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书第四章
引言
由于尼尼微人离弃罪恶,在神面前悔改,得蒙怜悯,免去了神忿怒的审判,这本来是件可喜可贺的事,这时的约拿反倒不高兴呢?
一、约拿向神发怒(1)
1这事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
约拿不是因为神没有与他同工,或看不见工作果效而发怒,是因他看到尼尼微城的人从坐宝座的直到平民都悔改信服神,神却又大施怜悯之心,导致约拿愤愤不平。
在他的思想中,像这样残忍且罪恶滔滔的民族,再悔改都不足以平民愤,是死有余辜,公义的神不应该就这样放过他们。可见约拿在这之前的悔改是肤浅的,需要神的话不断的光照。
今日也有这样的信徒,他认为我的罪比某某人的罪轻,罪不至死,我们的悔改应该蒙神悦纳。其实,我们心里的光景是多么的黑暗、荒凉、混沌。按我们的本相,也该与尼尼微的人一样遭受毁灭。一个人如约拿那样一次的悔改(2章),不能代表他一生能够顺服神从此不再犯错,毕竟我们还没脱离这个败坏的身体。悔改需要我们一生谦卑诚实的去经历。
二、约拿怀怒祷告(2-4)
2就祷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3耶和华啊,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4耶和华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
故此,约拿在祷告中首先为自己皁时躲避耶和华神找到了理由:“......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这就是他为什么当初逃避耶和华。他不肯传道给他所不喜欢的人,他深知耶和华神是一位好怜悯,不轻易发怒且满有慈爱的神,他若奉召前往尼尼微宣告,必然造成神饶恕尼尼微人!
狭隘的民族主义这时在约拿的祷告里暴露无遗,这样的情形在中国教会普遍存在:
1、我们可以把福音传给我们视为理想中的好人,或是我们喜欢的人;对于那些曾经逼 -/迫过我们、残害过我们的人,我们可以替神决定,那些人是不可饶恕的。
2、地域的优越性及狭隘的民族主义,也造成了今天教会不愿向我们的同胞宣教,更谈不上走出国门,把福音传到地极。
约拿以求死来向神提出极为不满的抗议(3)。
而神的回应是:“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4),神如此反问他,是要让他知道,这样的愤怒,是他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优越的选民意识所导致,其实按约拿所求的,神可以向约拿大发烈怒,但神还是以忍耐的心选择接纳与教育。
三、约拿与蓖麻 (4:5-11)
5于是约拿出城,坐在城的东边,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荫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
“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很可能约拿看神给予尼尼微城人四十天的悔改的期限没到,他要在城东最合适的地方搭棚,观察尼尼微城的下场,希望届时神会重新考虑对尼尼微人施以毁灭。
嫉恨之火一旦燃烧,是多么的可怕,它可以使人变得如禽兽般的残忍。
6耶和华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发生高过约拿,影儿遮盖他的头,救他脱离苦楚;约拿因这棵蓖麻大大喜乐。
“耶和华神安排”一棵蓖麻,如同第一章结尾的那条鱼一样,是神安排的,并非偶然,在炎炎烈日之下,蓖麻成了约拿的阴凉所,救他脱离了曝晒的苦楚,约拿也因此大大欢喜。
7次日黎明,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咬这蓖麻,以致枯槁。
8日头出来的时候,神安排炎热的东风,日头曝晒约拿的头,使他发昏,他就为自己求死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第七节和第八节再次出现“安排”二字,强调神掌管整个事件的发展,次日清晨神安排了一条虫及炎热的东风为祂效力。
蓖麻因着被虫咬就枯干了,然后神再安排炎热的东风和日头曝晒约拿的头,于是约拿又第二次求死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他这次的怒气比以前更甚,神却以这之前的话给予回应:“你这样发怒合乎理么。”
9神对约拿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他说:“我发怒以致于死,都合乎理!”
10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
11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
这时的约拿更加刁蛮无理:“我发怒以致于死,都合乎理”(9),但神却像一位绅士那样耐心地教训他说:倘若这棵野生的蓖麻,一夜发生一夜枯干,又不是你栽种的,你却百般爱惜,何况这尼尼微无数人的灵魂呢?你体恤自己身体的舒适而爱惜那棵蓖麻,为什么不能体恤我的怜悯心肠,去顾惜尼尼微人的灵魂呢?
“其中不会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这些不会分辨左右手的人最自然的解释当指幼稚的婴孩,有学者认为当时尼尼微城包括周围的乡村,至少有三十万人口。
结语
“环境是神安排和预备的,为要使祂的美意来成就在他的儿女身上。我们当接受本书的教训,不应怨恨发怒,神公义属性的另一面就是慈爱。祂总是在对罪审判之前,给人悔改的机会;就公义而言,他是严厉的,罪恶仍必受到惩罚,除非悔改,否则惩罚还要再来。”摘自《圣经各卷要义》
问题讨论
1、你曾否觉得在某些事情上你比神更有理,而拒绝神的安排?
2、神是那么爱罪人的灵魂,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