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6:10-15
二、一条加盖玉玺的禁令——嫉妒的产物(4-9)4
1.但以理完全的见证:(但以理书6:4)。
2.总长和总督的计谋:(但以理书6:5)。
3.总长和总督“求”王立禁令:(但以理书6:6-8)
4.大流士王“立”了这禁令:(但以理书6:9)
三、仇敌陷害但以理(10-15)6
1.但以理一如既往的祷告(属灵)生活:(但以理书6:10)。祷告是神赐给他儿女的特权,是信徒的本分,是信徒灵命的温度计。但以理是深知祷告的重要性,因此在这样可怕的环境中都不肯停止自己的祷告。
一个被神重用的人必是一个常常祷告的人: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撒母耳、约书亚、大卫、彼得、约翰、保罗等,(撒母耳记上12:23)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致得罪耶和华。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们。(帖撒罗尼迦前书5:16-18)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 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犹大书1:20-21)亲爱的弟兄啊,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 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
当我们软弱、灰心的时候,不防去数算一下神在过去的岁月里,向我们所赐的一切恩典,必能坚定我们的信心。一个成熟的信徒的信心也是大的。
我们看到,越是在关键的时刻,魔鬼也会想方设法拦阻我们祷告,给属神的人兴起环境。但环境也正是试验信徒生命光景的好时刻,若是信心软弱的人,可能就会停止祷告,给那恶者留下破口,但一个信心坚定如但以理的人,决不会受到外面环境的影响。
耶稣教导我们正确的祷告方式: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马太福音6:6)。但以理进入了他的内屋,关上门,但他的窗户却是开向耶路撒冷。既有向外关闭的一面,也有向外敞开的一面。
上次讲到但以理坚持祷告及其五个原因;这次我们来看但以理祷告的原则:但以理是个有原则有立场的人:不能吃的东西不吃,不能要的东西不要(伯沙撒王的奖赏),不能做的事不做,但该说的一定要说,该做的一定要做。
作为多朝元老,但以理知道凡是权柄都是出于神,正如保罗在(罗马书13:1-2)所说“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 神的。凡掌权的都是 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 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因此在不违背信仰原则的情况下,但以理是尊重王的权柄,遵守他的命令的。但但以理认定一个总的原则是,听从神高于听从人,是第一位的,当当权者的命令不违背神的命令时,信徒可以听从他们;但当当权者的命令与神的旨意相违背的时候,则要听从神不听从人了。尽管有时我们会显得很另类,如但以理的三友不拜金像。神的旨意是要“不住地祷告,”因此但以理为了听从神而不怕得罪人,没有停止祷告。这也是后来使徒在会众面前受审时的原则:(使徒行传4:18-20)于是叫了他们来,禁止他们总不可奉耶稣的名讲论教训人。彼得、约翰说:“听从你们,不听从 神,这在 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使徒行传5:27-29)带到了,便叫使徒站在公会前;大祭司问他们说:“我们不是严严地禁止你们,不可奉这名教训人吗?你们倒把你们的道理充满了耶路撒冷,想要叫这人的血归到我们身上!”彼得和众使徒回答说:“顺从 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顺从 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不仅是但以理与使徒做事的原则,也是我们每个信徒的做事原则。
在1980年——2020年40来年宗教信仰自由的年代,我们自然要顺服在位的当权的,但他们若不许我们聚会及传福音,这是与神的旨意相违背的,我们则不能听从了。
对比但以理的祷告,我们该好好省察自己的祷告生活,看到自己的亏欠,迎头赶上。
2.总长和总督看见但以理的祷告:(但以理书6:11)那些人就纷纷聚集,见但以理在他 神面前祈祷恳求。
(箴言14:30)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世上有句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但以理的祷告是在家中,是给神听的,不是给人看的,而“那些人”能够看见但以理的内室生活,一定是在暗中窥探但以理的结果。若在平时,可能根本无人注意但以理敞开的窗户以及他祷告的生活。但现在,仇敌一旦下了套,“就纷纷聚集,见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祷恳求”,费时费力地窥探但以理,找他的把柄,证明他们是蓄意陷害(12-13节)。这些别有用心的总长和总督正在寻找但以理的把柄,因此他们纷纷聚集,来窥探但以理的行为,贼人操贼心,结果他们都看见但以理在他 神面前祈祷恳求。这下,他们可算抓住了但以理违背王禁令的把柄。总长和总督的谋划第二步也顺利地成功了。他们都看见了,都是人证,但以理也不能不承认自己祷告了。
人关心什么,就会看什么。先有眼动,接着就是心动、行动。(创世记3:6)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夏娃看见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就摘下来吃了。从此,罪入了世界,死临到了众人。
(士师记14:1)参孙下到亭拿,在那里看见一个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儿。参孙看见非利士人的女子,就请求父母为他娶来为妻,注定了他第一次婚姻的不幸。(士师记16:1)参孙到了迦萨,在那里看见一个妓女,就与她亲近。参孙看见妓女,就与她亲近。参孙失败在眼睛上,所以他的眼睛被仇敌剜掉。
(撒母耳记下11:2)一日,太阳平西,大卫从床上起来,在王宫的平顶上游行,看见一个妇人沐浴,容貌甚美。大卫看见一个妇人沐浴,容貌甚美,就强奸了她。我们知道,当人犯下小罪时,会不惜用大罪去掩盖,为了掩盖自己的丑行,大卫不惜犯下借刀杀人的大罪,成为大卫成功人生的污点:(列王纪上15:5)因为大卫除了赫人乌利亚那件事,都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一生没有违背耶和华一切所吩咐的。
(以斯帖记3:5)哈曼见末底改不跪不拜,他就怒气填胸。从而产生了哈曼除灭犹大人的阴谋。哈曼为末底改作了一个五丈高的木架,结果第二天自己就被挂在了木架上(以斯帖记7章)。
(马太福音9:36-38)他(耶稣)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那些人”看见但以理,便进到王面前控告他,且催促王把但以理扔到了狮子坑,不想第二天,“那些人”也被扔到了狮子坑里。
看这些人是如此的“殷勤”,如此的努力工作,但他们的殷勤是要置人于死地。今天,你是在殷勤地读经、祷告、听道,追求生命长进呢?还是专门找他人的毛病,在背后攻击、毁谤他人,成为他人长进的拦阻与羁绊呢?你若像大卫、耶利米等人看重、爱慕神的话,就不会没有时间读经,不是一年读一遍甚至一遍也读不了。
当但以理的三友不拜王所立的金像时,几个迦勒底人看见了,就来到王面前控告他们。什么样的人,就操什么样的心;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看到的是他人的长处,有人专门吹毛求疵地挑他人的短处;有人看到的是牧者的辛苦付出,有人看到的是他们的“享受”,觉得牧者就该低人一等:衣食住行最不好的,却要一流的讲道水平。案例:前几年,有人有感动有看见,给牧师奉献了一辆车,可不得了,老年的姊妹们在下面议论牧师开车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相同的一个人却有不同的评价。他们窥探但以理的目的是到王面前控告他,好叫王把但以理扔在狮子坑里。
神赐给我们能看的双眼,我们一定要看当看的东西,而不是看不当看的东西,非礼勿视。基督徒啊,小心你的眼睛!
3.总长和总督提王的禁令:(但以理书6:12)他们便进到王前,提王的禁令,说:“王啊,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必被扔在狮子坑中。王不是在这禁令上盖了玉玺吗?”王回答说:“实有这事,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那些人“看见”但以理祷告,目的就是要在王面前控告他,好把他扔了在狮子坑里,让狮子吃了他,解自己心头之恨。第二天一早,抓到但以理把柄的总长和总督迫不及待地进到大流士王面前,先提王的禁令,大流士王立即想起了他不久前刚立的禁令。大流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众人的奉承中立下针对但以理的禁令,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确定了这禁令是不可更改的。大流士再次上了这些居心叵测人的当。
4.总长和总督控告但以理:(但以理书6:13)他们对王说:“王啊,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
总长和总督一旦逼王承认“实有此事”后,趁机在王面前控告但以理,说“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一日三次祈祷”,在犹太传统中,分别是从日出开始计算的第三小时“巳初”(太20:3;15:25;徒2:15)、第六小时“午正”(太20:3;约19:14;徒10:9)和第九小时“申初”(太20:3;27:46;徒3:1;10:30)。其中“巳初”和“申初”是早晚献祭的时间。
这是第二班控告犹大人的人,第3章那里记载第一班控告犹大人的是几个迦勒底人:(但以理书3:8-12)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王啊,你曾降旨说,凡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敬拜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窑中。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啊,这些人不理你,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这与当年迦勒底人控告但以理的三友如出一辙,古往今来的恶人都是相似的,因为人性从来都没有没变。
总长和总督妄想用“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来激怒大流士,好让大流士在怒中定但以理的罪。其实,我们知道,大流士王如此重用但以理,与他的关系如此亲密无间,但以理又怎么不理大流士,不遵王的禁令呢?“但以理不理你”是根本没有的事,是无中生有的罪名,是对但以理的诬陷;而仇敌控告但以理“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并不是说他平时经常“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只是在大流士的禁令违背了他信仰原则的特殊情况下,才会不遵守大流士的禁令,可以说,这是一个特例,仇敌却以偏盖全,说成但以理“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竟一日三次祈祷”与神亲近交通就成了但以理的罪状。
但以理的确“一日三次祈祷,” 因此面对仇敌的控告,但以理默认自己的“罪行”,没有为自己辩护。3章那里但以理的三友被控告时,但以理的三友也是告诉王说“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但以理的三友只是告诉王他们的确做了这事,但没有为自己向王讲明为何这样做。现在的但以理也是用相同的态度来对待王,任凭他人告诉王“如何,”自己却不告诉王“为何,”免得“鸡对鸭讲,”不信主的人永远不会明白信主的人为何要祷告、读经、聚会……这里,我们只听见了仇敌的控告声,却听不到但以理为自己辩解的声音。许多时候,我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行动向外人解释为什么,任凭他人去说罢,要知道,无论你做什么,总有人论断你,总有人会对你不满意,不要去讨人人满意。
耶稣教导我们:“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马太福音12:36-37)。”不要以为自己说过去了就算了,你可以算了,但神不与你“算了”,要知道,你必须为你所说的每句话负责,将来你的话要定你为义或有罪。基督徒啊,谨慎你的言语!
5.愁烦的大流士王:(但以理书6:14)王听见这话,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
大流士王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所立的总长和总督请求王立禁令,原来是针对王的爱卿但以理,王现在才知道上了他们的当,但为时已晚。当年,控告者的控告大大激怒了尼布甲尼撒王,现在虽然但以理违背了大流士王的禁令,大流士王并没有因总长和总督的话而激怒,责备但以理为何违背王的禁令,吩咐人立即把但以理扔了到狮子坑里,却为忠臣但以理而甚是愁烦,可见王的头脑是清醒的,他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激怒的,他的愁烦是王知道但以理不会故意与他作对,一定事出有因。王的愁烦正是他关切但以理安危的表现,他一心要救但以理的性命,筹划解救他,不知不觉就到日落的时候,但遗憾的是,王终也没有想出解救但以理的好办法,不得不感叹“爱莫能助。”人的智慧与能力何等的有限,王虽然有权利,但也有边,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即使作为王,也有愁烦的时候,也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王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呢?但王的愁烦,是为但以理的愁烦,因此神必帮助他。今天,你在为什么事愁烦呢?是为神的家、神的事,还是为自己的小家,自己的私事?不要忘记主的应许:(马太福音6:31-34)“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虽然仇敌的控告是惊人的相似,但两个王的反应却大不相同:“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但以理书3:13);但大流士王却没有像尼布甲尼撒王冲冲大怒吩咐人把但以理带过来审问他。这里可以发现三件事:一是显然大利乌王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等到王发现他们的企图时,开始有些后悔不已。二是王才发现,他朝中竟然有那些多嫉妒但以理的仇敌时时都在窥探但以理的每一个举动,但以理处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中,而王竟然浑然不觉,没有采取任何保护宠臣但以理的措施。三是他们想试图把君王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这是王所最不能容忍的。王相信他们最终绝不可能有好的下场,神的仆人神必负责,并且最后一定得胜。
本书提到三个王:一是尼布甲尼撒王,他是巴比伦的第二个王,也是一个最有功劳的王,但他是一个愤怒的王:哲士们不能为他解梦时他气愤地大发烈怒;三个犹大人不拜他的金像时,他冲冲大怒,甚至怒气填胸。二是伯沙撒王,巴比伦的最后一个王,他是一个骄傲自大的王,在亡国之夜竟然敢动用神圣殿里的器皿饮酒,结果当夜被杀;第三个王迦勒底大流士王则是一个轻信臣下、愁烦的王,一个轻信他人话语的人必定是个愁烦的人,因为他会被口中的话所缠住:(箴言14:15)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
6.总长和总督催逼大流士王:(但以理书6:15)那些人就纷纷聚集来见王,说:“王啊,当知道玛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
11、12、15节描写了那些人的一系列动作“纷纷聚集、见、”“进到王面前。”
总长和总督知道大流士王不忍心把忠臣但以理扔在狮子坑中,他们再次纷纷聚集来见王,重提禁令,咄咄逼人地催促王把违背禁令的但以理扔在狮子坑中。总长和总督第一次“纷纷聚集来见王”是求王立禁令;他们这次来见王是求王执行禁令,以达到他们陷害忠良但以理的目的。仇敌大有不把但以理扔在狮子坑中绝不罢休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