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恩慈和严厉 罗马书11:11-24
作者:林信仁
2016-10-27  

罗马书11:11-24

过去一个礼拜以来,有不少人关注李敖的大陆行,他已经在北大和清华两个大学做了演讲,不管他在两场演讲中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两场演讲后许多人认为他演讲的风格很不一样,是不是因为受到警告,或者自己看到人家的脸色,而主动做了调整,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从他的例子看见,人在现实之下要维持一贯的作风并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今天看的这段圣经比较长,在这段经文中保罗谈上帝对待两种人的不同方式,有一种人他是以恩慈相待,另一种人他却严厉的对待,是不是上帝对待人有不公平的地方,有些人上帝比较喜欢就对他们好一点,另外一些过得比较不好的人,就代表上帝严厉的对待他们?我们需要先把这整段圣经的思路弄清楚后,再来思想上帝如何以恩慈及严厉对待人。

保罗在罗马书九到十一章讨论的重点是,关于以色列人失去上帝祝福的事,他们以为上帝拣选了他们的祖先为选民之后,他们只要守住了从祖先传下来的传统,他们就可以继续保持在上帝面前的地位。这样的想法让他们不是直接的信靠上帝,而是信靠自己在传统上的努力,后来演变为只靠自己而不靠上帝,因为这样的缘故,当上帝道成肉身降临在地上时,以色列人并不相信耶稣是上帝救赎计划的核心。他们不像他们的祖先,当上帝向他们启示的时候,就单纯的接受了。保罗一再强调,人和神之间要恢复起初没有隔阂的关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靠自己,只靠耶稣基督的救恩,才能把阻挡在人和神之间的罪除去。但这样单纯的得救方法,以色列人没办法接受,因为要他们接受耶稣基督为他们救主,就是要他们放弃千百年以来的传统,这些传统都是在他们能够掌控的状况下存留下来的,要他们不靠这些传统,他们就不知道要怎样过日子了。

保罗用“失脚”形容以色列人的状况,他不认为以色列人失去了回到上帝面前的机会,他从自己服事上帝的过程中,看见上帝的恩慈和严厉没有分以色列人或非以色列人的彰显出来。“失脚”只是绊倒了,还是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保罗说他自己是“外邦人的使徒”,其实这个身份并不是他自己决定的,我们把使徒行传中关于保罗的记载整理出来,就会看见保罗是被上帝安排成为“外邦人的使徒”。

使徒行传第九章记载保罗从BP基督徒,转变为基督徒的过程,当他在大马色得救之后,便在那里跟其他的基督徒传福音,但当地的犹太人要杀他,他就逃到耶路撒冷去了。到了耶路撒冷之后,保罗又跟那里的基督徒一起传福音,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也想杀他,大家就送他回他的故乡去避风头。经过一段时间,有一个外邦人的城市叫安提阿,福音兴旺起来有很多人信耶稣了,他们人手不够,就派人把保罗从他的故乡带过来帮忙。经过一段时间的服事之后,安提阿教会派保罗和巴拿巴去别的地方宣教。虽然说是宣教,事实上,他们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是选择先向自己的同胞传福音,但犹太人中总是有人跟他们作对,反倒是非犹太人接受福音的比较多。保罗从他自己宣教的过程,发现上帝带领他成为“外邦人的使徒”。

我们今天所谓的宣教,常常是指跨文化的传福音工作,我们常以为中国人最早接触到福音,是因为外国宣教士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把福音传给中国人的,这样讲也对,也不对。因为福音不是用嘴巴讲就能传出去的,福音是用生命传的。我们小时候读中国近代史时,外国宣教士常常跟侵略中国的外国人相提并论。在那一个还搞不清楚什么是宣教士的时代,中国人只要看见外国人,就一律当成外来的侵略者,所以当时发生了很多中国人杀外国宣教士的事情。但是那些外国宣教士在宣教工作上并没有交白卷,在他们所雇用的佣人中,慢慢的有人了解这些外国人不一样,从改变看法到去了解之后,开始有人接受福音了,福音再从这些中国人中传出去,如果那些被外国宣教士雇用的下人,没有看见福音在这些宣教士身上彰显出来好处,他们除了赚外国人的薪水外,不可能会想要接受这种从没听过的信仰。

最近这几年台湾有一个很有名的年轻人,叫连加恩,我想大家都知道他这个人。最近他跟他的姊姊合写的一本书(爱呆我家连加恩),在八月间出版,这本书谈他们的家庭。连加恩算是第四代的基督徒了,他的家族最早信耶稣的人是曾祖母,这一个家族原本很有钱,但是连加恩的曾祖父吸鸦片把家业给败光了,他的曾祖母只好出去工作养家,她工作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马偕医院,她在那里受到宣教士及基督徒的关心而信耶稣的。这个家族从她开始成了一个信基督教的家族,这个信仰不但传到了第四代、第五代,而且培养出很有作为的子孙来。

不过我们要留意一件事,有一句话说:“上帝只有儿女,没有孙子。”虽然我们可以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算法看某些信耶稣的家族,但是在上帝的面前,没有这种算法,因为每一个人在上帝的眼中都是他的孩子。保罗用两个比喻,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在今天的经文16节上半节说:“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在这里的“新面”原文的意思是“初熟的果子”。在旧约律法中有一条关于奉献的规定,以色列人必须把第一批收成中最好的奉献给上帝,这个奉献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代表人用最好的来对上帝表达感恩的心,另一方面也代表上帝悦纳了这个人的一切。保罗用这个比喻的用意是告诉我们,当人愿意把“初熟的果子”献给上帝时,同时也是上帝完全接纳这个人的时刻。

在哥林多前书15章,保罗论到将来末日来临的时候,把耶稣称为“初熟的果子”,因为耶稣是第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信耶稣的人在末日审判时,会随着耶稣的第二次降临而复活,那时候上帝给所有基督徒一个新创造的生命,让我们能够进入永恒里面,所有信耶稣的人在那时候会再相聚。这是保罗谈到上帝对待人的“恩慈”部分。

上帝的“严厉”是什么呢?保罗从罗马书11章16节的下半节到24节,以一个特别的比喻来说明。对于非犹太人来说,不是一开始就被拣选的人,后来能够得救是上帝的恩慈,但是对犹太人来讲,虽然一开始是被拣选的,但后来没有得救是因为上帝的严厉。“严厉”这个字在圣经原文中的意思是“切开”,跟保罗说从橄榄树上把枝子“折下来”的意思ㄧ样。一根从树上折下来的枝子,不用多久就会枯干,失去生命力。

在这一个比喻中,“野橄榄”代表非犹太人,被折下来的枝子代表犹太人。犹太人如同枝子从树上折下来,就是指在前面11节所讲的“失脚”,犹太人只想靠自己的能力去维护传统,反而失去他们所要维护传统的最基本的真理。人很容易在传统中失去真理。

不久之前我协助一个家庭处理丧事,过世的人是年轻人,他在医院中昏迷了一些时日之后才断气,所以在他过世前我先跟他的家人谈了关于后事的处理。但这个家庭除了一个人以外,所有人的信仰都属于台湾民间宗教的背景,后来我能够帮助他们的很有限。当他们事情已经发生之后,也就是他们的兄弟在医院断气了,我陪他们去葬仪社安排后事。那一次,我才发现原来台湾民间宗教在丧事的处理上,虽然一样是道教或佛教的系统,却存在许多不同的传统作法。为了不违背某些传统习俗,在处理丧葬的过程中,人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做,却非常的坚持要做。

例如祭拜的食物,这种安排原本是相信死去的人还会回来享用,但是很奇怪的事,在安排这些事情中,同样的一套食物可以连着放几个礼拜,让过世的亲人吃。我相信如果死去的人还能回来吃东西的话,没有人愿意自己的亲人吃那种放了好多天,甚至好几个礼拜的食物。所以我们在这一类的事情中,看见传统跟真理常常是相违背的。人一方面想用正常的方式对待过世的亲人,但实际做出来的却是不正常的。

保罗说:“上帝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v22)他的意思是上帝有绝对的真理,就像刀子切下去一样,是非黑白两边分得清清楚楚的。根据人的传统去解释真理时,所得到的结果是按照人的感觉、人的喜好做出来的选择,这样就失去真理的绝对性了。

上帝对人的心意从来没有改变过,不管是不是犹太人,上帝一样要把救恩赐给人,在上帝绝对的真理中,按照神的方法,藉着耶稣基督的救恩,每一个人都是他的儿女,但离开上帝真理按着自己意思做选择的人,上帝的“严厉”是不会有丝毫改变的。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