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箴31:10-31。
圣经中记载了许多敬虔又圣贤的女性,如旧约时代的摩押女子路得,撒母耳的母亲哈拿,犹大少女以斯帖。新约时代施洗约翰的母亲伊利莎白,主的母亲马利亚,伯大尼的马利亚,约帕女徒多加,还有提摩太的外祖母罗以和他母亲友尼基等等,都是优秀的女性,她们的美德成为他人的祝福与榜样。因此,箴言书中称赞她们说:“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珍珠。”(箴31:10)因为她们心里充满着神的智慧,所以比珍珠更宝贵。
我们中国人对优秀的女性也有贤妻良母之称,以此来称赞她们的美德。她们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都起到了良好与积极的作用,默默无闻地,肯为他人作贡献。社会上许多成功人士都离不开她们的支持与帮助,她们竟成了幕后英雄,被众人所颂扬。
下面我们就从圣经中挑选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妇女,来一同思想她们的美德,以作我们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榜样。
一、贤德妇人——路得
路得的故事,发生在士师时代,约公元前1375至1050年间。那是以色列的黑暗时期,人都按自己的意志各行其事(参士17:6;21:25)。但是,尽管邪恶和罪恶笼罩着当时的社会,仍然有人信奉创造宇宙万物的独一真神。拿俄米和路得对神所表现出的忠诚、以及她们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赖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在以色列的士师时期所记载的一件美妙故事,即拿俄米的一家。其男主角是犹大伯利恒人——以利米勒,由于当时国中遭遇饥荒,于是他就带着妻子拿俄米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之后又娶了两个摩押女子为妻,作以利米勒和拿俄米的媳妇,全家六口相依为命。但不久,以利米勒跟两个儿子先后去世,就剩下拿俄米和两个儿媳。拿俄米就与两个儿媳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于是她和两个儿媳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于是拿俄米与他们亲嘴。他们就放声而哭,……”(得1:6-19)《路得记》中一段最感人的一幕,就是路得对她婆婆拿俄米的这份感情,她说:“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之后,路得就跟随婆婆拿俄米回犹太的伯利恒谋生。
有一天,路得去田间,在收割的人身后拾取麦穗。她正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块田里,且蒙他特别的眷爱。当拿俄米得知路得在其丈夫的亲属中拾取麦穗时,就设法安排让亲属——波阿斯亲近路得,且尽亲属的本分。之后波阿斯就从路得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这样路得就成为大卫的曾祖母,这跟路得的贤惠之美德,有着很大的关系,她对婆婆的孝顺,成了她以后蒙福的基础。这也成为我们每一位姐妹学习的榜样,正所谓“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在路得身上至少可以学习下列几种美德:
1、信靠顺服,敬拜真神
路得对婆婆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那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得1:16)路得透过其婆婆拿俄米认识了以色列的神,使她蒙恩成为神的子民。这是拿俄米在家庭生活中信仰的见证所致;神是她们亲密交往的中心。正因如此,她们密切的关系就成为以色列的美谈,其根基是她那信靠顺服,敬拜真神的灵性生命;因而最终摩押女子路得成为以色列的君王大卫的曾祖母。
2、坚贞不屈,敢于承担
路得又对婆婆说:“你在那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的降罚与我。”(得1:17) “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他了。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得1:18-19)“拿俄米和他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得1:22) 于是,路得就在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亲族中,波阿斯的田里拾取麦穗,以维持她们的生活所需。路得那种坚贞不屈,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3、任劳任怨,忠诚相待
“路得对拿俄米说:‘ 容我往田间去,我蒙谁的恩,就在谁的身后拾取麦穗。’拿俄米说:‘ 女儿啊,你只管去。’路得就去了,来到田间,在收割的人身后拾取麦穗。”(得2:2-3) 短短的二节经文,描述了路得任劳任怨,忠诚相待的美德;这也是我们中华儿女传统美德之一,值得弘扬与传承。
曲折多变的人生,在这位脆弱而又坚强的女子面前却变成了祝福;以此让我们认识到苦难的现实意义。苦难并不是神的心意,但神能藉着苦难锤炼出一个完美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摩押女子路得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人,他21岁时,做生意失败;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24岁时,做生意再度挫败;26岁时,爱侣去世;27岁时,精神一度崩溃;34岁时,角逐联邦议员落选;36岁时,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49岁时,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52岁时,当选为美国第十六届总统。就是这屡败屡战的人,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 · 林肯。即使是在南北战争中,z /-府军节节败退,绝大多数人都丧失信心时,他也始终如一地积极努力,保持冷静和自信。他常说:“手上的牌没打完我是不会认输的。”对他来说,除非死亡,没有什么能剥夺他继续出牌的权利。
拿破仑有一句激励人心的不朽名言:“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林肯一生的经历便是对这句名言最好的证明。林肯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有伟大的人格,还在于他有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不服输的坚强决心更是令人敬佩不已。尤其是对我们走S字J道路的人更是大有裨益。S字J道路坎坷不平,曲折难走,难免要跌倒、失败,当遇到患难、挫折时,我们不要灰心失望,不要忧愁烦恼,我们应该正视困难,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从头再来。
二、民族英雄——以斯帖
圣经中以女子名字命名的书只有两卷,一是路得记,另外就是以斯帖记了。在以斯帖记中记载了以色列人历史上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当犹太人被掳在异国他乡的生涯中,神兴起他的仆人拯救了犹太人脱离敌人的杀害,使波斯帝国中恶臣杀人的普珥日,成为犹太民族蒙拯救的佳节。
剧中主要人物由:波斯国王亚哈随鲁,奸臣哈曼,犹太人末底改,即有功之人,还有本书的主角——以斯帖。《以斯帖记》记述了在犹太人面临灭顶之灾时,神怎样通过以斯帖保护并拯救了他们。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提及神的名字,但是神超然的作为和永恒的旨意却贯穿全书始末。
书中一开始就记载了亚哈随鲁的王宫里所发生的事;有一天,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请王后瓦实提一同前来赴王的宴席,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所以王甚发怒,心如火烧。接着王征求七位大臣的意见后,就把王后瓦实提给废弃了。于是众臣又建议为王另选王后以替瓦实提。王允准后就在全国美貌的处女中寻找王后,而犹太人末底改的侄女以斯帖被选上,进入了王宫作王后,替代瓦实提。
此后,王后以斯帖成了本书的中心人物,有着长达十年的王宫生活。在这期间,朝廷中还有两个重要人物:哈曼与末底改。由于当时哈曼的地位高于末底改,哈曼就仗势欺人,与末底改发生了冲突,最后导致与王商量如何消灭整个犹太民族。
当犹太人要遭遇灭命之灾时,在宫中的王后以斯帖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挽救了整个犹太民族的噩运。但这其中末底改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他一针见血地击串了哈曼的计谋,通过他的侄女以斯帖完成了这项重大的工作。当末底改把哈曼的阴谋告诉以斯帖后,她就冒死拯救同胞。最后哈曼为杀害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反而成了自己的葬生之处。这正所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明证。这个要杀害犹太民族的普珥日,就此成为记念以色列人获得拯救的普珥节,其关键性的人物除了末底改,那就是以斯帖了,她在关键时刻起到了主导命运的作用,成了以色列中的民族英雄。反映出她那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也是我们基督徒学习、效法的榜样。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斯4:14) 这是本书的钥节,表明我们在世的工作与职分都是为着神永恒的计划,而需要竭尽全力的。虽然一切都在神的掌管之中,可是末底改与以斯帖必须尽上人的本分,做神所喜悦的事。神选择并透过愿意为他工作的人,实践他的计划,并赐予人真正的安全保障。由于以斯帖的果敢行动,使整个犹太民族幸免于难。
以斯帖记所记载的历史事件,正好表明了神对他子民的眷顾与保守。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神断不会撇弃我们,必会引领我们当行的路。神的主权与能力贯串全书。虽然我们有时对所遭遇的困境心存疑虑,但我们必须相信,无论逆境、顺境,神都在掌权,好叫我们专心侍奉他。今天,神也要使用我们每一个人,来完成他在这个时代中的托付。我们的本分是全然顺服神的旨意,作合神心意的器皿。
有一次青年献身会上,牧师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家人,将房子出卖,契已立好,钱已付清,可到了时侯,他就是不交房子,大家说这事如何处理?”众人议论纷纷,都认为房主太不应该。牧师说:“请大家别生气,其实这房主就是我们。主耶稣已经用血买了我们,我们也已表示属于他,归他名下,可就是迟迟不肯将自己献在他面前。这与蛮不讲理的这位房主有何区别呢?”
使徒保罗说:“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1-2) 又说:“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2:21)
三、爱主女徒——马利亚
新约圣经的三卷福音书(太、可、约)都记载了同一位女性爱主的表现:那就是伯大尼的马利亚,其重要性由此可见。她在主耶稣受难前夕,拿着一玉瓶(一斤)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门徒看见,就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的枉费呢?这香膏可以卖许多钱,周济穷人。”耶稣看出他们的用心,就说:“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作的”,耶稣这翻称赞的话,表明马利亚已经摸着了主的心,表达了她对主完全的爱。之后,主又对他的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记念。”(参见太26:6-13)在耶稣的心目中,马利亚所作的事是至为重要的,她把一件有极高价值的东西献给耶稣。也许那瓶香膏是她一生中惟一的积蓄,这正是耶稣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他不稀罕十分之一的奉献,他希望我们把自己的所有全献给主。
在耶稣诸多门徒中,伯大尼的马利亚可能是惟一明白和接受耶稣将要死的事实的人,因此,在耶稣还活着的时候,她找机会去膏主耶稣的身体。马利亚的这一爱主的表现,是从她听道开始的(路10:38-42),成了后世爱主之人的榜样。
当耶稣来到伯大尼的村庄时,马大和马利亚都热切地接待了耶稣,其中马利亚的态度似乎更合主的心意,因为那时主耶稣在世的日子已经不多。马利亚就趁此机会想多陪陪耶稣,倾听主的声音,以此尽力去多了解一点关于主耶稣的事——受苦、受死以及从死里复活的真理。因此,马利亚存安静恭敬的心,“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此时正在心里忙乱中马利亚的姐姐马大,就进前来对主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他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38-42) 耶稣在这里肯定与赞扬了马利亚的侍奉态度,远比其姐姐马大要好的多,是众多门徒学习的榜样。
什么是爱主?爱主,就是让主成为我们灵性生命中的惟一和生活的中心,把主放在第一位。马利亚就是这样爱主的,以主的事为念,处处去满足主的心。在我们基督徒的侍奉中,没有一件事比爱主更重要。爱主的具体表现就在于聆听主的话,且按主所行的去行。聆听与行动,是伯大尼之马利亚服侍主的两大特点,这也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位末世的基督徒,在主基督面前每天要做的两件事,这就是敬虔的操练。
一位美国妇女,丈夫亡故,养育三个儿子,她与三个儿子都信了耶稣,妇人将三个人都奉献在主面前。大儿子前往非洲布道,被黑人所杀,肉也被吃掉,她知道后,在上帝面前赞美,因她的儿子配为主受苦殉道。接着又差第二个儿子去,也照样死了。再差第三个去,也照样死了。
一天,她的亲友深表同情地问:“你的三个儿子都奉献给主,去作救人的工,现在他们都死了,你懊悔不懊悔?”这位作母亲的坚定地回答说:“我很懊悔,因为没有第四个儿子可以奉献给主,假如全世界都献给主,仍然觉得羞愧。”
在本篇信息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种不同类型的卓越女性;一是家庭型的贤惠女子路得,二是社会型的民族英雄以斯帖,三是教会型的全心爱主的马利亚。她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侍奉上,都是我们现今社会的正能量,发挥着她们各自积极的良好作用,是我们今天的基督信徒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效法的榜样。求主帮助我们在这个时代中靠他的恩典,来完成他的心愿,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