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来十一32;撒上七1─14
希伯来书十一章32节提到撒母耳的名字,表示我们要翻到旧约,找出信心这个原则怎样在这个人的生命和事奉中运作。但我们应该翻到哪段经文呢?在这一课,我们会依从司可福译本(ScofieldBible)的旁注,研究撒母耳记上七章1至14节,特别是第5和9节。这些经文介绍一个主题给我们:信心的祷告。经文是这样的:「撒母耳说:『要使以色列众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5节)。「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9节)。祷告是每一个基督徒的特权,而且不单为自己祷告,也为别人祷告。换句话说,就是实行代祷的服事。要祷告成功,其中一个条件是祷告必须怀着信心献上,必须是信心的祷告。祷告的人必须有信心─关于这方面的两个清楚说明,阅读和比较马可福音十一章22至24节和雅各书五章15节。那么,信心的祷告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在撒母耳记上七章1至14节找到答案。第1、2节告诉我们,神的百姓在灵性和宗教上都处于可怜的境况;而第2节最后一部份显示,他们似乎渴望改变。所以撒母耳召集百姓。而且由于他们面对敌人─非利士人─的严重威胁,撒母耳献上信心的祷告,而这个祷告美妙地得到应允。现在留意:-
1.信心的祷告必须伴随着悔罪、认罪和纠正生命。
我们从3至6节得知这点。请留意以下的词语,留意它们的重要性和它们出现的次序。第3节:「你们若……归顺……从你们中间除掉,专心……单单的事奉他……」这四节经文给我们何等教训!第4节告诉我们神百姓的反应和顺从。第5节提到撒母耳乐意和愿意为他们祷告。第6节则提到他们谦卑,承认自己的罪,非常渴望得到神祝福。只有在障碍被除去后,我们才能够作出信心的祷告─阅读并比较诗篇六十六篇18节和以赛亚书五十九章1至2节。
2.信心的祷告会受到疑惑和恐惧挑战,但纵然有各种阻拦,这种祷告仍会坚持下去。
我们从第7、8节得知这点。这两节经文刚好给我们很多鼓励。百姓变得恐惧,是因为他们注视敌人、环境、自己的难题、困难。每当我们这样做,便会变得恐惧。他们需要做的是将目光转向耶和华。第8节告诉我们,他们正是这样做。当彼得「因见风什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如果彼得注视的是主便好了!难怪主耶稣对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读马太福音十四章25至33节。但信心总是受到疑惑和恐惧包围。挪亚建造方舟时一定感到疑惑(创六14、22);亚伯拉罕迁离吾珥时一定感到疑惑(创十二1、4);摩西过红海时一定感到疑惑(出十四21、22、29);约书亚对耶利哥会否倒塌一定感到疑惑(书六1-5、20)。但在感到疑惑时,他们继续祷告和信靠。他们从环境转向耶和华,正如第8节描述那样。
3.信心的祷告是具体和向耶和华发出的。
再读第8节,并留意「不住的为我们呼求耶和华我们的神,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这段话。这不是含糊的祷告。撒母耳祷告时并不笼统。他的祷告向耶和华发出,因为他永远都是我们信心的对象,我们注视的对象,我们信任的对象。撒母耳要求的也正是以色列人所需要的。他的要求是具体的─阅读并比较撒母耳记上一10、11、20以及路加福音十一章9至13节。耶和华邀请也希望我们祷告时具体和明确。他鼓励我们准确地告诉他我们有什么需要,他也应许会满足我们的需要─阅读腓立比书四章19节,并比较诗篇六十二篇5节。你现在有什么需要?仰望神,要求他满足你的需要吧─看他在诗篇五十篇14至15节的应许!
4.信心的祷告必须根据流血的祭献上。
我们从第9节得知这点。在这里我们看到「旧约的S字J」。有罪的罪人只有一个方法进入神圣的神的同在,就是借着蒙赎罪的血灑过、「又新又活的路」。所有其他方法都会失败。因此,该隐的方法失败,但亚伯的方法却成功(创四3-5);法利赛人的方法失败,但税吏的方法却成功(路十八9-14)。希伯来书十章19至22节清楚地表明这个荣耀的真理。
5.信心的祷告总会受到黑暗的力量挑战。
第10节告诉我们,当百姓聚集在一起,撒母耳献上燔祭时,敌人便逼近攻击他们。这是很重要的。这肯定提醒我们,我们祷告时,立即进入了属灵的大冲突中。我们从以弗所书六章10至18节(特别是第12节)得知这点。但以理书十章10至21节中记载的但以理生平,也表明这种事发生。撒但十分讨厌任何提及基督的血的话!─因为这是唯一的方法,令罪人能够进入圣洁的神的同在中。每当我们寻求在崇拜和祷告中亲近耶和华,撒但都会极力挑战我们。
6.信心的祷告永远都能够得到应允。
我们从第10、13、14节得知这点。神给他的百姓重大的胜利。作为对他们祷告的回应,神奇迹地介入─很好地表明耶利米书三十三章3节所说的话!每一个怀着信心、奉耶稣的名、为了神的荣耀献上的祷告,都会得到丰足的应允─阅读并比较约翰福音十四章13-14节和以弗所书三章20至21节。
7.信心的祷告是将一切荣耀归给神的祷告。
我们从第11、12节得知这点─「以便以谢」!神成就了!他得胜了!─读诗篇一二六篇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