆人们十天,给我们素菜吃,白水喝,然后看看我们的面貌和用王膳那少年人的面貌,就照你所看的待仆人吧!”
但以理“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但也不能难为负责管理他们的太监长,因为太监长是在执行王的命令。太监长以为他们的虔诚,遵守律法的结果会使他招致杀身之祸,从11-16节可以知道太监长似乎没有准许他们的请求,所以但以理接着又对太监长所派来的具体管理员委办提出请求,“现官不如现管。”因此,我们祷告也不要因受到挫折灰心,相信神必开道路。但以理经过权衡之后,十分智慧地请求管理他们的委办试试他们十天,给他们素菜吃,白水喝,以此来代替王所派定的饮食,这是一个折衷方案。“仆人”是部属对长官谦卑的自我称呼。“素菜”包括豆类和椰枣。然后看看他们的面貌和用王膳的少年人面貌,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后再做定夺,然后就可以照着委办所看到的对待他们了。但以理和三位朋友都是俘虏,却被巴比伦王选中培训三年,将来可以在朝中事奉、前途无量。这是不幸中之大幸,但却不能让他们放弃属灵的原则。但以理可能从小受到敬虔的约西亚王和先知耶利米的影响,所以成为立志向神忠心、成为“大蒙眷爱”(9:23;10:11、19)的人。他们深知被掳的原因,就是因为背离了神的律法,所以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他们决不重演亡国的悲剧,因此提出折衷方案。这十天可以称为“智慧的十日试验期:”他们不吃王膳是出于对神的敬畏,提出十天的试验期是对人的尊重。这十天,是但以理主动提出来的,既不能太长,也不可太短。?这十天的试验确实在为委办着想,因为他们不能让委办为难。不论在任何时代,若一个人说敬畏神,却对你的领袖视若无物,这样的敬畏是虚假的。(彼得前书2:17)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