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太10:8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场慈善义卖活动,一位小朋友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送给了活动主办方。当被问到为什么舍得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时,他腼腆地说:“因为这些玩具是别人送给我的,我想把它们送给更多需要的人。”这句话让我愣住了——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总是看得很重,却很少想到如何分享给别人。
经上说:“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这句话让我明白,舍得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智慧。
第一,我们拥有的一切,是否都是“白白得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的努力是成功的唯一来源,却忽略了很多时候,我们所拥有的,其实都是恩典。比如,我们的生命、健康、家庭和朋友,这些并不是通过我们“争取”而得来的,而是无条件地赐予我们的。
经上说:“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这句话提醒我们,许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是白白得来的恩赐。比如,阳光每天照耀大地,给我们带来温暖;空气无声无息,却是我们生存的必需品。这些“白白得来”的恩典,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却最值得我们去感恩。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拥有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时,就会懂得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并且更愿意与他人分享。
第二,为什么我们常常舍不得?
尽管许多东西是白白得来的,但当我们拥有之后,往往会变得难以放手。经上说:“愚昧人紧抓不放,却不知失去的更宝贵。”这种“舍不得”的心理,通常源于对失去的恐惧和对自我的执着。
比如,有人明明拥有足够的财富,却依然不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担心自己的付出会让自己变得贫穷,或者觉得这些资源是“我努力得来的”,所以不愿分享。然而,当我们紧紧抓住不肯放手时,反而会失去更多——失去与人建立关系的机会,失去内心的平安,甚至失去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富足,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是否愿意付出。那些懂得舍得的人,往往才是内心最富有的人。
第三,舍得是一种爱的表达
舍得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一种爱的体现。经上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当我们选择给予时,我们不仅是在帮助别人,也是在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盈。
我曾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退休的老人,虽然自己生活并不富裕,却坚持每周用自己微薄的养老金去买面包,送给街头的流浪者。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回答:“因为我知道,爱是分享,越分享,越快乐。”
爱是舍得的动力,而舍得又会让爱变得更加深刻。我们对别人的付出,不仅能够改变别人的生活,也会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和安慰。
第四,舍得让我们看见更大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拥有”才能带来安全感,但实际上,舍得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意义。当我们愿意放手时,反而会得到更多。经上说:“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
比如,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在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后,选择将大部分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他们明白,财富的价值并不在于自己能享受多少,而在于它能为更多人带来改变。这样的舍得,不仅让他们的财富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也为他们的人生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舍得并不是一种损失,而是一种投资——它让我们的人生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关注自己转向关注世界。
第五,舍得是一种自由的智慧
舍得不仅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智慧。经上说:“有舍才有得。”当我们愿意放下那些紧抓不放的东西时,反而会得到内心的自由。
比如,有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新的机会,结果一生都停留在舒适区中。只有当他们敢于舍弃恐惧,迈出第一步时,才会发现新的可能性。同样,在人际关系中,有些人因为过于计较得失,导致关系无法深入。而那些懂得舍弃自尊、主动与人和好的,往往能够收获更深的友谊。
舍得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选择——选择放下那些束缚我们的东西,去追求更大的自由和喜乐。
第六,舍得让世界更美好
当每个人都学会舍得时,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温暖和充满希望。经上说:“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成为他人的祝福。
比如,在社区中,一些人主动分享自己的时间和技能,帮助邻居解决难题;在家庭中,父母愿意舍弃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这些看似微小的舍得,汇聚在一起,却能够改变无数人的生活。
舍得不仅让我们自己更幸福,也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与美好。
我们生命中的许多东西,都是恩典的礼物,而这些礼物的意义在于分享,而不是占有。愿我们都能学会舍得,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接纳生命中的一切,用一颗慷慨的心去给予他人。你舍得吗?或许,当你真正选择舍得时,会发现人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