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创39:1-23
《圣 经》告诉我们,约瑟的生命与犹大及其他兄长不同,他是一位“耶和华与他同在”的人。然而,耶和华同在的人是否就一定会事事顺利,万事如意呢?不是的。约瑟 有神的同在,他的境遇却不顺利,生活却不如意。我们需知道:耶和华同在的人,虽然不一定所有的境遇都顺利,但他必靠着耶和华的恩典与逆境抗衡。当他被兄长 抛弃之后,在他乡办事顺利;在受人奴役的生活中,使人蒙恩;面对罪恶的试探时,永远尊神为至上;被人诬陷时而身陷囹圄时,照样从神得福。
一、兄长抛弃,办事顺利(39:1-2)
“约 瑟被带下埃及去。有一个埃及人,是法老的内臣,护卫长波提乏,从那些带下他来的以实玛利人手下买了他去。”(39:1)单单从这一节经文,就道出约瑟的境 遇是何等的可悲。经文未提到,而大家都很清楚知道的是:约瑟被他的亲哥哥们卖了。从三十七章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清楚知道他哥哥们不顾亲情将他出卖。此处, 作者又讲到他被转卖,令人心痛的是转卖他的竟然是他的堂兄弟———以实玛利人。以实玛利是约瑟的曾祖父亚伯拉罕的儿子,是其祖父以撒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如 今约瑟的堂兄弟们从他亲兄弟的手中买下约瑟,进而转手卖给一个陌生人。这个被卖的过程,让我们回想起撒拉驱赶夏甲的情景,是家族悲剧的延续。
约 瑟被哥哥们所卖,虽然逃过了死劫,没有被“恶兽”所撕裂,但他们将他交在素有怨仇的以实玛利人手里,就等于将他交在“恶兽”手中。以实玛利人又转手将他卖 给埃及人,就更是将他交在另一只“恶兽”之手。若单单从约瑟的厄运看,实在是一场噩梦,与他先前所做的“美梦”有天壤之别。
虽 然被他最亲的人所卖,约瑟却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安静地在波提乏家中工作。经文告诉我们说:“约瑟住在他主人埃及人的家中,耶和华与他同在,他就百事顺 利。”经文显出约瑟当时的三种不同的境况:第一、他从原本家中的“王子”,成为波提乏家中的奴隶。当时他不单失去原有地位,反而需要服侍埃及人。第二、虽 然环境如此恶劣,境遇如此不顺利,但“耶和华与他同在”。约瑟被兄长们抛弃,以致被他的家人遗忘,但是耶和华始终没有忘记他。第三、耶和华与他同在的明证 就是“百事顺利”。不尽人意的环境,不是约瑟绝望的理由,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一切不可能的成为可能。
二、受制于人,使人蒙恩(39:3-6)
约 瑟现今的境遇,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是自甘堕落的理由。约瑟从原本家中的“王子”,穿的是“彩衣”,父亲的宠儿,现在成为波提乏家中的奴隶,穿的是“奴 衣”,家主使来唤去的工具。这种地位、身份上的转变,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的。对于一向娇生惯养、众人眼中的焦点的约瑟来说,如今成为众人 的奴隶,服侍他人,被兄弟们抛弃,又被老父亲所遗忘,实在是一种天地之差。但经文的描述却让我们看到另一种景象。从表面来看,约瑟的境遇始终不变,他所处 的环境还是那么的恶劣,他的身份依然是如此低微,但经文说“耶和华与他同在,他就百事顺利。”下文我们看到耶和华同在的三大表现:
1.可见的同在
经文告诉我们,耶和华的同在是可见的。这是一种见证,应该成为所有基督徒效法的榜样。约瑟在波提乏家中生活的日子里,波提乏在约瑟身上至少看到两项是与众不同的:第一、波提乏“见耶和华与他同在”,第二、波提乏见“耶和华使他手里所办的尽都顺利。”
2.可见的恩典
因 着波提乏看见神与约瑟同在,“就在主人眼前蒙恩。”具体的表现在:第一、伺候他主人,第二、并且主人派他管理家务,第三,把一切所有的都交在他手里。这三 方面的表现想必不是一朝一夕得到的,乃是在波提乏的观察中,逐渐进深的。先是一位普通的仆人,后来成为“伺候他主人”的,接着使他成为管家,最后成为“一 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最终,波提乏信任约瑟到“波提乏将一切所有的都交在约瑟的手中,除了自己所吃的饭,别的事一概不知。
3.可见的福分
不 但如此,约瑟的生命境况与曾祖父亚伯拉罕相同,成为一位祝福别人的人。耶和华曾对亚伯拉罕说:“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他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 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12:2-3)同样,因着耶和华与约瑟同在的缘故,“自从主人派约瑟管理家务和 他一切所有的,耶和华就因约瑟的缘故赐福与那埃及人的家;凡家里和田间一切所有的都蒙耶和华赐福。
可见,一位耶和华同在的人,他身处逆境,也同样可以在逆境中靠着神得胜。在此,我们需要澄清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圣经》作者没有说是因为约瑟的什么功劳,也没有说是约瑟的智慧。波提乏使约瑟从一个奴隶成为家仆、助手,直到总管,完全是因为约瑟有“耶和华与他同在。”
三、面对试探,尊神至上(39:6-18)
当约瑟在事业上蒸蒸日上之时,也是他的身量日渐“秀雅俊美”之时,伴随着这些的是下文约瑟所要面对的试探和所遭受的诬蔑。很明显,耶和华同在的人所处的境遇不一定完全顺利。尽管耶和华使他个人所处理的事尽都顺利,他还是可能遇见从外界而来的不如意之事。
1.约瑟面临的试探
若 从约瑟临到的试探的次数来说,可以说是无数次的。因为主母的攻势极其猛烈,似乎不达目的不罢休。《圣经》作者将她对约瑟的引诱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命令、 游说、强迫。 第一、“约瑟主人的妻,以目送情给约瑟,说:‘你与我同寝吧!’”波提乏的妻子没有用甜言蜜语勾引、说服约瑟,只下命令。或许她以为自己身为主母,身为奴 隶的约瑟必会言听计从、不敢拒绝,再说血气方刚青年约瑟也有生理需要。但约瑟却并非她所想像的那种人,他不但不听从她的命令,而且提出理由。对照三十八 章,与犹大的行为就大不相同。若今日遇见的是犹大,我们相信他必定会把握难得的机会,以身试法了。第二、经文叙述说:“后来她天天和约瑟说。”波提乏的妻 子不顾主母的尊贵身份,而每天游说他。作为血气方刚的约瑟,面对主母“死皮赖脸”和“死缠滥打”,面对每天耳边响起的“甜言蜜语”,而看到她的“眉目传 情”,实在难以抵挡。第三、面对约瑟坚定的立场,这位被情欲所充满的“妇人”,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虽然约瑟时时避开她,但在偶然的机会中,她就强迫 他,甚至“拉住他的衣裳,说:‘你与我同寝吧!’”在这里,《圣经》作者似乎特意将用词转换,从原本的“主人的妻”变为“妇人”。似乎有意指出,她的思想 已经被淫念所充满,而不再理会自己“主人的妻”的身份,只要以性为满足,而不择手段。
2.约瑟的忠心和敬虔
面对主母的轮番引诱,约瑟丝毫不为情欲所动,他用三种相应的行动来回应,分别为:拒绝、逃避、逃跑。当主母向他眉目传情,并下命令时,他断然拒绝,并说出两个理由:
第一,他不能对主人不忠。
约 瑟指出主人波提乏对他的信任:首先,“一切家务,我主人都不知道”;其次,“他把所有的都交在我手里”;再次,“在这家里没有比我大的,并且他没有留下一 样不交给我;”最后,“只留下了你,因为你是他的妻子”。在此,约瑟虽在家中身居高位,但他清楚自己的身份;他虽身为奴仆,但他还是维持自己的尊严;他虽 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还是清楚界限,而不逾矩。
第二,他不可对耶和华不敬。
前 面约瑟已经明说“一切家务,我主人都不知道”,暗示了约瑟若与主人的妻“同寝”,主人可能也不会知道。但约瑟并不因人不知为借口犯罪,在他心里还有一位比 主人更大的神。主人对他的信任,并不是他自己的能力赚取的,而是耶和华可见的同在。所以,约瑟说:“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神呢?”其实,一个人犯罪,不只 是个人的事,它的延伸成为一种社会的祸害,其本质就是得罪神。
约 瑟如此晓之以理的劝说,发自肺腑的言说,对于主母没有丝毫的作用,她甚至“天天和约瑟说”。继而约瑟就采取逃避的方式:第一、不听从她。就是不按她的要求 而行。从奴仆的角度来说,约瑟应当听从主母一切的吩咐,但因为罪,约瑟拒绝主母的命令。第二、不与她同寝。邝炳钊博士解释此处的“同寝”与第7节说的“同 寝”不同。此处的意思为旁边。表示她后来见约瑟顽强不屈,故只要求他睡在她旁边,但他仍然拒绝。第三、也不和她在一处。约瑟为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干脆 离她远远的。
同 在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尽管约瑟怎样逃避,主母还是穷追不舍。“有一天,约瑟进屋里去办事,家中人没有一个在那屋里,妇人就拉住他的衣裳,说:‘你与 我同寝吧!’”面对主母如此的穷追猛打,约瑟只好逃跑。他的具体行动为:“把衣裳丢在妇人手里”、“跑到外边去了”。约瑟的行动实在是很迅速的,他如同逃 离火场一样的逃避罪恶。也正因为他的快速离开,没有料到妇人的恶毒,从而为后来的祸患埋下了伏笔。
3.主母的两次诬告
约 瑟的反应实在是值得敬佩的,他的敬虔也是值得学效的。不过,曾经听说:好人好得有限,坏人则坏得没底。约瑟的敬虔和忠心,招来的是大祸。经文提到主人的妻 子对约瑟有两次的诬告,第一次是对“家里的人”,第二次则对她丈夫波提乏。经文说:“妇人看见约瑟把衣裳丢在她手里跑出去了,就叫了家里的人来,对他们 说:‘你们看!他带了一个希伯来人进入我们家里,要戏弄我们。他到我这里来,要与我同寝,我就大声喊叫。他听见我放声喊起来,就把衣裳丢在我这里,跑到外 边去了。’妇人把约瑟的衣裳放在自己那里,等着他主人回家,就对他如此如此说:‘你所带到我们这里来的那希伯来仆人进来要戏弄我,我放声喊起来,他就把衣 裳丢在我这里跑出去了。’”
在 第一次诬告中,她跌倒是非,而且是夸大其词。第一,她将责任推到丈夫身上,认为事情的严重后果是由丈夫自己引起的,因为“他带了一个希伯来人进入我们家 里”。第二,她将祸害的涉及面扩大,说:“要戏弄我们”。第三,她将自己的罪恶隐瞒,而嫁祸于约瑟,“他到我这里来,要与我同寝”。第四,她将自己形容为 最无辜,受害最深,因为“我就大声喊叫。”第五,她将约瑟形容为恬不知耻之人,经文中“丢在我这里”改动了“丢在她手里”,“这里”原文与第十节的“同 寝”(旁边)相同,表示约瑟不齿的行为,而最终迫于无奈跑出去。第二次诬告中,妇人又改变台词,既没有指责丈夫的不是,又没有提到约瑟的公害。她只提到约 瑟对她个人产生的威胁。首先,她迫不及待地“等着他主人回家”,没给约瑟分诉的机会,以衣裳为证据,先下手为强。其次,她以“你所带到我们这里的那希伯来 仆人”来引起波提乏的内疚,使他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最后,她以“仆人”提醒波提乏“妻子”与“仆人”的身份问题,致使波提乏不管相信与否,都应该处置爱 “仆”。
在 此,我们必然联想到约瑟的“彩衣”。在被卖之后,约瑟的哥哥们用染红了的“彩衣”来欺骗自己的父亲。今日,约瑟的主母以他的“衣裳”作为证据,欺骗自己的 丈夫。我们也同时想到那“恶兽”,约瑟的哥哥们如同“恶兽”般将他卖给以实玛利人,以实玛利人如“恶兽”般将约瑟卖到埃及,如今,约瑟的主母如“恶兽”般 将他陷害。
四、身陷囹圄,生命蒙福(39:19-23)
听到妻子如此“中伤”自己所信任的仆人,波提乏信以为真,最终将他下在监里。若从当时正常的情况来看,约瑟侮辱自己的主母必受死刑,何况他只是一个仆人。但为何只将他“下在监里”,这可能因为波提乏心存疑虑。
遭 遇如此的不公和诬蔑,对于一个耶和华同在的人,约瑟的态度如何?我们当以何种态度面对?约瑟是否因此认为耶和华的同在并非真实?我们是否因此否认耶和华与 约瑟同在?到底耶和华的同在是怎么样的?《圣经》作者却从另一角度来论述此事说:“但耶和华与约瑟同在”。从表面上看,约瑟的忠心被诬蔑,约瑟的敬虔被亵 渎。他的主母诬告他,他的主人撇弃他。他遭人弃绝,又似乎被神遗忘。但《圣经》作者却告诉我们,神没有遗弃他,“耶和华与约瑟同在”。耶和华与约瑟同在带 来的果效是:使他在司狱的眼前蒙恩;司狱就把监里所有的囚犯都交在约瑟的手下;他们在那里所办的事都是经他的手;凡在约瑟手下的事,司狱一概不察。
约 瑟如今所受的牢狱之灾,可以成为他对自己前途失望的导火索,也可以成为因此埋怨神的理由。一位敬畏神、对主人忠心耿耿的人,却受如此不公平的对待,实在令 人惋惜。所有阅读约瑟生平的人,都会同情约瑟的遭遇,也同样为他抱不平。但是,《圣经》作者告诉我们,纵然所有人都抛弃约瑟,但耶和华却与约瑟同在。这是 唯一能让阅读者心灵得安慰的,纵使外界环境如何恶劣,耶和华的同在,使人心灵平安。
原载于《陕西基督教》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