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之作者
约珥。
约珥意为耶和华是神(参王上18:39),是先知中数一数二最早的先知,他的身世无人知晓,从其书中只知他是南国先知,也许是耶路撒冷人(参1:9,2:15-17、23、32,3:1),因他对圣殿与祭祀之律颇详,故有人臆测他是祭司之后,但此说无法证实。因他的预言部分在五旬节日圣灵降临时应验(徒2:16-21),故他被称为“五旬节先知”。
约珥的事奉期间正是南国约阿施在位时,故他年轻时必认识以利亚及以利沙。这两位先知所传“审判的信息”,定在他身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他的信息也是极富严厉的审判。
二、书之背景
约珥蒙召作先知时约是约阿施被藏在神殿内的那段年日中,因此在他的书内没有提到什么王在位的名字。
由此可见约珥传道的时代是恶后亚他利雅称霸之时代,是时有一极厉害之蝗灾,其损毁力前所未有。灾情之惨重无以复加,有如野火燎原,无所不极,尤趁风威,如入无人之境,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浩劫。约珥看到蝗灾之祸与将来神向犹大所施之审判有极相似的地方,故他把神给他的启示记录下来,提醒国人藉悔改求死里逃生。
三、书之目的
约珥书文笔流畅生动,是旧约圣经里上乘的文学作品。其写作主要有三个目的:
1、预言犹大因罪而引致惩罚;
2、劝勉犹大回转归向耶和华,藉着蝗灾指出耶和华审判的日子快要临近,若不悔改,其“审判之灾”比蝗灾更甚;
3、使所有人都知道,世界历史发展至颠峰,就是耶和华的日子临到,那时公义的准绳必要伸张。
四、书之体裁
本书是一种诗体文,具有各式各样的并行句,如2:3就很明显。
有人评论:以体裁而言,这一卷小书是一颗珍贵的文学宝石,其文字简洁、流畅、雅致、优美,完全合乎修辞的规则,语言温和而有力。
圣经学者评价:它有弥迦书的感力、耶利米书的细嫩、那鸿书的生动、以赛亚书的精美。
五、书之分段
1、历史(蝗灾的日子)(1)
A 蝗灾时之毁坏 1上
B 蝗灾后之荒凉 1下
2、预言(审判的日子)(2-3)
A 对以色列的预言 2
耶和华日子之来临 2上
耶和华慈声之呼唤 2中
耶和华大能之保守 2下
B 对列邦国的预言 3
六、书之摘要
约珥蒙召时处在亚他利雅篡政时代,那是偶像林立(参王下11:18)、强权夺理、罪恶昭彰的时代,神忿怒的审判已在眉前,故本书的信息充满极严厉审判性的语调。
本书可分二部,前部(1章)是历史事迹,记当时国家所受蝗灾之蹂躏,其可怕之程度与将来神施审判时之情形相仿;后部(2-3章)是预言讲道,记将来神审判以色列与万国之事迹。
1、历史(1章)
约珥趁一场使全地大蒙损失的蝗灾而大声疾呼,向四种人呼叫悔改归向神才能逃避将来更大的审判:
1)老年人(1:2)即国中的长老;
2)酒醉的人(1:5)即国中醉生梦死的人;
3)农夫(1:11)即国中之平民;
4)祭司(1:13)即国中之宗教领袖。
指出蝗灾后地土荒凉之情景:五谷毁坏,树林枯干,牲畜哀鸣,喜乐消逝(1:16-20)。
约珥整段记载的目的,就是指出蝗灾是神审判犹大地的罪行,若再不悔改,必招惹更大的审判(参1:2,13-15)。
2、耶和华的日子
全书共五次提到耶和华的日子(1:15,2:1、11、31,3:14)。
意指末时,即新约作者提到的“这日”,指未来。
始于何时,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最普遍的有:1)在圣徒被提,大灾难开始时。2)在圣徒被提后不久,大灾难中。3)基督再临之日。
这日子对敌人“大而可畏”,对神所拣选的人来言却是蒙福之日。
3、悔改的福份
约珥记述神呼唤百姓悔改后,随即预言因悔改而蒙的祝福。在这段祝福的预言里,约珥在四方面宣告将来的福分:
1)赶除强敌(2:18-20)
2)地境丰沃(2:21-27)
3)浇灌圣灵(2:28-29)
4)应许拯救(2:30-32)
在后来的日子中就是那“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时,神必在天上地下显出奇事——日月变色,那时凡求告主名的人必蒙主拯救,尤指以色列人更蒙神的拯救。
七、书之应用
约珥是一个从历史中看到教训的人,也能从历史中看到神的动向。他看到耶和华的日子是“大而可畏的日子”,故使他传道的勇气倍增。初期教会亦然,他们相信主再来的日子临近,所以格外热心,殷勤工作。但现今普世教会属灵冷淡,贪爱世界,忘记主再来之迫近,甚至很多信徒巴不得主不再来。唯愿约珥的信息再次复兴现今信徒的灵性,看到约珥所看到的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