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2:19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耶》查考。《以赛亚书》、《耶利米书》(包括哀)、《以西结书》和《但以理书》被全称为大先知书,这四个先知也被称为“大先知”。今天我们从七个方面来看《耶利米书》概论。
一、书名
《耶利米书》的希伯来名是“耶利米”,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所指定的”。这个书名贴切地表明了本书的主题:虽然顽梗的百姓定意离弃神,但在他们走向灭亡的最后阶段,神却指定了一位先知一直陪伴他们,一面向他们指明唯有悔改才有出路,也指出不悔改的悲惨结局,一面向他们启示早已指定的拯救和复兴(25:10-12)。
让人惊奇的是,外邦人亚述·尼尼微听见先知约拿一天所传的信息就悔改了,得到了神的赦免(拿3:1-10);但神的选民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天天听神差遣先知向他们所传讲的信息,却充耳不闻,刚硬到底,结果招致了神的审判。
二、本书在圣经中的地位
《耶利米书》在希伯来圣经《塔纳赫》中被列为《先知书》中“后期先知书”的第二卷。《塔纳赫》的名字由三个单词的开头字母组成,代表以下三部分、24卷书:
《妥拉》:意思是“指导、教导”,共5卷。顺序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
《先知书》:意思是“先知们”,共8卷。现代顺序是:早期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后期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十二先知书)。
《圣卷》:意思是“作品集”,共11卷。现代顺序是:诗歌(诗篇、箴言、约伯记),五小卷(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以斯帖记),历史书(但以理书、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历代志)。
三、本书的作者
本书一共52章经文,是圣经中字数最多的一卷,作者包括耶利米和他的门徒巴录(36:4、18、32)。耶利米是南国犹大一位祭司的儿子(1:1),因着出身于祭司家庭,因此他非常熟悉律法,也深知百姓违背律法的可怕后果。耶利米传统认为是《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和《列王纪》的作者。
四、写作背景
主前640年,犹大王亚们因叛乱被杀,国民又杀了叛乱者,拥立亚扪年仅八岁的王子约西亚作了犹大王(王下21:23-26),这也是犹大国最后一个好王。在玛拿西和亚们王长达五十七年的统治下,南国犹大已沦为亚述的藩属国,偶像崇拜非常猖獗。约西亚作王第八年开始“寻求他祖大卫的神”(代下34:3),第十二年“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代下34:3),修复圣殿,恢复守逾越节;第十三年主前627年,耶利米开始蒙召作先知(1:2)。在此期间,亚述帝国最后一位伟大的君王亚述巴尼拔(主前669-631年在位)驾崩,从此再无力量阻挡约西亚摆脱亚述独立。但约西亚的榜样和努力并没能带起百姓的真正复兴,因为他们只是跟随人、并非跟随神,不但没有真正悔改归向神,反而迷信圣殿(7:4),以为只要圣殿在,就会保佑他们平安,堕入虚假的安全感中,举国上下一味作假。
主前612年,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王国和玛代联军摧毁了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迁都哈兰。主前609年春天,埃及法老尼哥二世北上援助末代亚述王,约西亚在米吉多平原拦阻埃及大军,结果战死沙场(王下23:30)。从此,犹大沦为埃及的藩属国,从君王到百姓都迅速败坏。
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主前605-562年在位)率领巴比伦-玛代联军在迦基米施战役中打败了亚述和埃及联军,亚述帝国灭亡。尼布甲尼撒乘胜追击,把法老赶回埃及,夺取了黎凡特地区的控制权,犹大也从埃及的藩属国变成了巴比伦的藩属国。尼布甲尼撒掳走了犹大王约雅敬、部分圣殿器皿(代下36:6-7)和但以理等贵族(但1:1-2、6)。由于继位的犹大王不断图谋投靠埃及、背叛巴比伦,屡次招来巴比伦的进攻。主前597年,犹大王约雅斤和百姓中的精英再次被掳巴比伦(王下24:15-16)。主前586年,巴比伦攻陷耶路撒冷,圣城和圣殿被毁,犹大王西底家和大部分百姓被掳巴比伦(王下25:7、11),本地只剩下最穷的人(王下25:12),沦为新巴比伦帝国的行省。先知耶利米受到巴比伦的善待(40:1-5),但不久就被不肯顺服的百姓裹挟到埃及,在埃及度过余生。
在他侍奉的年代,南国犹大人的属灵光景先起后落、有名无实,他们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侍奉偶像,国际形势动荡不安,耶利米一生目睹了亚述帝国的衰落瓦解,经历了埃及帝国的卷土重来,也见证了巴比伦帝国的崛起称霸,亲历了犹大国破家亡的悲惨一幕。耶利米一面忠心向犹大人宣告审判即将临到(1:14-16)、百姓即将被掳(10、11章),一面忍受同胞的反对、误解和BP(11:18-21)。当国家的灭亡越来越近、自己的预言即将应验的时候,先知内心的痛苦与冲突也达到了顶点,所以被称为“流泪的先知”(9:1)。因为经上记着耶稣三次哀哭: (马太福23:37-38)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约翰福音11:35)耶稣哭了。(希伯来书5:7)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所以有人说耶稣是耶利米:(马太福音16:13-14)耶稣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有古卷没有我字)-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
耶利米也是一位终身未娶的“孤独的先知”(16:2)。
百姓的全然败坏,坏王的影响只是外因,内因是人的肉体本相;恶王只是引动了百姓的罪性,好王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本相。因此,虽然约西亚王带领复兴二十多年,但百姓却阳奉阴违、成了“不受惩治”(2:30;5:3)的,人不可能倚靠自己的立志和努力来悔改、回转或成圣。“不受惩治”、不肯照着圣约悔改的百姓,只能接受圣约的咒诅(11:3、8),等待大难临头。所以,神呼吁百姓悔改之后,就不再长久等候他们回转,而是“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1:10),并宣告“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31:31;来8:8-12;10:16-17),“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祂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23:5)。因为人只有被彻底拆毁,才能得着重建;百姓只有接受弥赛亚君王的统治,才能得着真正的复兴(30:17-22;31:1-14;33:9-13),耶路撒冷才能成为“耶和华我们的义”(23:6;33:16)。
五、侍奉时期(主前627-586年)
先知耶利米的侍奉始于约西亚十三年(耶1:1;25:3)、终于被掳之后(1:3;44:1),大约是主前627-586年,当神的百姓即将被掳的时候,神并没有撇下他们不管,而是先后兴起了西番雅、耶利米和哈巴谷,陪伴他们走过了最悲惨的一段历史。西番雅可能在约西亚第十二年“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代下34:3)之前侍奉,哈巴谷可能在主前609年约西亚阵亡之后开始侍奉,而耶利米在南国的最后四十年中一直在劝诫百姓。摩西侍奉四十年,见证了神把百姓领出埃及、带进应许之地;而耶利米侍奉四十多年,目睹了悖逆的百姓被逐出应许之地、回到埃及。
六、关键词与钥节
1.关键词:“平安”和“约”是本书的重要关键词。在大小先知书的原文中,这两个词在《耶利米书》中使用得最多:一共82次使用“平安”,其中31次出现在本书;一共76次使用“约”,其中24次出现在本书。
2.钥节:(耶利米书2:19)“你自己的恶必惩治你;你背道的事必责备你。由此可知可见,你离弃耶和华你的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为恶事,为苦事。”这是主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七、本书的结构与分段
第一种分法:虽然本书的内容和体裁非常丰富,写作过程也非常漫长,但整体结构却是精心组织的。根据本书的内容和关键词,可以分为七个部分,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A. 先知蒙召宣告拆毁和建立(一章)
B. 神审判背约的犹大、宣告百姓没有平安(二-二十章);
C. 驳斥虚假的平安(二十一-二十九章);
D. 神应许新约和真正的平安(三十-三十三章);
C1. 虚假平安的破灭(三十四-四十五章);
B1. 神审判周围的列国、恢复圣约和平安(四十六-五十一章);
A1. 拆毁的结束和建立的开始(五十二章)。
第二种分法:分为两个部分
一·神对犹大的审判(1-45章)
1. 耶利米蒙召
2. 耶利米指责犹大的罪恶
3. 耶利米预言犹大灭亡
4. 耶利米指责犹大的领袖
5. 神应许犹大复国
6. 神预言的审判终于临到
耶利米指责君王、假先知及在圣殿和城门口犹大人的罪,但他们无动于衷,令耶利米灰心丧气,痛苦难言,并怀疑自己所做的是否有用。其实,要向这批人宣讲如此令人沮丧的信息真是不容易。我们同样也有责任向这个沉沦的世界宣告:继续沉溺于罪恶生活的人必受永远的惩罚。看见人们反应冷淡我们不免也会心灰意冷,但仍要竭力告诉别人罪的结果和神应许的盼望。只讲人爱听的信息,就是对神的信息不忠实。
二·神对列国的审判(46-52章)
1. 对外邦列国的预言
2. 耶路撒冷沦陷
耶利米亲眼目睹自己的预言一一应验,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耶路撒冷的沦陷。这些都是人犯罪招致的后果,不肯认罪悔改的人必为自己招致最后的审判。
愿神带领我们对《耶利米书》的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