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颂 120 讲 大恩篇
第 31 讲 恩典与律法
前边我们讲了耶稣恩典的丰富性、全面性、绝对性、普世性、永恒性。那么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我们所讲的这个恩典跟律法是什么关系?
第一节 恩典比律法崇高
首先我们看第一点,恩典比律法崇高。
其实只要比较一下旧约的十诫跟新约的九果就清楚了。
十诫我们知道,不再重复。
九果,我们也都知道,圣灵的九个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是高得多的要求。我只举一个例子,你想一想,不杀人跟爱人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对一个人你可以不杀他,但你还可以恨他。你只要不杀他就是完成了十诫,但是你照样可以恨他,即使你不恨他也可以烦他,即使你不烦他也可以不理睬他,即使你理睬他也可以不喜欢他,即使你喜欢他也可以不爱他。你看看这个不杀人,这个十诫之一,跟爱人九果之一,中间差多少台阶。
律法是最起码的东西,律法就是让你别掉到泥坑里去,别淹死。但是恩典是把你放在高台上,让你俯视一切,那差太多。
当律法要求你不杀他的时候,恩典却要求你爱他,这个差别多大!律法要人不犯罪,但是不犯罪不等于有恩典。不犯罪跟有恩典相差十万八千里,不可同日而语。
宗教徒追求的是不犯罪,就是法利赛人,但是他身上永远不会有恩典。按照律法的定义呢,不犯罪就是指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窃、不说谎等等。但是按照恩典的定义: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 7:12)这句话,这是恩典的定义,被称为黄金律。它不是要人不去伤人,而是要人去爱人,而且要像自爱一样去爱人。
比方说,你该怎么对待穷人?去想想如果你是穷人,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这就是那个黄金律的内涵。
你该怎么对待犯错的人?去想想吧,如果你自己错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咱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按照圣经这一段话可以翻译成“己所欲,施于人”。这两个格言相差也是十万八千里,一个是最低标准,一个是最高标准。
你该怎么对待失败的人?去想想如果你失败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吧!
你该怎么对待软弱的人?去想想如果你软弱,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吧!有时候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哪,在人看来无可挽回了,你唾弃他是理所当然的了。但是你掉头一想,转念一想,换位一下,如果是我一失足成千古恨之后,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
所以这条黄金律的核心价值是恩典,它触及到神放在人心底的一份真爱。这份真爱是什么?就是人对自己的理解、体谅、接纳。对自己,这是真的,你对别人的你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唯有你对你自己的体谅、接纳、理解、忍耐、珍惜等等,这是真的。那上帝就是说呢,你把这个真的东西给别人,别光给自己留着。
自从亚当堕落以来,人就只把这份真爱留给自己,不给别人。即使守律法、不犯罪,也只是一种自爱,而不是爱神爱人。
我以前举过那个密室的那个事情吧,是吧?为了保护犹太人向纳粹说谎,即使违反十诫,即使自己触犯了律法,哪怕将来遭惩罚下地狱,也在所不惜,也要救犹太人!这是一种爱。但是如果反过来,他明哲保身,为了自己不犯律法,为了自己前程,为了自己不下地狱,出卖犹太人,那这就既不爱人也不爱神,这是自爱。
自己洁身自好,不触犯律法,这种人太多了。这种人算是老练的人,老成的人,但是耶稣不喜欢这种人。
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里,我们刚刚讲过的,那个被强盗强掠、遍体鳞伤的人,犹太人的祭司不理他,身为祭司职份的利未人也绕过去,却是被犹太人轻蔑的撒玛利亚人帮他裹伤。你要注意,这个祭司跟利未人,你不能拿律法去审判他,因为他们守律法,但是他们却没有爱。律法不定他的罪,他也没有触犯十诫,但是他却没有爱,不在恩典下。而这个撒玛利亚人在犹太人的眼里是不圣洁的。你们知道,撒玛利亚人在犹太人的眼里是脏人,是下等人,是不配神爱的人,不洁的人。但这个撒玛利亚人有爱心,耶稣就夸他是那个可爱的邻舍。
所以从这个故事里也看得出来,有恩典跟不犯罪相差到底是多远,看得很清楚。
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恩典比律法崇高。
第二节 恩典比律法宽广
第二点,恩典比律法宽广。
在这个律法主义的思维方式下, 人们不能不想到惩罚和报应,不能不产生无奈和惊恐。
自然也好,人生也好,原本就是变幻无常,天有天灾,人有人祸,好像没有什么神的爱。
在旧约中,在各种宗教中,在一切人类文明中,这种善恶对立、赏罚分明、因果报应的概念比比皆是,我们活在这么一个文化里头。所以呢,我们的心灵就一直被夹在善与恶、奖与罚、福与祸的缝隙之间。
我刚才讲的这些思维方式,全是律法的思维方式,或者叫道德主义的思维方式。在恩典的思维方式下,我们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我们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出于上帝的恩典。
阅读圣经的时候,很多人没有留意,就是耶稣讲完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之后,马上就说雨水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他为什么讲完日头以后,马上讲雨水。讲完日头是爱,无条件的爱,又讲雨水也是爱,也是无条件的爱。日头跟雨水有什么区别?我们平时都是用晴天跟阴天代表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情和境遇,是吧?说阴天代表我的心情,雨天是我生命的反应,那意思就是我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喜欢心情阳光的心情,是不是?
但是上帝告诉我们说,阳光灿烂的时候是爱,阴天下雨也是爱,而且都是无条件的爱。爱好人、爱歹人、爱不义的人,他把我们认为截然相反的两种东西都拿来,用一样的爱来概括,两者都是爱。耶稣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神的爱,万事都有神的爱。无论春夏秋冬都是爱,无论成败得失都是爱,无论生离死别都是爱。
说自然与人生,只要你来一趟,就是经历爱,这就是恩典的思维方式。
你知道一个人从律法的思维方式转到恩典的思维方式,是多大的祝福啊!你以前老是那个战战兢兢的,这个惩罚我了,那个惩罚我了,我生了病,一定是我做了什么什么事对不起神了。拼命地去挣扎,我要得奖赏,得妈妈的奖赏,得幼儿园老师的奖赏,然后得教授的奖赏。这种思维方式,你说这不折磨死你啊!
但是如果耶稣的思维方式,阳光是爱,雨水是爱,好人爱,歹人爱,小花是爱,小鸟是爱,你们的头发都是爱,生生死死都是爱,死了之后他也是爱,因为他去给你预备地方回来接你,这个思维方式跟那个思维方式,这不是天壤之别吗?活在律法下的人愁眉苦脸,恐惧战兢,等候审判哪;活在恩典下的人是自由奔放。
当然,我们会说活在恩典下可以自由的犯罪吗? No No No! 不会的了,回头我们会讲这个问题,下一课专门讲这件事情。活在爱里的人怎么会去天天恨呢?活在杀虫剂里的人,怎么还会长虫子呢?这是加尔文说的,不是我说的。
神看着他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他给人的一切也都是好的。这个好当然不是以人的短暂而片面的眼光来看,而是以神的全智、全善、全能的眼光来看!在神的眼光里,建造是好,拆毁也是好。所罗门讲,建造有时拆毁有时,生有时死有时,我们这个话可以用在建造是好,拆毁也是好。
因为都是出于神嘛!有时、有时、有时,有时,那就是说,神的时候到了。幸运是福,不幸也是福。我们有一种错误的看法,幸运才是福啊,不幸就是不幸了,就是不是福了!错了!不幸也是福!
约伯,约伯受了那么大的痛苦,是不是福气?什么东西都加倍,恩上加恩。有人说,我宁肯不要这恩上加恩,你别给我来这个。但是你知道约伯担负了一个多大的崇高的使命啊!让我们从他学功课,千秋万世都展现给我们了。就是神给他托付,让他做出一些牺牲。
就是爱因斯坦那句话:上帝深奥难测,但是绝无恶意。绝无恶意的意思就是都是爱。千变万化的宇宙其实都是一个道,人生起起伏伏其实都是爱。他叫人活着是爱,叫人死也是爱。其实神既让每个人都离开这个世界,他就必然另有安排,这是我的想法,我希望你们都这么想,这么想很舒服。
你想上帝的安排多妙,一个微生物,它都有意义、有目的的。你想想他对我们这么好,把他的独生儿子耶稣都舍给我们了,他难道对我们没有安排吗?天地从来不弃绝人,总是眷养人,收留人。
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对他来说没有被弃绝的人。
“大道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万物在他眼里都是有用的,没有一个是废物。
所以耶稣说了这句话嘛,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太 10:29-31)
耶稣讲这个话的时候,就是告诉我们,上帝爱我们,而且永远爱我们,而且他有能力爱我们,我们不要忧虑。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恩典的思维方式。你这么想,你就蒙福了。
第三节 恩典比律法仁慈
第三点,恩典比律法仁慈。
早在童年时代,我们从父母跟老师身上得到的信息就是,这个天下世界上有好孩子有坏孩子,有听话的孩子有不听话的孩子。前者呢被肯定,后者被否定。所以呢,每个人从小就有了一个心理的阴影,那就是,自己如果不可爱就会失去爱。
长大以后迈入社会,我们奉行的是一套更加残酷的丛林法则,那就是黑白分明,好坏分明,敌我分明,成败分明,荣辱分明,赏罚分明!这些法则如天经地义一般哪,以至于从来没有人挑战过它的合理性。
但是耶稣来了,耶稣挑战了。耶稣说,上帝像阳光一样,不分好人歹人地照每一个人。我们不理解这个话,人尚且知道分好歹,神怎么不分好歹呢?不可爱的能够被爱吗?有罪的能说他无罪吗?神岂能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呢?怎么能把义人跟不义的人混为一谈呢?
我刚才提的这些责问都是义正词严,这种思维方式忘了一点,那就是神跟人不一样。对人来说,那些责问都是对的,对人间的律法主义思维方式下长大的人都是对的,但是神不一样。如果神跟人一般见识,也遵循我们人的常理,也按照丛林法则,你想想结果会怎么样?结果是比人分得更精确,行得也更严厉。分得更精确,行得更严厉,后果就更凄惨。
我们如此败坏的人类怎么能够存留到今天?就个人角度来说,如果把我们每个人的心思意念全给你赤露敞开,这个屋子盛不下,因为很多东西连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耶稣说的话,你们的心如何你们不晓得。
所以我们真的是要彻底的谦卑,谦卑到一个地步,承认我们没有能力行律法,我们没有能力做好人。但是神却不是看这个,是依照他的本性怜悯我们,养活我们。这就是信仰的那个根本的思维方式。彻底地谦卑,彻底地悔改,就是这个意义,把你从自己的眼光turn 转向,转到向着神的眼光。这叫悔改。原来是看自己,凭自己,靠自己,现在你归向神。
所以耶稣传道的时候,第一句话喊的就是:天国近了!日期满了!你们要悔改,信福音!(参可 1:15)你们注意这个悔改不是我们道德主义,特别是咱们中国人就喜欢道德主义的东西。这个悔改不是说你犯了什么罪,然后你自己痛哭流涕,说我以后不再犯了,那叫悔改。那是表现之一。真正的悔改是,回头。是从守律法掉头,到信福音。福音就是恩典嘛。
你试想一下,如果上帝按人的行为好坏来供应空气,按人心灵的善恶来供应雨水,按人犯罪的多少来供应阳光。那么世上有多少人想不到就死了,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突然没气了,突然没空气了。上帝说你的善只够呼吸到现在。你想再继续呼吸吗,再做点善事去。
上帝若究查罪孽,谁能站立得住呢?上帝如果不全然是恩典的话,人类谁配白白地享受阳光?如果上帝不是满有慈悲,我们世人怎么能够延续到今天?所以说古往今来千万年,世界存在着,人类存活着,一代代延续着,这件事情本身就证明了一条真理,那就是上帝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全然的恩典。
罗素挑战基督教,他说,我为什么不是一个基督徒?因为上帝不分善恶。他这个话在一定的意义上讲也是对的,上帝不像他罗素那么分善恶,对吧?上帝有上帝的善,他那善就是阳光的善,雨水的善,怜悯的善,是不是?养活你们。我如果给你们分好坏人,那你们人类基本上全死光。你今天好明天还会坏,你明天好后天还会坏。用人的眼光,以人之心度神之腹,没有不误解神的。
第四节 恩典比律法光明
第四点,恩典比律法光明。
当今哪,很少有人直接否定恩典,他们只是给恩典加上一些听起来合情合理的条件。然而,由于恩典本身是无条件的,所以哪怕给恩典加一丁点条件,也等于全盘否定了恩典。恩典就是纯白。有人说太纯了,加点黑色吧,一加就不叫纯白了!
在信仰实践中,信徒的软弱现象促使宗教领袖们不得不思考,不能光讲恩典无条件,也得讲点公义,作为一个制衡的条件。我能理解这种心情。
我刚信耶稣的时候就这种观点,我说,凡是犯罪的就是没得救,凡是得救的就不犯罪。结果有一个老人,老基督徒对我说了一句话,到现在我忘不了,说你刚信主,等你信的日子久了就知道了。
讲公义,可以制衡这个恩典的缺失,好像是这样。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观念,什么观念呢?说,认罪是一个前提条件。第二,圣洁是一个交换条件。最后是审判是一个威慑条件。头上,中间,结尾,都捆绑起你了。这些条件一加上,基督教信仰的重心,就从慈爱、恩典、信心、得胜、进天国,这么一个激励性的教义,转到了另外一个教义,叫警戒性的教义,公义、律法、行为、审判、地狱。
站在哪个系列上的人都有道理,但是大部分人,中国人啊,一般的都站在第二个系列。为什么大部分人都站在警戒性的教义系列上呢?因为他已经假定,那个激励性的教义系列不起作用,无效。大家为什么软弱呀?为什么纷争啊?为什么势微呀?我说,势微就是越来越微弱,越来越被边缘化。他归罪于慈爱,归罪于恩典,归罪于只讲信心,归罪于光讲将来进天国。他说现在不行,我们要讲讲公义,讲讲律法,想讲你的行为,让你害怕一下审判,用下地狱来提醒自己。
给恩典添加条件,即使动机是善的,结果也是恶的。欧洲中世纪信徒被吓得买赎罪券,教会里没有一丝恩典之光,被称为黑暗时代。上帝不得不唤起马丁路德等人,重新点燃唯独恩典的火炬,这火炬是从耶稣经过保罗传承下来的。
今天我希望我们的眼睛、思路,要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一条线。什么是正统的信仰?
这才是正统的信仰。我们之所以软弱无力现在,是因为偏离了这个正统的思想。宗教的权威、宗派的利益、教会的生存、牧者、个人哪怕一丝一毫作为人的考虑,都会导致这种有条件的教导。
光讲恩典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个《克拉马佐夫兄弟》里面那个大主教对耶稣说的话,你光讲恩典光讲自由,这些人你管得了吗?
所以呢,下面这些声音,不绝于耳啊:你若不爱神神就不爱你,你若不圣洁神就不爱你,你若不奉献神就不爱你,你若不顺服神就不爱你,你若生病、失业或者有任何不幸发生,一定是哪里得罪了神。甚至有一种声音更狭窄的就是说,你若不认同本宗派、本教义、本神学,神就不爱你,神必弃绝你。
这已经偏离耶稣,偏离我们的正统信仰,已经偏离到哪里去了?变成人的东西了!
你还记得耶稣说过这样的话,耶稣说: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罪人不也是这样行吗?(参路 6:32)
如今哪,我们很多人哪,却相信上帝只爱那爱他的人,这不是公然将上帝贬低到罪人一般水平了吗?这是对上帝的亵渎,你仔细想想是很可怕的!只爱爱他的人,这是税吏和罪人的行为。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导是说,上帝只爱那爱上帝的人。你若不爱上帝,上帝就不爱你。我看到这些人,真的是不认识上帝,没有借着耶稣基督来认识上帝,所以就不能认识上帝。
你想认识上帝耶稣说来看我。他门徒说,主啊,把天父显给我们看。耶稣说,你跟我同在这么久还不认识我吗?你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天父。
所以不借着耶稣,我们会走偏,因为你错了,不是这个门儿,你进错门了。很可悲的是,这种以敬虔为美名的信念,竟然广泛传播,他们给恩典标价。其实哪里知道,恩典是不能标价的,恩典的无价,正是它无上价值之所在。对恩典任何一点标价,都是亵渎恩典,都是扼杀恩典,都是从恩典中坠落,与基督隔绝。(加 5:4)
031 讨论题
a. 你认为有恩典与不犯罪有什么区别?
b. 既然恩典成全律法,那么靠耶稣得救的人还需要律法吗?为什么?
c. 说明九果语十诫的关系和区别。
d. 什么是激励性教导?什么是警戒性教导?如何实行激励性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