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与日期
1、弥迦简介
弥迦书没有弥迦的传记资料,他的名字意即“谁像耶和华?”。他故乡摩利沙,可能是摩利设迦(参弥1:14),是一个犹大村庄,在非利士的迦特附近,离耶路撒冷西南二十五哩。有几方面证据显示他乃平民,也许是农夫。他攻击耶路撒冷和撒玛利亚的罪行与腐败,所以他可能不是该两城的居民(1:l、5-9,3:1-4、12),但论到审判将影响他家乡的村镇时,他却十分苦恼(1:10-16)。他抨击欺压剥削穷苦百姓的人,表示他认同平民百姓,站在他们那一边。
2、比较以赛亚
以赛亚和弥迦是个有趣的组合:一是贵族、王与政客的亲信;一是农民或地主,偶然到首都探问,肯定自己在本乡所听闻的消息。虽然两人背景与教育都不同,但勇气和信心则一样;两人都坚持立约的信念,致力于维护以色列历史的信仰。
3、弥迦的信息
弥迦的字里行间富有强烈地呼召感。他热诚又准确地运用以色列立约的观念,谈论当时的局势。约的背后是立约之神,虽然以色列人没有保持这个约的关系,但神仍然持守这约,并在将来领他的子民进入荣耀中。
4、写作日期
一般推测为撒玛利亚城沦陷的前后,即735-700 。
1)弥迦在希西家王时宣讲预言(耶26:18-19)。
2)第六章提及以色列,似乎暗示她若肯及时悔改,必能脱离神 的审判。故合理的推论是弥迦的工作始于撒马利亚倾覆前。
3)弥迦和以赛亚为同时期的先知,但书中未提及乌西雅王,可见他工作开始比以赛亚要晚。
4)书中未提及希西家在位时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入侵(701 B.C.),因此弥迦可能在此之前离世或停止做先知。
二、时代与背景
1、约坦登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义的事,但生活奢侈,大兴土木,使贫者越困。外有亚述强国的压力。
2、亚哈斯在位时,被迫向亚述纳贡,到犹大王希西家的初期,犹大仍靠每年纳贡来换取暂时的安宁。
3、希西家在位时,政治上有亲亚述与亲埃及之争,北国于722B.C.亡于亚述。宗教上希西家有大力改革,但于事无补。犹大举国道德和属灵状况普遍低落,宗教变得形式化,并受异教影响有献人为祭的作法。地主则压迫穷人,侵吞孤儿寡妇的财产。
三、主题与特点
1、此书淋漓透彻的揭露了富豪、地主对一般人民和佃农的无情剥削、逼害。所讲的预言主要针对犹大国,且以“向雅各说明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为自己的要务。
2、弥迦书由三部份的信息所组成,每部份都以“听”字为首(1:2,3:1,6:1)。
3、全书主要斥责人民在道德、宗教方面的恶行,而少涉及政治状况。
4、作者常用相关语和生动的比喻。
##已应验的预言##
弥迦所讲的预言,大都已成历史事实,这是此书的一大特点:
1、撒玛利亚的沦陷(1:6-7,主前722)
2、西拿基立攻取犹大(1:9-16,702-701年)
3、耶路撒冷失陷(3:12,7:13,586年)
4、被掳巴比伦(4:10,586年)
5、从被掳地归回(4:1-8、13,7:11、14-17,536年)
6、有一君生于伯利恒(5:2)
其它书卷的引用
圣经共引用弥迦书三次,每次都是重要的,请读下列经文:
1、犹大长老(耶26:18)引弥迦的话(3:12),因而挽救了耶利米的性命。
2、文士引弥迦的话(太2:5-6,弥5:2)。
3、耶稣差遣十二个门徒时(太10:35-38)引弥迦的话(弥7:6)。
四、分段与要点
1、第一次听审:神对选民(1-2)
A.审判南北国 1
B.审判之原因 2上
C.宣告真国度 2下
2、第二次听审:神对国家领袖(3-5)
A.审判国家元首 3
B.宣告真正国度 4-5
3、第三次听审:神对选民(6-7)
A.审判选民之罪行 6
B.宣告真神之赦恩 7
要点:弥赛亚的预言
弥赛亚的降生之地,是伯利恒(5:2)。
弥赛亚的工作,为他们争战(5:5-10)。
弥赛亚的得胜(5:9)。
弥赛亚的国度(4:1-5)。
1、以耶路撒冷为国权的中心(4:2、8);
2、他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4:2);
3、国度的特点是公义、和平(4:3);
4、国度的景况是繁荣兴盛(4:4)。
五、钥字与钥节
钥字:争辩(6:2),公义(6:8)
钥节
6:2
7:7“至于我,我要仰望耶和华,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也必应允我。”
7:8“……我虽然坐在黑暗里,耶和华却要作我的光。”
7:18-19“神啊!有何神像你?……”
六、目的与教训
先知告诉神的子民:
1、神恨罪,对犯罪的选民必须给以审判。
2、因神是慈爱的,悔改者必予宽恕与拯救。
3、根据神与其子民所立的约,在末后的日子以色列家必定恢复繁荣。
先知在极黑暗的时代没跟潮流合污,是因他亲自体验神是公义与怜悯的神。神虽发怒,但不怀怒;他喜爱施恩,喜爱赦罪,抛罪于深海,使它不复见;他就是神;有何神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