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传道书2:1-26
《传道书》1:1-11节传道者一开始就感叹人生的虚空;1:12-6:9是传道者透过自己人生的经历,用现身说法、具体的实例来解释人生的虚空;主题是“日光之下的虚空人生”,包括交错平行的四个部分:A. 日光之下凡事都虚空(1:12-2:26);B. 人应当顺应于神的定时(3:1-22);A1. 日光之下凡事都相对(4:1-5:7);B1. 人应当满足于神的恩赐(5:8-6:9)。
“这也是虚空”在传道书中出现了13次,其中2章就出现了6次(1,15,19,21,23,26),几乎占了一半。2:1-11节享乐的结局是虚空;12-17节死亡使一切变为虚空;18-23节劳碌的结局是虚空;24-26节罪人的寻求是虚空。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日光之下虚空的人生》。
一、享乐的结局是虚空(1-11)2
1.喜乐的结局是虚空:(传道书2:1-8)我心里说:“来吧,我以喜乐试试你,你好享福!”谁知,这也是虚空。我指嬉笑说:“这是狂妄。”论喜乐说:“有何功效呢?”我心里察究,如何用酒使我肉体舒畅,我心却仍以智慧引导我;又如何持住愚昧,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当行何事为美。我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种葡萄园,修造园囿,在其中栽种各样果木树;挖造水池,用以浇灌嫩小的树木。我买了仆婢,也有生在家中的仆婢;又有许多牛群羊群,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众人所有的。我又为自己积蓄金银和君王的财宝,并各省的财宝;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爱的物,并许多的妃嫔。
人人追求喜乐,因此智者心里说,要用喜乐试试自己,好使自己享福,谁知这也是虚空。所罗门指嬉笑说它是狂妄,论喜乐说有何功效呢?“嬉笑”指外在的快乐,也就是人“眼所求的”(10节)。“喜乐”指精神的享受,也就是人“心所乐的”(10节)。无论是哪一种享乐,剧终人散之后剩下的都是失落,又怎么能满足人呢?低俗的“嬉笑”背后固然藏着轻浮狂妄,但高尚的“喜乐”又能使人得到什么答案或满足呢?他又心里察究,如何用酒使他肉体舒畅,但他的心却仍然以智慧引导他。
3-8节是传道者努力尝试享乐的细节。传道者不但享受了当时世人所能想到的一切荣华富贵,并且在享乐的时候也没有失去分辨力,而是审慎严谨地审视享乐是否有效。这证明传道者确实“得了大智慧”,但连这样的大智慧也不能解决问题。等智者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当行何事为美。智者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房屋,可能指建造王宫、林宫(参王上7:1-2)、米罗、耶路撒冷城墙、基色等(参王上9:15)。栽种葡萄园,修造园囿,在其中栽种了各样果木树,挖造水池,用来浇灌嫩小的树木。他买了许多仆婢,也在生在家中的。又有许多牛群、羊群,富足胜过了以前在耶路撒冷众人所有的:(列王纪上10:14-15,21)所罗门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六百六十六他连得。另外还有商人和杂族的诸王,与国中的省长所进的金子。……所罗门王一切的饮器都是金子的。黎巴嫩林宫里的一切器皿都是精金的。所罗门年间,银子算不了什么。他又为自己积蓄了大量金银、君王的财宝,并各省的财宝。又得了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爱的美物,还有许多的妃嫔:(列王纪上11:3a)所罗门有妃七百,都是公主;还有嫔三百。
2.享受是虚空:(传道书2:9-11)这样,我就日见昌盛,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它的;我心所乐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为我一切所劳碌的快乐,这就是我从劳碌中所得的份。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
(撒母耳记下3:1)扫罗家和大卫家争战许久。大卫家日见强盛;扫罗家日见衰弱。
所罗门日见强盛,胜过了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日见昌盛”指财富与日俱增。“我的智慧仍然存留”指传道者并没有像许多狂人那样头脑发昏、沉溺其中。他寻求享乐的刺激,却没有成为享乐的牺牲品,而是冷静客观地思考享乐是否有效。“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它的”指凡是外在的快乐,传道者都享受过了。“我心所乐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指凡是精神的享受,传道者也都经历过了。“因我的心为我一切所劳碌的快乐”指事业的成功的确让传道者乐在其中。但在大功告成之后,这些快乐和满足却迅速消褪了。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却没能得到解决虚空的方法。
作为一个有事业心的成功男人,传道者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着了享受,但享受之后却是怅然若失。日光之下所有的满足都无法持久,兴奋之后留下的只是厌倦,“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他用物质来满足自己眼目的情欲享受。他的心为他一切所劳碌的快乐。但后来,他察看他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他劳碌所成的功,才发现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传道者第二次(1:14;2:11)得出的结论是:一切的享受“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有人说人生有三种苦:“你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所以痛苦;终于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也会觉得痛苦;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那么重要,所以觉得痛苦。”普通人的苦在于想要的得不到;所罗门的苦却是想要的都得着了,但结局却相同,喜乐的结局“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二、死亡使一切变为虚空(12-17)2
1.智慧狂妄愚昧是虚空:(传道书2:12-15)我转念观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在王以后而来的人还能做什么呢?也不过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我便看出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智慧人的眼目光明(光明:原文是在他头上),愚昧人在黑暗里行。我却看明有一件事,这两等人都必遇见。我就心里说:“愚昧人所遇见的,我也必遇见,我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里说,这也是虚空。
以“我转念”开始,是传道书的文章风格之一,表示传道者内心的挣扎以及思维的方向,提出新话题(4:1、7)。传道者试过喜乐和享受之后,又“转念观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发现在日光之下的智慧、狂妄、愚昧都和享乐一样,看起来不同,但结局都是虚空,都不能满足人。“在王以后而来的人还能做什么呢?也不过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意思是传道者拥有那么多的资源和智慧,还是探索不出人生的答案,后人还能有什么更高明的结论呢?充其量也不过是重复他的试验而已。
智者经过考察,看出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愚昧人在黑暗里行。但对于“死亡”这件事,两者都必遇见,没有人能够用智慧来解决生命的问题,这也是虚空。
2.日光之下的事都是虚空:(传道书2:16-17)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永远无人记念,因为日后都被忘记;可叹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我所以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他们去世后永远无人记念。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都会遭遇死亡,正所谓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我所以恨恶生命”指不可避免的死亡嘲弄了人类所有的智慧、知识、自负和成就,终止了人所有的雄心和梦想,使“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因此,传道者第三次(1:14;2:11)得出的结论是:死亡使一切变得“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三、劳碌的结局是虚空(18-23)3
在18-23节6节经文里出现了3个“这也是虚空”。
1.劳碌的结局是虚空:(传道书2:18-19)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这也是虚空。
劳动创造了财富,智者一生也在用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但他在这里却说恨恶一切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是因为他劳碌得来的不属于他自己,他不仅不能享受,甚至分毫不能带走,必要留给在他以后的人。但那人是智慧还是愚昧呢?智者却不知道,这就显得更加可悲。而他竟要管理智者一生劳碌得来的,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智者觉得这也是虚空。
我们看到,智慧人的建造只是为了愚昧人的拆毁,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刚要登基作以色列王时,就因狂妄自大而使联合的以色列王国一分为二(王上12:1-21),他失去了北方十个支派民众的支持,失去了大片的疆土,只作了南方两个支派的王就是犹大王。后来,罗波安离弃耶和华神,带领犹太人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犯罪惹动神的怒气,神把他们交在埃及王示撒手里,“罗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来攻取耶路撒冷,夺了耶和华殿和王宫里的宝物,尽都带走,又夺去所罗门制造的金盾牌(列王纪上14:25-26)。”所罗门在去世五年后,他劳碌所得来的就灰飞烟灭,愚昧的罗波安毁坏了先祖的功业,所罗门连“留给我以后的人”都没能做到,因为都归给了仇敌。他所建造的伟大工程后来都成了废墟,就连圣殿也因犹大人犯罪也于主前586年被巴比伦人所焚烧。如果所罗门知道会是这种结局,他何必用尽一生去积蓄财富呢?
2.劳碌的过程是虚空:(传道书2:20-21)故此,我转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份。这也是虚空,也是大患。
智者一生劳碌得来的要留给不知道智愚的后人,他觉得这也是虚空,因此他转想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因为上一代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份,这人不是管家,而是主人。他要如何挥霍、败坏传道者辛辛苦苦“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传道者根本无权过问,这样的劳碌究竟是智慧还是愚蠢呢?智者看来这也是虚空,甚至是大患。只要“人在日光之下”,无论是劳碌的成果、还是劳碌的过程,结果都是虚空。因此,传道者第四次(1:14;2:11、17)得出的结论是,劳碌的结局“也是虚空,也是大患”。
3.劳苦是虚空:(传道书2:22-23)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也是虚空。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劳碌上得着什么呢?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甚至连夜间心也不得安宁。在智者看来这也是虚空。
尼布甲尼撒王建造的空中花园被仇敌波斯人拥有,明朝建造的紫禁城归仇敌女真人享用;古今中外多少帝王苦心经营的宏伟工程,最终都是为自己的仇敌预备的,人“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只是比“虚空”更糟糕的“大患”(21节)而已。
因此,日光之下的劳碌,过程的快乐和成功的兴奋都是短暂的,挥之不去的只有“劳碌累心”和“日日忧虑”;不但不能让人在过程中得着满足,反而让人身心疲惫,“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
四、罪人的寻求是虚空(24-26)
(传道书2:24-26)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 神的手。论到吃用、享福,谁能胜过我呢? 神喜悦谁,就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惟有罪人, 神使他劳苦,叫他将所收聚的、所堆积的归给 神所喜悦的人。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智者发现这一切都是虚空之后,转而想到,人莫强如吃喝,且在自己劳碌中享福,智者看到这也是出于神的手。论到吃用、享福,没有人能与所罗门相比,但若不是有恩典“出于神的手”,人就无法享有吃喝和福气。智者看来,神是智慧的泉源,神喜悦谁,就赐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可见人的一切智慧、知识与喜乐都来自神。正如(但以理书2:21)所说“他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神所喜悦的人”享受神的恩赐,才是真正的“享福”。最幸福的生活莫过于守住神为人所预备的目的。“吃喝”代表满足而快乐的生活。神的创造都是美好的,本来就是要让人来享受的(创2:9)。人也应当享受自己的努力,是神“使人从地里能得食物,又得酒能悦人心,得油能润人面,得粮能养人心”(诗104:14-15)。神喜悦他自己的工作(创1:31;诗104:31),而喜乐乃是人从神所得的分(26节;8:15;9:7;11:9);人对物质当有的态度既不是贪得无厌(路12:16-21)、也不是及时行乐(林前15:32),而是是感恩(提前4:4)和知足(提前6:6-8)。
唯有罪人,神使他受劳苦,且叫他所收聚、所堆积的财富都归给神所喜悦的人。“罪人”在这里与“神所喜悦的人”对比,指拒绝神的人。罪人的光景乃是一种审判;是神使他们忙个不停,“收聚”和“堆积”财产、事业、知识、权力、名声……结果却一无所得,都要归给神所喜悦的人,如恶人哈曼第一天还在炫耀自己的财富、儿女与高位:(以斯帖记5:11)哈曼将他富厚的荣耀、众多的儿女,和王抬举他使他超乎首领臣仆之上,都述说给他们听。第二天,就被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以斯帖记7章),“当日,亚哈随鲁王把犹大人仇敌哈曼的家产赐给王后以斯帖(以斯帖记8:1a)。哈曼一生的劳碌与积蓄都归了他人。因为“罪人为义人积存资财”(箴13:22;28:8),“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诗39:6)。因此,传道者第五次(1:14;2:11、17、21)得出的结论“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传道书2章智者用他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向人阐明日光之下的劳碌、享福等一切都是虚空,让我们不要把所有的精力、物力等都给了日光之下的事物,而要转到日光之上,因为这都是虚空。最后,我们以一首《空空诗》来结束: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
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朝走西,暮行东,人生犹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