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书 第一章
作者:黄建盘
2016-10-27  

【哈一1】「先知哈巴谷所得的默示。」

这节概括地说明先知的豫言是哈巴谷从神的启示所领受的。中译词「默示」事实上有两个字来说明,一个是「负担」,原意为「举起」。将负担举起来,表达出来,这是神的启示,是神给予的信息,向当代传出来,不但是及时的,也是切合历代的需要(Timely and Timeless)。另一个是异象,原意为「看见」,先知有先见之明,看见神给予他的启示,成为当代需要的信息。所以「默示」为先知的用字,指从息。——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1~2神为何默然不语】先知哈巴谷看见国中有可怕的大事:罪恶充盈、有强暴、有奸恶;违背神的律法典章和祂的公义,因此得不到耶和华的喜悦。先知呼求神,但祂久久不答复。神似乎不答复他,神在那个环境中不作甚么事。同样,这种情形也会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有人问神:为何准许这件事发生?为何准许新派神学兴起?但是神却不回答忠实子民的呼求,依然默默不语。神为何不作声呢?我不明白。

这是我们基督徒面临到的思想上的问题。很久之前,有一位很爱主的弟兄,他在经历中有了困扰,他对我说:「牧师,到目前为止我仍然相信耶稣,我知道有永生,我相信圣经是神的话,我接受圣经的教训和教义。不过在我生命中的经历,使我不明白,因为神从来未向我笑过。」

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神没有向你笑过?」

他答:「有一件事我不明白,我信主后至今已经十多年了,虽然我屡次求神将一切困难从我身上取去;但是十多年来,神一直安静,没有把它拿去。因此,我一直在困难中过生活。我常在信仰上对神有了怀疑。」── 张子华《末世信徒的通病》

 

【哈一2】「他说:耶和华啊!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我因强暴哀求你,你还不拯救。」

「呼求」在文法中是加重语气的(Piel perfect: Intensive),可译为急切地呼求。但是「应允」是未完成式(imperfect),是继续的动作。所以这句话可以这样直译:「我曾急切地呼求你,你一直不应允……」这样就将先知紧张的心情表达出来。「我因强暴哀求你,你还不拯救。」这里的「哀求」是未完成式,可译为继续不断地哀求。先知因强暴哀求,这强暴是指外患的侵略,尤其是迦勒底人的抢掠杀害(6节),他们的暴行使犹大的以色列人受扰不安,受害甚苦,难以忍受。——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耶和华有公义吗?哈一2~4】这是先知的呼喊,充满着迷惘和困惑。他看见峻严的现实,外患的现状,心中感到极端的失望。他不能明白为甚么神不加干豫,祂的公义在那里呢?他敢直接向神埋怨,诚实地来质问神,因为他的信心正被挑战,受着严重的考验。神是公义的,祂万不以有罪为无罪。祂有报应的公义,罚恶赏善。但是事实不是这样,而且适得其反。神不但漠视罪恶,甚至故意纵容,这是令人费解的。先知看见苦难的原因,罪孽导致一切的困苦。神若以公义处置,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但是神没有行动,要到几时呢?

一、等到人们看见自己的罪孽而悔改;

二、等到罪孽自趋灭亡的地步;

三、等到罪恶的绊脚石除去;

四、等到信心更坚定;

五、等到神实现祂的应许。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2~4,13~17先知的近视】当我们只注视现实的环境时,就很容易忽略了问题的前因与后果。我们所发生的错误,不但因为近视,并且˙也因为坐井观天,看得范围小,只见局部而未见全面。有时候我们只见别人的错,却未见自己的错。我们受委屈时,巴不得对方立刻受到恶报;但神却菊不轻易发怒,祂不会一动就打人。比方两兄弟吵架,每人都希望父亲责打对方;但父亲却因为两个都是儿子,不会把任何一方看为敌人,所以父亲在处理问题时的立场与态度,决不会两兄弟任何一方的想法相同。──桑安柱《先知们的信息》

 

【哈一3】「你为何使我看见罪孽?你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毁灭和强暴在我面前,又起了争端和相斗的事。」

一连串的问题,不能明白神为甚么纵容罪恶。罪孽是普遍的现象,由于罪孽而产生奸恶。奸恶原意为艰难困苦,是人性歪曲而促使的。这里是谁看见这些罪恶?是「我」还是「你」。如果是后者,应这样翻译:你为何看见罪孽?你为何看着奸恶?这就符合第十三节的语调:你眼目不看:你为何看着不理呢?如果是前者「我」,是神使「我」看见,那是叙利亚与亚兰文译本的语调。根据希伯来原文,上一句神使我看,下一句神自己看,中译词是正确的。神亲自看见,甚至促使我看见,仍旧置之不理。「毁灭」也指压迫、欺压,这与强暴相连,有诗译为劬劳或艰苦,这是罪孽的毒害(参阅诗七15,十7,五十五11,九十10;赛十1,五十九4)。「又起了」也是未完成式,不断发生争端和相斗的事。由于罪恶,必有斗争的事发生,罪恶也制造矛盾,制造斗争,越有混乱,越可混水摸鱼,渔翁得利。这是罪恶的手段,不法的社会必有的现象。——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4】「因此律法放松,公理也不显明;恶人围困义人,所以公理显然颠倒。」

这里的「律法」不一定指五经中成文的「律法」,实在指公理,公义、公正、公理都具有同样的涵义。公正的事已经失去力量,「放松」原意为「冻结」、「衰微」,失去活力,没有甚么作用与功效。完全呈瘫痪的现象。公理也不能伸张,裹足不前,无法向前。公理已经歪曲,不能成为正直的行动。恶人围困义人,「围困」是一种机械,如捕鸟的网罗一般,使义人上当,动弹不得。七十士希腊文译本作「征服」、「制服」,义人完全受制于恶人。公理不但是颠倒,甚至调转方向,背道而驰,走入歧途。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5】「耶和华说:你们要向列国中观看,大大惊奇;因为在你们的时候,我行一件事,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

「你们要观看」,这是耶和华的命令,不是对个人,而是对群体,对以色列民族,属神的子民。他们必须有眼光,看国际情势,明白神在历史中的作为。「观看」是一种深刻的观察,有深入的认识,看明列国中罪恶的猖狂。「列国」在七十士译本,译为轻慢者,列国的人是叛逆神,亵慢耶和华的(参阅13节及二5)。「大大惊奇」应该感到惊奇,用两个命令词,表明加强的语气,大大惊奇,惊奇而又惊奇。看到那种情形,似乎比想象的还要差,更加不堪设想,所以必然惊奇不已的。「我行一件事」──文法的结构带出继续的行动(分词Qal active Participle: Progressive idea)。神正在控制一切的事。神的事必出于祂超越的心意,极大的能力,有效的实行,奇特的情况,以致人不能相信,不愿接受,甚至感到可怕。这是需要有信心来体验,以忍耐来等候的。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什么是信心生活的定义呢?】信心生活的定义就是不以自己为中心,而过信靠神的生活。信心最高的表现,就是相信神的话。神的话如何讲,我就如何去行,这才是绝对信靠神的生活。两条道路中,基督徒只可走一条,可能接受神的路,百分之一百信神;或走自以为义的路,中间的路线绝对没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大的生活,有一日必要灭亡;义人必有一日胜利。

── 张子华《末世信徒的通病》

 

【哈一5~11神的答复与我们所求的相反】哈巴谷先知求神复兴他的国家,将仇敌,不公义和强暴的事除去,使人民有安舒的日子。似乎神是答复了问题,但神却兴起以色列人的仇敌,迦勒底人来对付他们,这是先知所难以明白的一件事。有一位弟兄,有一日他忽然觉得神离他很远;因此,他跪在神前切祷,求神复兴他,将爱人之心放在他里面。但是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不蒙神答复,似乎离神越来越远。后来神答复他的祈求,但出乎他意料之外,与他所要的刚好相反。神将他放在大试炼中,使他受剌激、受打击、遭毁坏;之后神将他抬起,给他大使命,叫他去帮助要些陷在罪中之人。可是当时他不明白神如此的答复。── 张子华《末世信徒的通病》

我们的祈求,可能神长期不答复;我们的祈求,可能神的答复却与我们所求的刚好相反。不久之前,在我牧养的教会发生一件事,一个刚信主不久的弟兄,他太太和儿女都信了主。一日,我与一位长老去探望他。他对我说:「牧师,我是一个初出世的婴孩,我求神带领我在属灵上长进,有一个愉快美满的基督化家庭。」当时,他怀着一颗热心。接着我为他祷告,求神答复他的心愿。

这位弟兄一直等待神的答复,试想神如何答复他呢?他的一个廿四岁的儿子,大学刚毕业,在纽约工作,买了车子,租了地方住。在七五年感恩节时,他驾车回家探望父母,却不幸因汽车失事而丧命。我十五年牧会,从来没有见一次丧事礼拜比这一次更伤心,更悲惨的。虽然如此,这对夫妇经过这件惨遇后,更加在灵里扎根,信心更坚固。── 张子华《末世信徒的通病》

 

【罪恶变本加厉!(哈一5~11)】这是耶和华首次的答复,不仅没有解释与理论,也没有安慰与保证。祂却要先知面对峻严的现实,来接受不可避免的事。情况好似每况愈下,罪恶却变本加厉。更坏的甚至最差的还在前面,将要发生(The worst is yet to be)。耶和华所行的一件事,就是兴起迦勒底人,容许他们有侵略的暴行。神在这里答复先知,使先知明白历史的意义。历史是神的启示,启示祂的公义。神甚至利用历史的因素,来成就祂的目的。那些行恶者以为他们自己的能力有这样巨大的功效。其实神若不允许,他们是无能为力的。神不过利用他们的武力,来管教属祂的子民,审判必须从神的家起首。但是外邦竟然迷信武力,竟然不怕公义的神,是他们自趋灭亡之途。神的权能统管万有,祂是历史的主。以色列人受管教,是历史的因果。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甚么,收的也是甚么。外邦人得逞,不是他们的成功,是以色列的失败而导致的。这是神要先知面对的现实。现实是峻严的、残酷的。信心并不使人逃避,而是面对。这是先知意识中难以忍受的。但是从这现实(Prophetic Realism),他要看见神的权能及作为。只是这样的体认,是十分艰苦的过程。——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6】「我必兴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残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占据那不属自己的住处。」

迦勒底人是残忍暴躁之民,是十分凶猛与暴虐的,行动强暴而急速,「残忍」与「暴躁」两个字发音也很相似,他们凶暴的行为,表现在战争之中。他们横行各地(参阅赛八8),以掠夺的暴行为能事。占据别人的地方,统制列国,是凶暴侵略的行为,对于犹大更是无限的威胁,使以色列惊惧不已。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二○三、迦勒底人为何地方何等人?  (哈一6~11)】

答:1  考迦勒底Chaldees一名,意系星卜者(创十一28;但一4),希伯来之古名又称卡斯丁Kasdim。就狭意而言,是指巴比伦之南部。就广义而论,乃指巴比伦之全境。巴比伦Baby-lon意系混乱,其隐名又称示沙克Sheshach,意系出于女神沙克,(耶廿五26;五一41)。巴比伦城为巴比伦帝国之京都,位于世界人类之摇篮地带,近伊甸园区域,绕巴别塔之故址而建成。原为示拿地,始自古代伟人宁录所奠之根基(创十8~10;十一1~9;参二十一题)。纪元前廿世纪时,暗非拉Amraphel(意看守假神的)作示拿王时(创十四1,即考古家所谓罕母拉比Hammurabi),开始统制巴比伦国。至尼布甲尼撒为王时期,(主前606—561),极为繁荣强盛。巴比伦城乃成为古代最伟大豪华之都城。

2  据古代历史家之记载,巴比伦城墙长共60里,为四方城,每面15里,高300尺,厚80尺,甚深35尺。城墙之外有深而阔之护城濠,城墙上有250个堡垒及警卫室,城门100个,各城门街头宽广,在城内作十字形。伯拉大河贯穿城中,将全城分为东西部,东部有王宫及空中花园,和彼勒玛督Bel-Marduk神庙。西部则有王宫及尼波Neda神庙(参150题)。题起空中花园,乃尼布甲尼撒王为其玛代王后所筑,建于圆层相迭拱形建筑物之上。每层有一广台,方400尺,花草布满其上,顶端有贮水池,园内有游乐室。此花园建成于但以理为总理时,(但二48),为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如此华丽威荣,固若金汤,强大帝国之城,终因罪恶满盈,被神咒诅而成为荒邱(耶五十~五一)。这个巴比伦帝国仅在70年时间,最后亡于玛代波斯矣。( 耶廿五12;但五28~31)。

3  由上述情形可知迦勒底就是指巴比伦而言。先知哈巴谷描写迦勒底的特性,用三种动物作比喻,形容他们像豹,豺狼,与飞鹰那样的迅速凶猛强暴(哈一8)。使犹大人如同海中的鱼,任凭他们捕获与宰割(哈一14,15)。先知在第二章中控诉与宣告迦勒底人的罪行,是骄傲狂纵,贪财不义,杀人流血,醉酒羞辱,崇拜偶像等这五大祸害(二4~20)。当时神命先知将此信息明明写在版上,使人易读。因此让人知道神对迦特底人的刑罚,指日快要应验了,(二2,3)。这样的灾祸信息,却是神给犹太人带来拯救而得胜利复兴的盼望。(三2~19)。——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哈一7】「他威武可畏,判断和势力都任意发出。」

迦勒底人十分骄妄,自以为威武非凡,令人惊怕。他们是自高自大的,心不正直(二4)。他们不尊重耶和华,以自己的狂妄为「判断」,「律法」。他们以强权为公理(Might is right),所以无法无天,任意妄行,因为他们心中没有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8】「他的马比豹更快,比晚上的豺狼更猛。马兵踊跃争先,都从远方而来;他们飞跑如鹰抓食,」

迦勒底人有马兵,是在当时最驰名的。反观犹大,他们从来没有这样的军备。他们没有马兵战车,无法在平原作战,他们只能在山区防守,正规的战争是无法应付的。他的马比豹更快,在作战中,马的威势足使对方难以应战。从速度看,十分敏捷。从凶暴看,比晚上的豺狼更猛,因为狼专在晚间攻击羊群及家畜,迦勒底人也这样危害各地的人。「马兵」在七十士译本没有提及,而前后也与上下文不甚连贯,因为这里只以动物为喻,没有提出军队或人群。但是上句提到马,所以下句有马兵,不算离题。「踊跃争先」原意为散开、洋溢,表明十分嚣张的样子。这动词不是常用的,却十分活泼地描写出来。他们敏捷快速的暴行,好像鹰鸟抓食一样,真是迅雷不及掩耳。——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9】「都为行强暴而来,定住脸面向前,将掳掠的人聚集,多如尘沙。」

他们每个人都是行强暴的,都是具有同样凶暴的性格,没有一个是例外的。上节「他」似为单数,此处仍是单数,但有一个字指「他所有的」(his all),指每个人(赛一23:「各都」,「他们各人都……」)。「定住脸面向前」,「向前」大概是向东,这是拉丁通俗文的译词。译为「东风」,是死海古卷在第一个所存古卷的解法。所以耶路撒冷译本(Jerusalem Bible):「他们的脸面炽热如东风。」在新英语译本(New English Bible)译作「许多脸面好似洋海波涛滚滚」是活泼的想象,却过分意译。主要的涵义指他们如风一般的急速。他们来得突然而迅速,如一阵东风吹来,吹在海岸边,将沙都吹起来。以被掳的人之多喻为尘沙,可参阅何西阿书第一章十节。那些人是那么无助,好似风中被吹动的砂石。——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10】「他们讥诮君王,笑话首领,嗤笑一切保障,筑垒攻取。」

他们的狂妄目空一切,看君王与军事首领都是无能的抵御者,将他们当做笑柄。他们所有的保障及防御工事都是十分脆弱,不堪一击,毫无功用。这些强暴者用土堆筑成营垒,使士兵们跳跃地前进,走近城墙来攻取。迦勒底人在围城攻取的战略是十分驰名的(结廿一22,廿六8)。他们可以这样巧妙地取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11】「他以自己的势力为神,像风猛然扫过,显为有罪。」

「他」仍指那些侵略者,迷信武力,完全倚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既然他们百战百胜,自然更加自信,狂妄起来,到处横行,没有道德的观念,也没有宗教的意识,自以为万能常胜,更肆意作恶。再以迅速来描写,并以风为表征。如果将第九节「向前」译为东风,更加是前后一贯。但是「风」也可指精神方面,尤其叙利亚译词为「他的心灵」。因此有人将整句话译为:「于是我的心灵沉重……在我的神面前埋怨。」因为希腊文译「神」字加上「我的」,似乎十分离题。这里是耶和华的言词,描述外邦人穷兵黩武的活动。他们是有罪的人,他们的罪恶也是自己可以意识的,耶和华当然憎恶他们,但是容许他们,成为管教犹大的以色列人之方法。——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12】「耶和华─我的神,我的圣者啊,你不是从亘古而有吗?我们必不致死。耶和华啊,你派定他为要刑罚人;盘石啊,你设立他为要惩治人。」

先知称耶和华为「我的神,我的圣者」,耶和华不只是以色列的神,更是他个人的神。显然地先知强调他个人的信仰。耶和华是以色列的圣者,这是先知以赛亚特别强调的。这里表明神是分别为圣的,祂将以色列民分别为圣,将信者特别分别出来,归祂自己。神没有将以色列人与外邦人混为一谈,祂对待他们,必有恩慈的心意。从这个信仰的观念看神的永恒,神必保守属祂的人,我们必不致死。

「耶和华啊!你派定他为要刑罚人;盘石啊!你设立他为要惩治人。」这两句话一方面表明他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显示他的意愿。「盘石」是与神同义,在申命记第三十二章一连提及六次,也可参阅诗篇第十八篇二、三十一节,第九十五篇一节;以及以赛亚书第三十章廿九节。——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神是圣洁永恒吗?(哈一12~17)】现在先知第二次再发问,因为神的答复显然使他更加困惑。犹大的以色列人虽然犯罪,总不能让外邦人来惩罚,因为外邦人更多罪行,而以色列人究竟是神的子民。但是神的性格仍不能使先知与现实的情况符合。神的公义是刑罚罪恶的,神的圣洁是不容污秽的,神的永恒必施行报应的。我们必不致死,因为耶和华是永活的主,祂是永在的神。所以属祂的子民必不会被灭绝。——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13】「你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不看奸恶;行诡诈的,你为何看着不理呢?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你为何静默不语呢?」

邪僻仍是与罪恶同义,奸恶是歪曲真道而偏邪。诡诈不只对人,也是对神那种叛逆(何五7)。这也是先知以赛亚最憎恶的事(廿一2,廿四16及卅三1)。恶人在此处必指迦勒底人,他们想吞灭比自己公义的犹大人。当然犹大人也犯了罪,但他们究竟有耶和华为他们的神,他们在失败中如肯回转,还有蒙救赎的可能,更何况他们比迦勒底人公义,尚有神的启示,以律法为准绳来度量他们的过错。——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14】「你为何使人如海中的鱼,又如没有管辖的爬物呢?」

耶和华公义的主,怎可容让侵略者任意妄为呢?人们好似海中的鱼,毫无保护,也无法自救,轻易地被网住,供宰杀与肉食。爬物也是没有防御与抗拒的力量,这些低等动物是无助的,没有管辖,是没有保护的,任意被捕捉与杀害。这里侵略者被描写为渔夫。——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15】「他用钩钩住,用网捕获,用拉网聚集他们;因此,他欢喜快乐,」

迦勒底人是战争贩子,以武力来掠取,他的战略变化多端,杀人的武器精锐,可多方获取战利品,不只是财物,更是战俘,供他们宰杀、侮辱与奴役。他们疯狂的行为是出于十分病态的心理,他们将人好似鱼一样整网打尽,就聚在一起,来欣赏他的捕获物。他所要的不是少数的,而是大量的,以这样的捕获为满足。他虐待战俘正如渔夫用钩、网等的器具(参阅耶十六16)。他为犯罪而欢欣,可能还表达在迷信的事上,下节就有说明。他实在尽亵渎真神为能事。这是先知无法忍受的,但是这样的事实却摆在他面前,是他无法不接受的现实。他不得不继续地正视。——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16】「就向网献祭,向网烧香,因他由此得肥美的分和富裕的食物。」

网表征着武力与战争,他迷信的举动,以为这罪恶是可行的。战争带给他们是权势、威武与财富。他们靠掳掠而致富,这当然是不义之财,是强盗的行为。但是他们因此有穷奢极侈的物质生活,暴饮暴食,来满足他们贪婪的身心。向网膜拜,无历史的考据。外邦人有这样的举动,就是将剑或武器放在神庙内,供在神像前,可以敬拜。所以这里的网必指战争的武器。——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一17】「他岂可屡次倒空网罗,将列国的人时常杀戮,毫不顾惜呢?」

侵略者的掳掠是贪得无厌的 动,而且是不加顾惜的,那是泯灭人性的作法。上一句是渔夫的动作,下一句是猎人的动作,这样惨无人道的罪行,怎能见容于公义的神。他们的罪恶是必然受刑罚的,他们的罪行,是自行杀灭的途径。——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与神对话:哈巴谷预见神对犹大的惩罚】

一、哈巴谷的伤痛(一1~4)

1、为何神对先知的哀求漠不关心?(一1~2)

2、为何神对罪恶和受苦毫无感觉?(一3~4)

二、神开诚布公的揭露(一5~11)

1、神惩罚的意图(一5)

2、神惩罚的工具(一6~11)

三、哈巴谷的两难(一12~17)

1、为何神实用一个极度邪恶的民族?(一12~13)

2、为何神认可不公正的民族?(一14~15)

3、为何神宽容拜偶像的民族?(一16~17)

——《信徒圣经注释》

 

【为会众衰败伤痛的祷告】(一1~4,12~17)

一、哀求(一2-4)

1、不应允——“我呼求,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

2、不拯救——“我因你强暴哀求你,你还不拯救。”

3、不理会——“你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

4、不显明——你既不应允、不拯救、不理会,“因此律法放松,公理也不显明。恶人围困义人,公理显然颠倒。”

二、诘问(一12~17)

1、为何看着不理呢?“耶和华啊,你派定他为要刑法人,设立他为要惩治人。”但是“你眼目清洁布看邪僻,不看奸恶。行诡诈的,你为何看着不理呢?”

2、为何静默不语呢?以色列人虽然有罪,但迦勒底人更有罪。“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你为何静默不语呢?”

3、为何使人遭遇惨苦呢?为何使人如鱼,被人用钩钩住,用网捕获呢?这是为教会之败亡极痛之祷告。

——贾玉铭《圣经要义》

 

【先知信心的历程】

一、他是在极端的困惑之中,但始终没有放弃信心。

二、信心使他提出问题,他在等候答案。

三、他的心中有疑惑,却不容这疑惑存在里面。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先知在表达时体会到的真理】

一、神是公义的,恶人终必灭亡,他不怀疑这个原则,却难解决时间问题。

二、神怎会容忍恶人存在,他不同意神的作法,却相信神的性格。

三、信心正受考验,他自己就怕经受不起。因此他感到信心更须坚强,更应有忍耐的功夫。

四、他的信念增强,也更加清晰。他所信的神有公义,恶人必须受罚,义者也须受代替的苦楚。

五、神的公义是有圣洁的成分,不会容纳罪污,是有分别的能力,属祂的必蒙保守。

六、神是永活的主,从亘古就有。信靠祂的人必不致死,有神生命的恩典,永恒不渝。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当如何接受世界上所发生的事实】

一、要知道一切事情皆由神掌管。神为何兴起迦勒底人呢?每一件事情的发生,皆由神掌管。

二、神要施行祂的神圣计划。神有祂美好的计划在个人、在教会、在家庭中;无论是美满的,或痛苦的,都是神所计划进行的。

三、所发生的一切的事,都是神所定下的时间表。神有一个美好的时间表安排,这个时间表是绝对的,准确的正如你所求的。

四、神要成就神的国度和神的旨意在我们身上。一切事情的发生,最后的结果,无非叫神的旨意在我们身上成全。叫我们更加爱神,明白祂的旨意的事,更加荣耀祂。并且,叫我们更相信祂;祂的答复,叫我们更加看见祂的美意本是如此,叫我们用信心去倚靠祂。

── 张子华《末世信徒的通病》

 

【当受到困扰时,怎样去应付?】

一、不要把困扰向人多讲,否则困扰就越陷越深。

二、不要急促下结论,要安静等候神。

1、要思想神的公义,信实和应许

一章一至十一节讲到问题的本身。但十二节忽然插入先知的一句话,这话有非常重要的属灵教训;就是想神信仰中不变的原则。神的永恒,公义,和慈爱;祂有丰的怜悯和无尽的恩典。要思想神的信仰,神不变的原则;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2、要祷告将问题交托给神

先知告诉我们,我们对基本问题有怀疑时,要将问题交托给神,把问题带到守望台。守望台是观察军情的,守望的兵跑到上面,用远大的眼光警卫城池,今日基督徒也应当这样看守神的教会。

3、要等候从神那里寻求答案

(1)不必怕,迦勒底人不过是神兴起的杖,以后神会消灭他们。

(2)义人必因信得生。换言之,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但义人必因信得生。对基督徒来说,我们在世上过生活,有两条道路,须要选拣其一的:

a、信心的道路。

b、你自己理智的道路。

── 张子华《末世信徒的通病》

 

【信仰的挣扎】(一1~17)

一、公理颠倒的世代(1~4)先知向神呼喊,感叹神没有应允他的祷告、不拯救他脱离奸恶,他以两个「为何」的问题,表达他内心的挣扎。他不明圣洁的神为何看信仰的崩溃及道德的衰落却不采取行动,他忿然呼喊「公理颠倒」以示抗议。

二、不符常理的作为(5~11)可是,神的回答却令先知十分震惊,神竟以残暴的巴比伦人成为祂刑罚子民的工具。神首先指出祂兴起巴比伦人来惩罚子民是祂早已说过的,但子民却是不信(5);接着,神指出巴比伦人的军事力量;最后,神更指出巴比伦人会因着「以自己的势力及能力」成为敬拜的对象,而被神追讨他们的罪。

三、真理领受的矛盾(12~17)然而,神的回答并不能使先知释疑。在本段经文中,三个「为何」的问题,正表达他领受真理后,在理性与神学知识上的挣扎。他认识神是「圣者」(12a)、是永在的(12b)、是公义的施行者(12c~13a),但这圣洁的神竟用不敬虔的人来对付犯罪的子民(13b);永在的神竟纵容不敬虔的人(13c);公义的神竟任由凶残的族类肆意攻击无助的人群(14~17),这使他陷入极深的矛盾与挣扎中。先知要继续祷告,继续观看神的作为,他准备再向神对质(二1)

——《新旧约辅读》

 

【神惩罚的工具】(哈一6~11)

一、被巴比伦人毁灭(哈一6)

二、对巴比伦人的描述(哈一7~11)

1、他们的身份。(一7)巴比伦虽然没有对手,这一个可怕和恐怖的民族,判断和势力都任意发出。在别人面前显得威武可畏,既是,他们高攀自己。他们除了自己以外,并不认识任何法律或审判者;他们借着残暴的征服行径,取得卓越地位和权力。

2、他们的速度。(一8)耶和华进一步以生动和可怖的比喻,描述犹大的敌人,说这民族的马比豹更快,比晚上的豺狼更猛。豹和豺狼都是凶猛、快速和优秀的狩猎者。

3、他们的成就。(一9)要阻止巴比伦人那简直是妄想。他们集体为行强暴而来。这个国家动员全军进行侵略,将取得无可抵挡的胜利。

4、他们的嘲笑。(一10)巴比伦人信赖自己的力量,嘲笑君王和讥笑首领,他们的习惯是将被俘的首领公开示众。巴比伦人不仅嘲笑他们的敌人;还嗤笑一切保障(按照字面是「每个堡垒」的意思)。他们嗤笑被害者,以为自己的城堡牢不可破。

5、他们的亵渎行为。(一11)巴比伦人改变了他们的心意,不再受任何束缚的向自我毁灭。

——《信徒圣经注释》

 

【信心的挣扎】(好像神掩面不顾)

一、公理颠倒的世代(1~4节)──两个「为何」

二、不符常理的作为(5~11节)──神竟以残暴的巴比伦人成为祂刑罚子民的工具

1.是神早已说过的,但子民却是不信(5节)

2.神指出巴比伦人的军事力量(6~10节)

3.神要追讨巴比伦人的罪(11节)

三、真理领受的矛盾(12~17节)──三个「为何」

── 黄建盘《时代的呼声》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