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国度与忍耐之间什么关系?
作者:陈俊迈
2019-01-09  

“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说,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启1:9-11)

1,在这几节经文中,首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使徒约翰的谦卑,在写启示录的时候,使徒约翰是耶稣的十二个使徒中,唯一活着的一位,无论从属灵深度,还是年龄,都是父亲或祖父的辈份,但约翰没有用这辈份口气说话,反过来以一个弟兄身份说话。这点很值得教会牧长们学习,尤其是教会的创建者。当时基督徒普遍受到迫害,尽管约翰受到的可能更重,把一个近九十岁的老人流放到一个矿山的小岛,带着沉重的脚镣住在山洞,但约翰与其他基督徒完全认同,把自己只是当作受患难的弟兄中一个而已,没有一点自负夸耀的成分。

2,约翰把患难,国度,忍耐这三个事情放在一起是很有意思的。可以说这是耶稣一生的写照,也可以说是基督徒跟随耶稣走S字J道路的一个缩写,意思就是:一个基督徒要进入神的国度,必定要经历苦难,不管这苦难是来自于为信仰所受的迫害,还是经历与世人一样的天灾人祸,这两方面苦难,我们主耶稣都经历了;而面对苦难的最好办法是:“忍耐”。在新约圣经里,有两个希腊字形容“忍耐”:

(1)希腊字:makrothumeo(动词)和makrothumia(名词),一共用了二十四次,中文翻译为,忍耐或恒久忍耐,英文翻译是:patience,意思是接受长时间的苦难,耐心等候。“爱是恒久忍耐”(林前13:4)就是这个“忍耐”的动词,“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中的“忍耐”就是这个“忍耐”的名词。

(2)希腊字:hupomeno(动词)和hupomone(名词),一共用了五十一次,中文仍然翻译为:忍耐,但英文翻译是:endurance 或perseverance;意思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扰,这里用的“忍耐”就是这个字,与耶稣讲:“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24:13)中的“忍耐”是同一个字。这个“忍耐”起码有两层意思:

第一,“忍耐”表示接受苦难的降临,顺服神对自己的一切安排,如经文讲的:“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诗39:9),又如约伯说的:“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

第二,这种“忍耐”还包括如何在苦难中,寻找神允许发生这苦难的美意,学习耶稣在上S字J前向父神祷告说的那样:“愿你的意旨成全”(太26:42下),又如希伯来书作者评价耶稣时说的:“祂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祂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来5:8-9)。这说明在苦难中的这样忍耐可以经历神的同在,坚固我们信仰,成全我们属灵品格,因此荣耀神。所以有人把这种“忍耐”定义为:使苦难变成恩典和荣耀的勇敢和努力。

3,约翰说,他之所以被流放到拔摩海岛,是因为给“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的结果,从约翰的口气可以看出,他对自己遭受这样苦难没有怨言,因为约翰一定记得耶稣在上S字J前对他们说的话:“我已将你的道赐给他们。世界又恨他们,因为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约17:14)这里约翰说出一个基督徒必须有的一个经历:就是为主见证与苦难是互为因果的:基督徒若为主作见证,一定为引起别人讨厌、冷遇或迫害;反过来,基督徒只有在苦难中,才能真正为主作见证。换句话说,使徒约翰的经历就是“患难,国度与忍耐”之间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4,启1:10节经文:“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说”,这里是圣经中第一次用“主日”这个词,可以想像,在亚细亚的教会里,已经很普遍在七日的第一日为敬拜的日子,称为“主日”。很可能约翰在主日那一天,正在祷告沉思的时候,突然被“圣灵感动”。约翰听到的是从后面来的“如吹号的大声音”,“吹号”是启示录喜欢用的字,新约一共用了十一次,启示录用了六次,所以有人称启示录是“号角之书”。“吹号”在新约里代表耶稣再来的时刻,代表世界审判的日子来临,也是基督徒复活的时候,如经文说:“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林前15:52),又说:“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帖前4:16)有意思的是:尽管约翰的肉身被锁链捆绑,是失去自由的囚犯;但约翰灵里却完全释放,自由地来到天上,聆听胜利的号声;我们基督徒都可以有约翰那样的特权。

5,启1:11节经文:“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这七个教会名字似乎与当时亚细亚的邮政中心有关,也就是可以通过这些教会,把启示录这封信传达给各地教会。这节经文也告诉我们今天基督徒,耶稣命令我们:要我们把神在我们身上的作为,包括如何认罪悔改,信靠耶稣的过程向他人传讲,如耶稣对祂门徒说的:“你们也要作见证,因为你们从起头就与我同在。”(约15:27)

参考书目:

1. Michael Wilcock: The Message of Revelation: I saw heaven opened(启示录),2007。

2. LeonMorris: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Revelation(启示录),1990。

3. GeorgeR. Beasley-Murray: 证主21世纪圣经新译:启示录,2000。

4. WilliamMacDonal:活石新约圣经注释:启示录,2007。

5. William Barclay:TheRevelation of John(启示录注释),1991。

6. Archibald T.Robertson: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卷十:启示录,1995。

7. David Pawson:Comewith methrough Revelation(与大卫鲍森牧师一同进入启示录)。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