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就得着吗
作者:肢体
2016-10-27  

经文:太7 :7—8;约14 :13 —14;

约壹3 :21—22,5 :14。

祈求就得着吗?这个问题提得似乎是多余的。因为任何一个稍微熟悉圣经的弟兄姊妹,都能作出明确的答复。答案一:祈求,当然就能得着,因为主曾亲口应许门徒们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7 :7)。又说:“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太21 :22);答案二:祈求,不一定就能得着,因为圣灵藉着雅各的口告诉我们:“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雅4 :2下—3)。两个方面的答案,都有圣经根据,不存在什么分歧意见,讨论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是,许多热心爱主的弟兄姊妹,在他们事奉主的道路上,却常会陷入到苦恼与迷惘之中,那就是他们并非“不求”更不是“妄求”,而是恳恳切切地求,经常不住地求,可就是得不到神的应许,求来求去一场空。这是为什么呢?拙着《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一文中,曾就这一类似的问题进行过探讨,指出“关键在于什么叫‘信’?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信’的人?”(见《函授教材》1989年第二期)这里仅就怎样求?求什么?什么叫妄求?再作一次浅探,以作引玉之砖。

(一)怎样求?

认神为父,奉主圣名,这是我们向神祈求的首要条件。

完全彻底不信有神的人是不多的,一辈子坚持到底不信有神的人更是极个别的。有的人在理论上不承认有神,但在生活实践中,却有时会萌生出一个念头:似乎冥冥中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着一切;有的人年青时、通达时不信神,但到年老时、困苦时却会情不自禁的投靠神、呼求神;有的人知识浅薄的时候没有神,但到他知识丰富的时候却笃信有神;有的人口口声声地说“没有神”,却又千方百计地反对神。既然没有,你反对的是什么?你敌挡的是谁?岂不成了“斗拳打空气么”?由此可见,作为受造者的人来说,绝大多数在他的良知和本能中是相信有神的,只不过各人对神的认识、与神的关系、所处的地位和心灵的感受却是各有不同罢了。

同样信神,但认识上却千差万别。有的人只相信神的存在,却不明白人与神的关系;有的人在寻求认识神的时候,却摆错了位置。由于上述的差异,各种不同的心灵上的感受就产生了。综合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即父子关系——坦然无惧;君臣关系——敬畏顺服,主奴关系——仍旧害怕;神鬼关系——只是战惊。父子关系,这是最正常最理想的关系。人在受造后、堕落前,一直保持着与神同在的父子之情。所以路加在圣灵感动下写福音书的时候,就直截了当地说:“亚当是神的儿子”(路3 :38),因为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这一阶段,人在神面前的心情怡然自乐。不幸的是始祖犯罪了,堕落了,不但天起了凉风,连听见耶和华的声音就都心里惧怕,就躲避起来(参创3 :8—10)。父子关系被破坏以后,整个旧约时代,神虽然通过列代的先知晓谕选民的列祖列宗,并在西乃山上亲授十条诫命。但是,即使是旧约中最虔诚的先知、士师、义人、忠仆,尽管他们知道“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但他们与神的关系只能恢复到君臣,或主奴的关系,极个别的达到了朋友关系。正因此,所以旧约时代的人,在神面前的心情始终是敬畏多于亲密,屈从多于乐意,听命多于主动。因为人们所感受的是奴仆的心,所以仍旧害怕(参罗8 :15上)。至于与神完全敌对的鬼魔,则正如雅各所说的:“你信神只有一们,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雅2 :19)。一个人如果敌挡神、谤渎神陷入到神鬼关系的地步,那么,他心灵里的感受只能是充满了恐惧和战惊。所以,人在来到神前祈求之先,不仅要信有神,还要认识神,摆正与神的关系才行。

希伯来书的作者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 :6)。圣保罗蒙神启示说:“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罗8 :14—15)。主耶稣教导我们祷告,第一句就是:“我们在天上的父” 。他没有教我们称神为“君王”,为“主人”,而称神为“父”。他又说:“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太7 :9—11)。只有儿女才可经坦然无惧地向父亲求讨,只有儿女才有权向父亲求讨。在律法下活着的旧约时代的人,只通达到和神保持君臣、主仆、至多是朋友的关系,不可能恢复到父子关系。感谢主,只有他降世为人,完成了救赎大功,作了“挽回祭”,人才有了重得儿子名份的可能,才能坦然无惧地呼求阿爸父神。一个罪人的悔改之初,总是觉得自己不配。正如回头的浪子,对他父亲说:“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 :18—19)。可是父亲的反应却不是这样,“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又说:“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路15 :20—24)。多么动人的天父的慈心与慈容!愿所有的“浪子”都能及早回头,认罪悔改;愿已经悔改的人,早日越过奴仆的地位,领受“儿子的心”,坦然无惧地向神祈求,因为认神为父,是有求必得的首要条件。

在约翰福音十四章二三节中主说:“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在十六章中主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16 :23—24)。我们应该怎么求,除了认神为父,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奉主圣名。为什么?第一,“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 :12)。在使徒行传第二章廿一节中又说:“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第二,“耶稣为祭司,……就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他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7 :20—25)。以上两点向我们说明:人得救是靠着主的名,人祈求更要靠着主的名。因为主耶稣不但是人类的救主,是背负世人罪孽的羔羊;更是从死里复活、升入高天的尊荣的大祭司,并且不断地为人代求,履行他祭司的职责。

不但如此,当我们明白了祈求必须奉主圣名的时候,就自然地会谨慎小心,考虑自己所求的内容。假若一个人奉主名祈求,而又不假思索、随心所欲地求,就很容易犯“妄称主名”的罪。在祈求上犯罪,哪能蒙神垂听呢?愿主怜悯我们,叫我们在祈求之先,能摆正与神的关系,并且真正认识到:认神为父,奉主圣名,是我们祈求蒙垂允的首要条件。这不是口头上的称呼“父啊,主啊”,更不是“妄称主名”,而是心灵里的印证,得救后的流露,父子之情的感受,对主权能的确信。只有凭着这“无伪的信心”向神求,就必得着。

(二)求什么?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 :33)。

古往今来,人在祈求的内容上,也就是在“求什么”的问题上,常常是舍本求末,甚至和不信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求衣、求食,求子、求财,求名望,求权势,求病得医治,求仇人败亡,求家宅平安,求六畜兴旺,求长生不老,求福集一身。求来求去,很少跳出“我”和“我的家”。所以主耶稣当年批评那些门徒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6 :30—34)。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普遍的世俗观念,流毒千古。“鸡鸣而起,孳孳为利。”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这种“私心”在所难免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教会信众。象上述的近乎自私的祈求,人们已经不以为怪了。相反的,有时还会因“私欲”未得满足,所求未获允准而怨天尤人。

被称为义人的约伯,在遭遇不幸的时候,虽未“以口犯罪”,但从他和三友的辩论中,我们仍然清楚地看到他深深地陷入“自我”之中。因而他咒诅自己的生日,后悔活在这个世上。很有点“早知今日——受苦,悔不当初一投生”的味儿。直到他在神亲自的训诲下,走出自我,不为自己辩,不为自己求的时候,才摆脱了困境。经上记着说:“约伯为他的朋友祈祷,耶和华就使约伯从苦境转回。并且耶和华赐给他的,比他从前所有的加倍”(伯42 :10)。

主耶稣针对世人的这一弱点,严肃地向人们指出:“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一个基督徒,如果不懂得求神的国降临,不知道求神的义广布人间,只顾为一己的私利求,只求自己的福乐,不顾别人的死活,这种舍本逐末的祈求,只能象“缘木求鱼”一样,其结果只能是失望。正如同大火已经封门,不想去全力扑灭,只顾往自己身上泼点水来保全自己,结果是很难幸免的。又如同不想建成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只顾自己搭一小小的“安乐窝”,企图苟安于一时,其结果也往往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道理非常明显,一语即能说破:“锅里有碗里才有。”这句话的涵义,没有什么难解的。然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人人都顾往碗里盛,锅里岂不空了么?所以主在教导我们求什么的时候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这句话并非要我们不求食,不求衣,而是告诉我们应当先求什么?这先求的——神的国和神的义如果得着了,那么,后求的——吃、喝、穿也就随之而来了。试想,人们缺吃少穿的根源何在?是神不肯赏赐吗?当然不是,因为“神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神从不偏待人。这世上的不公,贫富的差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乃是人们的弱肉强食、巧取豪夺的恶果,乃是人们不遵行神旨,背离神的义的结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只有“神的国降临,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才谈得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如果能求得天国降临到人间,人人按着神的义彼此相待,还愁什么吃饭穿衣呢?求神恩待我们,让我们从根子上抓住主的应许,求在点子上,求在公字上,求得合主心意。

(三)什么叫妄求?

“你们求也得不着,因为你们是妄求?”雅各书中只作了一个概括性的说明,究竟什么叫妄求呢?当然不是指前面所说的那种“舍本求末”的祈求,那只不过是在祈求的内容上的庸俗化、低级化,所求的不高、不广、不深,不完全合乎主意而已,还没有严重到“妄求”的地步。我们查考圣经,可以看到,所谓“妄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存心试探,满足好奇,求也妄然。马太福音第十二章二十二节至三十九节,记载着主耶稣治好了一个被鬼附着的又瞎又哑的人。当法利赛人听到这事,非但不信,还诽谤耶稣是靠着鬼王别西卜赶鬼。当他作遭到主耶稣的严词驳斥和严重警告之后,却又存心试探地向主提出一个请求说:“夫子,我们愿意你显个神迹给我们看。”他们得到的回答是:“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神迹,除了先知约拿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太12 :38—39)。存心试探,满足好奇,这样的妄求,只能使他们失望。

2、居功自傲,眼红别人,结果落空。主耶稣在葡萄园的比喻中,对那些清早进园作工的人的心态作了生动的描述。可想而知,这些人从早到晚,一面做工,一面心晨在算计:我进园多久了,干了多少活了,按劳付酬,我该得多少工价了。那已初来的,比我晚了两小时;午正来的,比我晚了整半天;那傍晚进园的,几乎来不及干活就收工了,我肯定会多得报酬。他们完全忘记了讲定的工价,忘记了作工是尽自己的本分。他们眼睛向钱看,向下看,跟后来的人比,得了“红眼睛病。”他们心里所想所求的是自己应该多得。这种居功自傲,眼红别人的结果是非但没有多得,反而挨了主的批评,受到了“那在前的将要在后”的警告。

3、为泄私愤,存心报复,求也不得。主耶稣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经过一个撒玛利亚人的村庄。可能是出于种族的偏见,那里的人拒绝接待耶稣。雅各、约翰非常恼火,就求主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象以利亚所作的么?”这个请求获准了没有?没!主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往别的村庄去了”(路9 :51—56)。一切为泄私愤,存心报复的祈求,都属妄求,其结果只能是求而不得。

4、有口无心,有“心”无行,求也妄然。先知哈该责备被掳回归的以色列民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你们撒的种多,收的却少;你们吃,却不得饱;喝,却不得足;穿衣服,却不得暖;得工钱的,将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你们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你们收到家中,我就吹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殿荒凉,你们各人却顾自己的房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该1 :5—6、9)。我们可以想象,这些被掳回归的人,当他们辛勤劳碌而收入很少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恳切地向耶和华神求告。但他们却忘记了,一人只顾自己住天花板的房屋,而不顾神的殿荒凉的人,一个有口无心,有“心”无行的人,向神求告,必定是求也妄然。以此类推,当彼得看到主的荣光,向主呼求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的时候,这一自私的妄求,立即被神拒绝了。尽管有的人能熟练地背诵主祷文,但如果自己不努力遵行神的旨意,而去求神的旨意,在地如天;自己不肯饶恕人,而想求神免我们的债;这样的祈求也同样是妄求,是很难蒙神垂听的。

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主应许我们“祈求就得着”的同时,也启示他的门徒说:“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神坦然无惧了。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他得着。因为我们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悦的事”(约壹3 :21—22)。又说:“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约壹5 :14)。雅各也从圣灵得到启示说:“所以,你们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 :16)。

在约翰福音十四章二三节中主说:“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在十六章中主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16 :23—24)。我们应该怎么求,除了认神为父,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奉主圣名。为什么?第一,“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 :12)。在使徒行传第二章廿一节中又说:“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第二,“耶稣为祭司,……就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他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7 :20—25)。以上两点向我们说明:人得救是靠着主的名,人祈求更要靠着主的名。因为主耶稣不但是人类的救主,是背负世人罪孽的羔羊;更是从死里复活、升入高天的尊荣的大祭司,并且不断地为人代求,履行他祭司的职责。

不但如此,当我们明白了祈求必须奉主圣名的时候,就自然地会谨慎小心,考虑自己所求的内容。假若一个人奉主名祈求,而又不假思索、随心所欲地求,就很容易犯“妄称主名”的罪。在祈求上犯罪,哪能蒙神垂听呢?愿主怜悯我们,叫我们在祈求之先,能摆正与神的关系,并且真正认识到:认神为父,奉主圣名,是我们祈求蒙垂允的首要条件。这不是口头上的称呼“父啊,主啊”,更不是“妄称主名”,而是心灵里的印证,得救后的流露,父子之情的感受,对主权能的确信。只有凭着这“无伪的信心”向神求,就必得着。

(二)求什么?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 :33)。

古往今来,人在祈求的内容上,也就是在“求什么”的问题上,常常是舍本求末,甚至和不信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求衣、求食,求子、求财,求名望,求权势,求病得医治,求仇人败亡,求家宅平安,求六畜兴旺,求长生不老,求福集一身。求来求去,很少跳出“我”和“我的家”。所以主耶稣当年批评那些门徒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6 :30—34)。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普遍的世俗观念,流毒千古。“鸡鸣而起,孳孳为利。”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这种“私心”在所难免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教会信众。象上述的近乎自私的祈求,人们已经不以为怪了。相反的,有时还会因“私欲”未得满足,所求未获允准而怨天尤人。

被称为义人的约伯,在遭遇不幸的时候,虽未“以口犯罪”,但从他和三友的辩论中,我们仍然清楚地看到他深深地陷入“自我”之中。因而他咒诅自己的生日,后悔活在这个世上。很有点“早知今日——受苦,悔不当初一投生”的味儿。直到他在神亲自的训诲下,走出自我,不为自己辩,不为自己求的时候,才摆脱了困境。经上记着说:“约伯为他的朋友祈祷,耶和华就使约伯从苦境转回。并且耶和华赐给他的,比他从前所有的加倍”(伯42 :10)。

主耶稣针对世人的这一弱点,严肃地向人们指出:“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一个基督徒,如果不懂得求神的国降临,不知道求神的义广布人间,只顾为一己的私利求,只求自己的福乐,不顾别人的死活,这种舍本逐末的祈求,只能象“缘木求鱼”一样,其结果只能是失望。正如同大火已经封门,不想去全力扑灭,只顾往自己身上泼点水来保全自己,结果是很难幸免的。又如同不想建成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只顾自己搭一小小的“安乐窝”,企图苟安于一时,其结果也往往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道理非常明显,一语即能说破:“锅里有碗里才有。”这句话的涵义,没有什么难解的。然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人人都顾往碗里盛,锅里岂不空了么?所以主在教导我们求什么的时候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这句话并非要我们不求食,不求衣,而是告诉我们应当先求什么?这先求的——神的国和神的义如果得着了,那么,后求的——吃、喝、穿也就随之而来了。试想,人们缺吃少穿的根源何在?是神不肯赏赐吗?当然不是,因为“神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神从不偏待人。这世上的不公,贫富的差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乃是人们的弱肉强食、巧取豪夺的恶果,乃是人们不遵行神旨,背离神的义的结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只有“神的国降临,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才谈得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如果能求得天国降临到人间,人人按着神的义彼此相待,还愁什么吃饭穿衣呢?求神恩待我们,让我们从根子上抓住主的应许,求在点子上,求在公字上,求得合主心意。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