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创20:9;犹10节
“竟”有五方面的释义1.终了,完毕。2.从头到尾;全。3.到底;终于。4.表示出乎意料。5.(Jìng)姓。圣经上出现了175个竟,其中旧约131个,新约44个,大多意思是出乎意料。我们从八个方面来看《圣经上的一些“竟”(下)》。
一、律法书上的“竟”
二、历史书上的“竟”
三、诗歌·智慧书中的“竟”
四、先知书上的竟
1.犹大人竟把可憎之物设立圣殿;
2.现在何竟独坐;
3.你们竟用蹄践踏了、搅浑了;
4.《但以理书》中的竟:(但以理书5:1-5,23)伯沙撒王为他的一千大臣设摆盛筵,与这一千人对面饮酒。伯沙撒欢饮之间,吩咐人将他父 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殿中所掠的金银器皿拿来,王与大臣、皇后、妃嫔好用这器皿饮酒。于是他们把耶路撒冷 神殿库房中所掠的金器皿拿来,王和大臣、皇后、妃嫔就用这器皿饮酒。他们饮酒,赞美金、银、铜、铁、木、石所造的神。当时,忽有人的指头显出,在王宫与灯台相对的粉墙上写字。“……竟向天上的主自高,使人将他殿中的器皿拿到你面前,你和大臣、皇后、妃嫔用这器皿饮酒。你又赞美那不能看、不能听、无知无识、金、银、铜、铁、木、石所造的神,却没有将荣耀归与那手中有你气息,管理你一切行动的 神。”
巴比伦的末代国王伯沙撒,在被杀的那夜摆设筵席,竟然想到用耶路撒冷圣殿中的器皿饮酒,以此来蔑视耶和华神。因此神的指头显现出来,在王宫与灯台相对的粉墙上写字。王看见写字的指头,吓得魂飞魄散。老但以理被请来解释墙上的文字,但以理面对王对神的不敬,气愤地指责王“竟向天上的主自高,”用圣殿的器皿饮酒。
(但以理书6:7,10,13)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 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他们对王说:“王啊,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
但以理的同僚们为了寻找但以理的把柄,要挟大流士王立下禁令,王不知是计,就同意了。但以理知道了,仍然“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 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但以理的同僚们就来到王的面前控告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以激起王对但以理的不满。
5.你竟站在一旁:(俄巴底亚书1:11)当外人掳掠雅各的财物,外邦人进入他的城门,为耶路撒冷拈阄的日子,你竟站在一旁,像与他们同伙。
当外邦人掳掠雅各的财物,进入他的城门,为耶路撒冷拈阄的日子,以东人不仅不救他们,竟站在一旁,像与他们同伙,因此神要惩罚以东。
6.《玛拉基书》的竟:(玛拉基书2:7-9)“祭司的嘴里当存知识,人也当由他口中寻求律法,因为他是万军之耶和华的使者。你们却偏离正道,使许多人在律法上跌倒。你们废弃我与利未所立的约。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所以我使你们被众人藐视,看为下贱;因你们不守我的道,竟在律法上瞻徇情面。”
犹大人被掳归回后,作为万军之耶和华使者的祭司却偏离正道,竟在律法上瞻徇情面,使许多人在律法上跌倒,废弃神与利未所立的约。因此神要使祭司被犹大人所蔑视,看为下贱。
(玛拉基书3:8)人岂可夺取 神之物呢?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上。
犹大人开始不纳当纳的十分之一,不献当献的供物。因此让神大为吃惊,因为他们竟然夺取神的供物。
五、福音书中的竟
1.马太福音中的竟:
A.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马太福音8:11-12)“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耶稣在迦百农遇见一个大有信心的百无长,因此赞叹他“这么大的信心。”这百夫长是外邦人,因此耶稣责备“本国的子民”的不信,将来他们“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本来该承受救恩的人却因不信得不着救恩。
B.他们竟把他的名声传遍了那地方(马太福音9:27,29-31)耶稣从那里往前走,有两个瞎子跟着他,喊叫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耶稣就摸他们的眼睛,说:“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他们的眼睛就开了。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他们出去,竟把他的名声传遍了那地方。
耶稣医治了两个瞎子,切切地嘱咐他们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他们却不听从耶稣的话,出去竟把他的名声传遍了那地方。
C.人竟任意待他:(马太福音17:12)“只是我告诉你们,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认识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
这里的以利亚指施洗约翰,犹大人竟任意待他,希律更是把他杀了。耶稣告诉门徒耶稣将要这样受犹大人的害。
D.竟去把他下在监里:(马太福音18:23-24,27-30)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
这个欠主人一千万银子的恶仆刚刚得到了主人的赦免,却不肯赦免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这个“竟”显然是恶仆的做法让主人、同伴都感到吃惊。
E.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马太福音20:9-12)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
这个家主清早就雇人进葡萄园作工,一直到下午酉初还在雇人进去作工。到了晚上,该给工人工钱的时候,主人给了酉初雇的各人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因此他们就向家主发怨言“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这个“竟”显然这些工人对家主的作法不满。
2.《马可福音》中的竟
A.铁链竟被他挣断了:(马可福音5:4)因为人屡次用脚镣和铁链捆锁他,铁链竟被他挣断了,脚镣也被他弄碎了;总没有人能制伏他。
不是这个人有多大的能力,而是附着他的群鬼有着超乎常人的力量。因此铁链竟被他挣断了,脚镣也被他弄碎了;总没有人能制伏他。灵界的事人管不了,还需要神来管。
B.竟找不着什么:(马可福音11:12-13)第二天,他们从伯大尼出来,耶稣饿了。远远地看见一棵无花果树,树上有叶子,就往那里去,或者在树上可以找着什么。到了树下,竟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
这是逾越节,无花果树的果子还未成熟,但正常的树上已经有果子了。耶稣饿了,他看见一颗无花果树,就往那里去,希望在树上找到什么,然而,让耶稣失望的是,竟找不到什么,不过有叶子。
3.《路加福音》中的竟:
A.撒迦利亚竟成了哑巴:(路加福音1:19-22)天使回答说:“我是站在 神面前的加百列,奉差而来对你说话,将这好信息报给你。到了时候,这话必然应验;只因你不信,你必哑巴,不能说话,直到这事成就的日子。”百姓等候撒迦利亚,诧异他许久在殿里。及至他出来,不能和他们说话,他们就知道他在殿里见了异象;因为他直向他们打手式,竟成了哑巴。
当祭司撒迦利亚进圣殿烧香时,天使向他显现,预言他的妻子要怀孕生一个儿子,撒迦利亚知道他和妻子都年纪老迈,不可能生育了,不信天使的话。天使预言他因不信,必暂时成为哑巴,直到约翰出生。撒迦利亚出来的时候,竟成了哑巴。
B.竟找不着果子:(路加福音13:7)就对管园的说:‘看哪,我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着。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
无花果树是当年栽种、当年结果的果树。然而,这棵栽在葡萄园的无花果树,竟然三年没有结果。主人这三年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着,因此吩咐园丁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
C.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路加福音19:5-7)耶稣到了那里,抬头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
税吏长撒该是个财主,再多的钱财也不能满足他空虚的心灵,他听说耶稣经过,就爬上桑树,要看耶稣。耶稣看见撒该,就要他快下来,耶稣今夜要住在他家里,让他看个够。众人听耶稣说要到撒该家里去住,就议论他说“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因为他们不与税吏来往,可见他们对耶稣到撒该住宿的吃惊与不满。
D.祭司长和我们的官府竟把他解去:(路加福音24:19-20)耶稣说:“什么事呢?”他们说:“就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事。他是个先知,在 神和众百姓面前,说话行事都有大能。祭司长和我们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钉在S字J上。”
第一个复活节的下午,这两个门徒不相信耶稣复活的神迹,因此忧忧愁愁地下以马忤斯去了。在路上耶稣与他们同行,他们把自已对耶稣的认识告诉他,说耶稣是个先知,祭司长和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钉在S字J上。
4.竟拉不上来了:(约翰福音21:3,6,11)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他们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耶稣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 ……西门·彼得就去,把网拉到岸上。那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鱼虽这样多,网却没有破。
门徒靠自已一夜都没有打着什么,徒劳无益。然而,当他们听从主的话撒网时,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那网满了一百五十三条大鱼,耶稣要叫他们看见听主话的重要性。
六、《使徒行传》中的竟
1.竟不能看见什么:(使徒行传9:3-4,8-9)扫罗行路,将到大马士革,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BP我?”……扫罗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士革; 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
扫罗去大马士革捉拿信徒的路上,蒙基督大光的照耀。当他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时竟不能看见什么,可见这光比日光还强烈。无人能受得了这光的照耀。
2.这些犹太人竟骚扰我们的城:(使徒行传16:19-21)使女的主人们见得利的指望没有了,便揪住保罗和西拉,拉他们到市上去见首领;又带到官长面前说:“这些人原是犹太人,竟骚扰我们的城,传我们罗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规矩。”
使徒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时,来到了腓立比,赶出了一个使女身上的巫鬼。使女的主人们见得利的指望没有了,就把使徒带到官长面前,向官长控告他们“这些人原是犹太人,竟骚扰我们的城……”他们认为这是一件不可容忍的事。
3.你竟违背律法:(使徒行传23:2-3)大祭司亚拿尼亚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保罗对他说:“你这粉饰的墙, 神要打你!你坐堂为的是按律法审问我,你竟违背律法,吩咐人打我吗?”
使徒保罗在公会受审时,大祭司亚拿尼亚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保罗无故被打,怒不可遏,就责备大祭司是粉饰的墙,“你坐堂为的是按律法审问我,你竟违背律法,吩咐人打我吗?”“竟”显出保罗对大祭司违背律法的惊讶。
4.保罗竟把那毒蛇甩在火里:(使徒行传28:3-5)那时,保罗拾起一捆柴,放在火上,有一条毒蛇,因为热了出来,咬住他的手。土人看见那毒蛇悬在他手上,就彼此说:“这人必是个凶手,虽然从海里救上来,天理还不容他活着。”保罗竟把那毒蛇甩在火里,并没有受伤。
使徒保罗在被押送到罗马途中,途经马耳他岛时,岛上的人接待他们。他们烤火的时候,保罗拾起一捆柴,放在火上,有一条毒蛇,因为热了出来,咬住他的手。土人以为他必定要死,保罗竟把那毒蛇甩在火里,并没有受伤,他们以为保罗是神。在人看来,保罗要被蛇咬死了,但保罗不仅没有被蛇咬死,反而把蛇甩在火里。
七、保罗书信中的竟
1.《罗马书》中的竟:(罗马书9:20)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 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
神是创造者,人是受造物,因此人应服在神的权柄下,不应向神强嘴。但现在人竟敢向神强嘴,这是一件让神、让人都吃惊的事。
(罗马书14:4)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
仆人都是有主人的,他无论如何,自有他的主人在,主人会管理他,而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
2.你们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哥林多前书6:6)你们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
哥林多教会是保罗一手建立起来的教会,却是问题多多的一间教会。教会里面充满了嫉妒纷争,彼此告状,而且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还告在不信的人面前,这让保罗感到吃惊。
3.竟都离弃我:(提摩太后书4:16)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
使徒保罗在罗马受审时,那些该为保罗作见证的人却没有一个人前来帮助他,竟都离弃保罗,唯恐避之不及,让保罗甚是感伤,但他还是靠着主的爱怜悯他们,饶恕他们,为他们祈求“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
八、其它书信中的竟
1.《希伯来书》的竟:(希伯来书6:10)因为 神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做的工和你们为他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
神是公义的,不会忘记他们所做的工和为主名所显出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
(希伯来书12:16-17)恐怕有淫乱的,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他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分卖了。后来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弃绝,虽然号哭切求,却得不着门路使他父亲的心意回转。这是你们知道的。
雅各的哥哥以扫因为体贴肉体,为了一碗红豆汤把自已长子的名分出卖了(创25:29-34)。后来想要承受父亲以撒的祝福,竟被弃绝(创27:30-40)。
2.《雅各书》中的竟:(雅各书4:12,16)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现今你们竟以张狂夸口;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
雅各告诉信徒,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神自已,他能救人也能灭人,而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这是对神主权的僭越。
人的生命是短暂与脆弱的,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何事,也无法把控明天与生命,如果有人说自已明天要如何如何,这人就是竟以张狂夸口,这是恶的。
(雅各书5:5)你们在世上享美福,好宴乐,当宰杀的日子竟娇养你们的心。
雅各指责那些富足人只知道“享美福,好宴乐”,“当宰杀的日子竟娇养你们的心”指这些人像与牲畜一样,养肥自己,等候屠宰;或像四处抢掠的士兵,不顾四周垂死的人。
3.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彼得后书2:21)他们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不晓得为妙。
(路加福音12:48)“惟有那不知道的,做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
一个人对基督徒的标准认识得愈多,就愈有责任活得合乎这些标准。彼得指责那些离经叛道的人,虽然晓得神圣洁的要求,却回到世俗的污秽上去,“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从来不晓得为妙。
4.在这事上竟败坏了自己:(犹大书1:10)但这些人毁谤他们所不知道的。他们本性所知道的事与那没有灵性的畜类一样,在这事上竟败坏了自己。
犹大责备这些离经背道者肆无忌惮地毁谤他们所不知道的。他们不明白,在任何有秩序的社会里,都必须有当权者,民众要服从当权者。故此,他们不知好歹,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地反抗权威。他们最熟悉的事物,就是自己本性中的各种情欲,如何在感官上得到满足,就像没有理智的畜类一样,只知尽情地去满足情欲,“在这事上竟败坏了自己”,在这过程中,他们败坏、摧毁了自己。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