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11:1-5
我家三楼的邻居最近他们的儿子全家从国外移民回台湾住,这个儿子是他们从小送到美国当小留学生,后来读到医学院毕业,有了公民身分、当了几年医生,也成家生了小孩。这几年他们常常回来探望家人,去年做了决定,要回台湾定居,一方面是为了多陪陪父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要继续在国外当少数民族了。
虽然我没有在异文化环境中长时间住过,不过从在国外长时间住过的人听到,不管是美洲、日本或欧洲,甚至在同种族同文化的中国,只要是肤色、五官、语言、甚至连讲话的腔调不一样,都会被当成少数,然后以不公平的方式对待。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台湾,那些离乡背景来这里工作的外国人,也因为他们是少数,而被不公平的对待。
这种被当成少数的经验,对保罗来说是很丰富的。保罗生来就是一个外侨,他生在大数,那里不是属于原本犹太人的势力范围,保罗在一个生来就是“少数”的地方成长。当保罗认识福音,接受耶稣基督做主以后,他在犹太人的传统信仰中变成另一种“少数”,在保罗的时代,信耶稣的比例在犹太人当中非常低。而保罗三次的宣教旅程,他在罗马帝国中跑过一个又一个的地方,不管他在什么地方,包括种族、信仰、甚至同样在基督徒当中,保罗对真理的坚持,跟彼得、雅各、约翰等其他使徒比起来,他一直是“少数”。不过保罗看自己是“少数”吗?在我们今天看的圣经中,有一个圣经里面不常用的说法,这个说法叫做“余数”。出现在第五节:“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
在第五节之前,保罗举出两个例子说明什么是余数。一个是用他自己作例子,另一个是用旧约先知以利亚。
新约圣经中包括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保罗有好几次提到他的背景,他之所以要把自己的背景搬出来,有为自己的身分做说明的(徒22:3),有在亚基帕王面前受审判为自己辩护时讲的(徒26:4),也有为了把自己跟某些假使徒做区隔而强调出自己的背景(林后11:22),还有是为自己生命的改变作见证时说的(腓3:5)。在罗马书11章这里保罗既不为自己做见证,也不是在为自己做辩护。他以自己为例子,说明上帝并没有放弃以色列人。
罗马书十一章之前两章,保罗谈论的重点是以色列人虽然是上帝的选民,但是他们不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最后的下场是被上帝弃绝。有人认为保罗这样的论点,是上帝已经放弃以色列人了,保罗的回答是,绝对没有,上帝不会因为某某人的血统是犹太人,就不让他有得救的机会。保罗说:“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便雅悯支派的。”当保罗这样说的时候,他同时表达出两个信念来。
一、保罗肯定自己是得救的人;二、保罗不认为自己是少数人。这两点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有的信念。
很多基督徒都不肯定自己已经得救了,一方面是把得救的道理想得太复杂了,把世俗的某些观念套在基督教的信仰当中,在因信称义之外加上很多行为的条件。如果我们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行为有没有达到上帝的标准时,我们就会用行为代替信心。另一个不肯定自己得救的原因就是自认为“少数”。在大部分的情况中,所谓的“少数”常常代表反传统、不合群的,因此就产生所谓的同侪压力。
前天跟美环的妹妹在网路上通话,她谈到上个礼拜陪他儿子去学校新生报到前,他儿子不断的警告她,在学校不要讲话,因为他儿子觉得她讲英文时,中国人的口音太厉害了,会让他在学校被别的同学取笑。这种情况在美国是很普遍的,亚洲人在那里的第二代,为了融入同侪中,尽量不要变成“少数”。美环这次去美国,有机会分别在西雅图跟纽泽西的华人教会做礼拜,她看到的共同现象就是,很多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国人,已经不会讲中文了。这种现象真的很可惜,人为了不成为“少数”,会把一些很宝贵的东西丢弃。
当一个基督徒害怕成为“少数”时,会丢弃什么呢?会丢弃在真理上的坚持,很多人都说:“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我也这样做应该不会有事。”一但我们在最小的事情上让步,就会逐渐的在更多的事情上让步。为什么要以为自己是“少数人”呢?虽然实际的情况,按照数字来看,我们会变成“少数”,但基督徒不要怕自己变成数字上的“少数”。在世界上也许我们常常是“少数”人,但在上帝面前,我们可以放心,还有很多在真理上坚持的人跟我们站在一起,我们要看的是,当我们能够站在上帝面前时,我们跟其他得胜的基督徒在一起,我们不会是“少数”的。保罗用的另一个例子,帮助我们更清楚的看见,我们不要把自己当成“少数”人。这个例子是旧约先知以利亚。在罗马书11:2-4节的故事,记载在列王记上18、19章。
以利亚是以色列国的先知,以色列国是所罗门王去世以后,分裂出去跟犹大国分庭抗礼的国家,事实上以色列国跟犹大国原本是合在一起的国家。以色列国分裂后是拜偶像的国家,以利亚在这种环境中服事非常痛苦。在以利亚的时代,以色列国王后追杀所有原本服事上帝的人,包括祭司和先知,所以大部分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躲起来,以利亚是躲起来的那一种。以利亚躲了三年多以后,有一天,上帝要以利亚去面对以色列的国王及王后,而且要他去挑战那些拜偶像的假先知跟祭司。以利亚没有想太多就去了,事情发展的很顺利,以利亚成功的在百姓面前大大的胜过偶像的势力,让很多百姓回到上帝面前。不过就在这种全面性的胜利之后,王后下了一道格杀令,要取以利亚的性命。于是以利亚就开始逃亡了,当以利亚暂时停下来以后,他开始向上帝发脾气,上帝没有立刻回应他,反而是让他吃饱、睡饱。
当以利亚吃饱、睡饱后,上帝带领他走了四十昼夜来到西奈山。在山上,上帝向以利亚显现问他:“以利亚啊!你在这里做什么?”保罗说,以利亚在那里控告所有的以色列人,他说:“主阿、他们杀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坛、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上帝问了以利亚两次:“以利亚啊!你在这里做什么?”以利亚都做了同样的回答。他已经陷在一种只看见自己的情绪里面,他认为自己是少数中的少数,甚至以为自己是唯一仍然跟随上帝的人。
以利亚的问题是什么?他的问题就是认为自己是“少数”,而且是孤单的少数。当他以为自己是“少数”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继续服事上帝了,他自哀自怜,觉得自己再也没有什么用处了。以利亚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惕,他不知道上帝在他之外,还保全了七千个人,这些人是可以跟他同心同工的,但是他自以为是“少数”的时候,就放弃继续往前走。
保罗引用以利亚的例子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在服事神的时候,把自己看为“少数”的时候,就没办法继续服事下去了。他说,事实上以利亚要看的不是“少数”,他应该看的是“余数”。第五节说:“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
在圣经中只有三个地方提到“余数”,除了罗马书外,使徒行传15:16-18引用阿摩斯书9:11-12说“此后我要回来、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把那破坏的、重新修造建立起来.叫余剩的人、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寻求主.”这里的“余数”是指“所有信耶稣的非犹太人”;另外一个谈到“余数”的地方在罗马书9:27,这里也是引用旧约来的,是以赛亚谈到关于以色列人得救的事:“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我们可以说,这是指“所有信耶稣的犹太人”。
所以“余数”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所有信耶稣的人。“余数”这个字在原文中的意思不是剩下来的,这个字的意思是“留下来”。上帝要我们看自己是“留下”来的人,这个留下来不是留在世界,而是留在上帝的旨意里面。
我们要问一下自己,在基督徒的身分上,我们看自己是“少数”,还是“余数”。如果你看自己是“少数”的时候,就会很容易被世界影响,因为你害怕变成孤单的人,但是当你看自己是上帝拣选恩典中的“余数”时,你会知道你为什么要坚持你所信的,你愿意在道德的抉择中,当别人都退让走开了你还是可以留下来,你所看见的事上帝拣选你的目的,不会去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求神帮助我们正确的看自己,免得害怕成为少数而放弃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