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比的信仰 罗马书3:29-30
作者:林信仁
2016-10-27  

罗马书3:29-30

前天有保育团体公布一个花了将近一年半所完成的调查报告,这个报告是关于台湾某些宗教团体的“放生”状况,经过计算,每一年这些宗教团体所放生的生物数量差不多有两亿,从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各式各样的动物昆虫都有。这些被放生的活物,有许多被放错地方而死亡,还有许多为了放生而捕捉的活物,从被抓到放掉的过程也造成大量死亡。保育团体认为所谓的放生,实际上是放死,原本活得好好的生物,因为某些人为了做功德和无知而提早结束生命,有的时候这种死亡率是百分之百的,例如把淡水鱼放到海里、把低海拔的生物带到高海拔去放。而一些放错地方没有死掉的生物,对原本的物种也带来毁灭性的生态灾难。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从事“放生”这种活动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活的更长寿,这是那些主张放生的宗教团体的教导—“放生可以增幅添寿”。在这种信仰观念下,“放生”成为一种商业活动,有人需要活物去放,于是产生了提供活物的人,放得越多,供应跟着增加,死亡的数量也跟着增加。如果“放生”真的可以达成添福增寿的效果,那么用很多很多生命去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这是很矛盾的观念。

在基督的信仰中也存在着一些矛盾的观念,所谓的矛盾就是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真理。当保罗说不单单只有犹太人能够得救,凡是任何相信耶稣的人,都可以得救的时候,犹太人很难接受这样的道理,他们不认为非犹太人可以跟他们一样,拥有在神面前有一样的地位。犹太人每天有几个固定祷告的时间,不同的祷告时间,要做不同内容的祷告,这些祷告都是按照固定的祷告文内容祷告。他们一天最开始的早祷中,有一句话说:感谢上帝,我不是外邦人、也不是奴隶或女人。他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看法,以至于造成信仰上的偏差观念。以为上帝在世界末日时,只拯救他们。我们在圣经中看见,虽然有许多犹太人接受了耶稣是基督,但仍有许多观念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在加拉太书第二章,保罗讲了一件观念影响行为的事,安提阿是罗马帝国一个很重要的城市,这个城市建立了第一个以非犹太人为主要成员的教会,有一次彼得去安提阿的教会访问,一开始他跟那些弟兄姊妹很自然的交通,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后来有一些非常保守传统的犹太人也来了,当彼得和其他犹太人听说那些人快要抵达的时候,就从和非犹太人一起吃饭的桌子离开,到纯粹只有犹太人坐的桌子,这个事件也包括巴拿巴在内。保罗知道这样的事,就指摘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巴拿巴在圣经中是一个几乎看不到缺点的人,他也是最早向非犹太人传福音的人之一,连巴拿巴这种人都会有这种矛盾,更何况其他人。

保罗针对犹太人的自负说:“难道 神只作犹太人的 神么.不也是作外邦人的 神么.是的、也作外邦人的 神。 神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称那受割礼的为义、也要因信称那未受割礼的为义。”

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见,在信仰中有三件事不应该拿来做比较。第一件是身家背景、其次是过去的表现、第三是现在的状况。这三件事,在被神称义上,没得比较。

在罗马书中时常出现“犹太人”、“外邦人”这两种身分,保罗提出这两种身分的时候,大多都是在告诉我们,这两种身分在神面前是一样的。为何保罗在罗马书中要一再的提出这样的教导,因为犹太人老是自认高外邦人一等。这种优越感是来自于身家背景的。

世界上的人常在比较身家背景,基督徒有些时候也会做这样的比较。基督徒所比较的是属灵的身家背景,你是第几代的基督徒?你的教会有多少人聚会?你在教会中担任过什么职分?这一类的问题时常在不同教会的基督徒间拿出来谈。如果是为了彼此鼓励,这是很好的话题,但往往这类的话题被拿出来谈时,多多少少都有互相比较的意味。

保罗为了说明什么是“因信称义”,在罗马书第四章用亚伯拉罕作为例子。对犹太人来说,亚伯拉罕是他们肉身的祖先,同时也是属灵的祖先,他们以亚伯拉罕被神拣选而感到骄傲,从亚伯拉罕所出的后代,都有选民的记号,这种身家背景让犹太人被教导出一个属灵的优越感来,他们以为自己天生就是属于神的百姓,跟非犹太人之间有一道不能跨越的鸿沟。

如果按照血缘来说,犹太人的这种想法是没有错的,按照遗传来说,人种与人种之间本来就有差异。最近有一个报导说,中国人有三大印记是外国人所没有的,这三个印记是铲形的门齿、小时候屁股附近的皮肤有青灰色的现象、眼睛内角有特别的皱摺,这种天生的身体印记是独一无二的。犹太人把割礼当成一种天生的印记,并以此作为高人一等的象征。

当我们有类似犹太人这种优越感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会产生一些成见,然后做出二分法的判断,小时候我常常在教会中听到一种说法,基督徒是“听道理的”,非基督徒是“拜偶像的”,而“听道理的”代表得救的,“拜偶像的”代表灭亡的。如果我们是上帝,而且审判的日子也已经到了,我们做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我们不是上帝,审判的日子也还没到,我们没有资格对人做这样的论断。我们哪里能够知道,今天拜偶像拜得很厉害的人,明天不会改变成为基督徒呢?一个人过去的背景,不能代表这个人将来就是一直是那个样子。

这个世界习惯用负面的眼光看人,得到奥运跆拳道金牌的陈诗欣,最近有一些关于她过去的经历被报导出来,她曾经有一段时间卖槟榔,媒体把她报导成穿得很清凉的槟榔西施,甚至在酒店陪酒。在访问中她承认卖过槟榔、摆过地摊,但其他的部分都是虚构的。当我们看人的时候,是否能够单单的看他的现在,不去管过去那个人曾经是什么样子。

保罗告诉我们,上帝不会因为人的过去,而改变他的救赎计划,不管是犹太人或外邦人,只要信耶稣的,就被他称为义。神把最大的得救机会给每一个人,我们没有理由去断定任何人是不可能得救的。我们不要拿人的的身家背景,和过去的表现做比较,免得我们失去把福音传给任何人的热诚。

除了不要比较人的背景和过去的表现之外,我们也不应该比较一个人现在的状况,一个人现在状况很好,不代表他将来也一直会很好,一个人现在的状况不好,也不代表他以后不会改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进步,也都有可能会退步的。每一个人跟神的关系也会这样,现在的热心,不代表将来不会冷淡下来,现在的属灵低潮,也不是没有复兴的可能。如果我们用一个人当下的状况,来决定对他的方式,往往会造成预期以外的结果。

上个礼拜听到一位牧师的分享,他有一位新来的会友,一到教会就很热心的参与服事,只要牧师邀请他帮助做什么,这位弟兄就非常配合的服事,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位牧师就推荐这位弟兄被选为执事,而且成为执事会主席。没想到这位原本很热心的弟兄,当了执事以后,就成为牧师的头痛人物,这个弟兄常常擅自决定教会的事务,而且那些决定都是伤害教会的。那位牧师说,他实在不应该太快用那位弟兄。

太快的让一个人升迁不是好事,同样的,太快把一个人封杀也不是正确的做法。在圣经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马可。带领保罗融入教会服事的巴拿巴,第一次跟保罗一起去宣教时,同时也带着他的表弟马可同行,在路途中马可因为吃不了苦而半途离开,后来另一个宣教行程时,巴拿巴跟保罗说,还要让马可一起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上一次的半途离开很不高兴,不愿意再给他机会,但八拿巴坚持要带马可同行,保罗因此和巴拿巴分道扬镳各走各的。保罗因为马可的软弱而不再相信他,还好有巴拿巴的坚持,不因为马可上一次表现不良而不给马可机会。如果没有巴拿巴对马可的原谅和接纳,很可能我们的福音书只有约翰福音一本。因为四福音书中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在马可福音之后写成的,圣经学者认为这两本福音书有许多内容是参考马可福音写的。后来保罗被关在监狱中时,他对马可曾经软弱的事也释怀了,保罗写信给提摩太说,当你来看我的时候,也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提后4:11)保罗对马可的看法,从认为他是一个成不了事的人,改变为他是一个在传福音事工有帮助的人。

我们有一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不同的人相处,免不了会做比较,如果我们带着不健康的动机在那里比来比去,常常会惹来一肚子气,这是没有必要受的气,受这种气是一种损失。同样的,我们不和别人做比较,只拿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做比较时,往往也是缺乏客观角度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将来这个人会如何。

求神帮助我们用正确的眼光看人,也许一个今天拜偶像拜得很厉害的人,不久之后会成为一个布道家也说不定,一个过去表现不怎么样的人,也很有可能他会做出很伟大的事来,我们也不要只在眼下对人做出判断,因为神掌管着每一个人的未来。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