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约2:13-17
耶稣洁净圣殿的事在四福音中都有记载:
太21:12-13耶稣进了 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13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可11:15-17他们来到耶路撒冷。耶稣进入圣殿,赶出殿里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16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17便教训他们说:“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路19:45-46耶稣进了殿,赶出里头作买卖的人,46对他们说:“经上说:‘我的殿必作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约2:13-17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14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15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16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17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荣入圣城之后,耶稣径直“入了圣殿,周围看了各样物件”。由于“天色已晚,就和十二个门徒出城,往伯大尼去了”。这一次短暂的巡视中,耶稣发现了太多问题,所以次日清早便再次来到“圣殿”,计划有所作为。此番进殿,他所看到的情景与头一天相似:牛羊鸽子的嘶鸣声此起彼伏,银钱贩子的叫卖声接连不断。上帝的殿宇怎么成了这般模样?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耶稣“赶出殿里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圣殿”里做买卖的事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所以普通民众早已司空见惯,甚至麻木不仁。然而,耶稣却容不得这种行为继续下去,因为在他看来,这是无比严重的问题,所以有了洁净“圣殿”的义举,凸显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使命感。洁净“圣殿”之后,耶稣有一个简短的演讲,藉此指出如此混乱“圣殿”的严重性,他说:“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参可11:11-17)上帝的“圣殿”,必须保持“万国祷告的殿”的本色,当它丧失这一属性时,就成了“贼窝”。赶逐那些商人之后,“在殿里有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他就治好了他们”(太21:14),那一瞬间,耶稣恢复了“圣殿”的属性,使其重新成为“万国祷告的殿”。祭司将“圣殿”变成“贼窝”,耶稣将“贼窝”变成“圣殿”!
耶稣的这次演讲只有短短两句,但却句句出自《圣经》。第一句引自《以赛亚书》:“我必领他们到我的圣山,使他们在祷告我的殿中喜乐。他们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坛上必蒙悦纳,因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赛56:7)“圣殿”建成时,所罗门在献殿祷告中说:“愿你昼夜看顾这殿,就是你应许立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听仆人向此处祷告的话。你仆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处祈祷的时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垂听而赦免。”(王上8:29-30)又说:论到不属你民以色列的外邦人,为你名从远方而来,……向这殿祷告,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万民都认识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样。”(王上8:41-43)这里清楚指出,“圣殿”存在的意义就是作“万民祷告的殿”,包括犹太人,也包括外邦人。历史上的以色列人无比看重“祷告的殿”。因此,他们遭遇国破家亡的患难之时,上帝通过以赛亚重提“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这一事实,藉此赐给他们“在祷告我的殿中喜乐”的应许。耶稣引用以赛亚的预言,是要向以色列人重申“祷告的殿”的重要价值。可是,眼下的“圣殿”,却被他们糟践成这般模样。表面看来,殿里依然有祭司的职分,依然有祭祀的礼仪,依然有献祭的信徒。然而,就其本质来说,早已变味。因此,耶稣的第二句话,引用了先知耶利米的诤言:“看哪,你们倚靠虚谎无益的话,你们偷盗、杀害、奸淫、起假誓、向巴力烧香,并随从素不认识的别神;……这称为我名下的殿在你们眼中岂可看为贼窝吗?”(耶7:8-11)与耶利米时代相比,“圣殿”眼下的光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耶稣沿用耶利米的说法,以“贼窝”称之。按犹太人的传统,朝拜上帝的人“不可空手朝见”(申16:16),所以他们会献上银钱,或者牛羊。他们拥有银钱,但大多是市场上流通最广的刻有凯撒头像的银币,而殿里只收零碎的银两及特定的银币。于是,催生了兑换银钱的行当。他们拥有牛羊,但大多因距离耶路撒冷太远而不便牵来,所以大多选择在“圣殿”附近的市场购买。于是,一些投机倒把的商人将市场搬进了“圣殿”。以“圣殿”为交易场所,本来就是一种错误,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以高出市场平均价数倍的价格从献祭者的身上敛财。如此巧取豪夺,与强盗何异?所以,称之为“贼窝”绝不为过!耶稣当然容不得“祷告的殿”沦为“贼窝”,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权柄恢复其原本应有的属性。
教会不是“圣殿”,但与“圣殿”相似,也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成为“万国祷告的殿”。可是,历史上的教会很容易失去这一属性,以致在不知不觉中堕落成“贼窝”。因为教会中一直不乏“做买卖的人”,他们嘴上唱着属灵的高调,手里干着缺德的勾当,致使教会名义上像个“圣殿”,实际上成了“贼窝”。被称为“黑暗时期”的中世纪教会,严重迷失了方向,悲剧性地成为钱权交易的名利场,失去了“万国祷告的殿”的本色。教会上层争名夺利,神职人员腐化堕落,罗马教皇借炼狱之说兜售“赎罪券”,“异端裁判所”以“护教”之名迫害异议者,这样的教会,与“贼窝”何异呢?然而,并不是每个基督徒都能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危害,多数人明哲保身地保持沉默。还好,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一批先知先觉者引爆了宗教改革,在分出新教的同时,也促使教廷有了反思与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批改革家与耶稣一样,成为洁净“圣殿”的祭司。
复堂之后的中国教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教堂拔地而起,牧者不断加添,信徒与日俱增,这是因为今日教会很好地发挥了“祷告的殿”这一功用,为广大信徒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我们要为教会见证“圣殿”之属性的事实感恩,同时也要为教会成为“贼窝”之可能的挑战奋斗。当前,一些教会已经传出令人担忧的丑闻,他们不专注牧养,只看重名利,致使“圣殿”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加官进爵的衙门、渔利营私的集市、争强斗狠的战场……这样的教会,不是“贼窝”,又是什么?世俗的侵蚀无处不在,撒但的破坏无孔不入。因此,每一个身在教会的牧者,都要常怀忧患之心,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成为教会忠实的守望者。
作为中国教会的一员,我时常以“圣殿”与“贼窝”的关系警告自己。首先,我要严以律己,坚定立场,不做教会由“圣殿”走向“贼窝”的祸首。其次,我要警醒守望,及时发声,不做教会由“圣殿”走向“贼窝”的看客。
“圣殿”与“贼窝”,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但从耶稣的言论中可知,两者的距离不过一步之遥。当“圣殿”不能体现“万国祷告的殿”这一属性时,就离“贼窝”越来越近。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由“圣殿”到“贼窝”的这一步之遥,往往取决于教会牧者的一念之差。因此,每位牧者都当牢记使徒保罗语重心长的劝勉:“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上帝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徒20:28)
李世峥牧师《天风》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