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查经之二十四 两筐无花果
作者:崔姊妹
2024-10-13  

 

经文:耶利米书24:1-10

本章的异象发生于主前597年,也就是“巴比伦王第八年”(王下24:12)。神宣告前两次被掳的百姓必如好无花果蒙看顾,而那些庆幸留在本地的犹大人则如坏无花果要惨遭厄运。

主前605年,也就是“约雅敬第四年,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元年”(25:1),先知耶利米已经不断宣讲神的审判二十三年,但百姓却始终“没有听从”(25:3),反而惹神发怒、“陷害自己”(25:7)。因此,神宣告“这些国民要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25:11)、接受管教。就在这一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在迦基米施战役中打败了埃及和亚述联军,第一次入侵犹大,掳走了约雅敬(代下36:6)和部分贵族(但1:1-2、6)。后来约雅敬被放回犹大,服事巴比伦三年(王下24:1),犹大从埃及的藩属国变成了巴比伦的藩属国。

主前601年,尼布甲尼撒与法老尼哥在埃及小河再次对决,双方伤亡惨重、不分胜负,巴比伦军队退回国内重整旗鼓。这时,约雅敬不听先知耶利米的警告,乘机投靠埃及、背叛巴比伦王(27:9-11;王下24:1)。主前598年,尼布甲尼撒卷土重来,第二次入侵犹大,此时约雅敬刚刚去世、他儿子约雅斤即位(王下24:6),次年约雅斤、太后和一万多社会精英被掳巴比伦(王下24:14-16),约雅斤的叔叔西底家被尼布甲尼撒立为傀儡王(王下24:17)。

耶利米书24章共有10节,分成三段:1-3节两筐无花果;4-7节神看顾被掳去的犹大人如好无花果;8-10节剩下的百姓如坏无花果。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两筐无花果》。

1.两筐无花果:(耶利米书24:1-3)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将犹大王约雅敬的儿子耶哥尼雅和犹大的首领,并工匠、铁匠从耶路撒冷掳去,带到巴比伦。这事以后,耶和华指给我看,有两筐无花果放在耶和华的殿前。一筐是极好的无花果,好像是初熟的;一筐是极坏的无花果,坏得不可吃。于是耶和华问我说:“耶利米你看见什么?”我说:“我看见无花果,好的极好,坏的极坏,坏得不可吃。”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掳走“耶哥尼雅和犹大的首领”是当作人质,也防止他们再次叛乱;掳走“工匠、铁匠”则是为了在巴比伦大兴土木。尼布甲尼撒是位高级建筑师。这事以后,神让耶利米看见两筐无花果的异象,这两筐无花果放在耶和华的殿前:一筐是初熟的极好的无花果;一筐是极坏的不可吃的无花果。

以色列的无花果初熟于春末,夏天才有大量的收获。“春季初熟的果子”(何9:10)、“夏令以前初熟的无花果”(赛28:4),被视为上好的美味,是律法规定献给神的礼物(申26:10)。这个异象中“有两筐无花果放在耶和华的殿前”,都是献给神的礼物;但第一筐是符合律法的“初熟之物”(出23:19),而另一筐则是用“坏得不可吃”的无花果冒充初熟的果子。神要用这两筐无花果来比喻那些被掳以及留在本地的犹大人。

2.神看顾被掳去的犹大人如好无花果:(耶利米书24:4-7)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被掳去的犹大人,就是我打发离开这地到迦勒底人之地去的,我必看顾他们如这好无花果,使他们得好处。我要眷顾他们,使他们得好处,领他们归回这地。我也要建立他们,必不拆毁;栽植他们,并不拔出。我要赐他们认识我的心,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 神,因为他们要一心归向我。”

5节“被掳去的犹大人”,指第一次和第二次被掳的百姓。从表面看,他们是被巴比伦人掳走的,但神却说“是我打发离开这地到迦勒底人之地去的”。虽然神交出了他们,神“必看顾他们如这好无花果,使他们得好处,领他们归回这地。”神也应许建立、栽植他们,且要赐给他们认识神的心,能够知道神是耶和华,一心归向神。他们所承受的,将是圣约所宣告的恢复(申30:1-8)。“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7节;7:23;11:4;24:7;30:22;31:1、33;32:38),这是圣约的应许(利26:12)。

先知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是第一批被掳的(但1:1-2、6),而先知以西结则在第二批被掳的人中间(结1:1-2),这些先知都受到了巴比伦人的尊重。犹大王约雅斤被掳三十七年以后,也受到巴比伦王抬举恩待(王下25:27-30)。这些百姓被掳的时候是悲惨的,但经历了短暂的痛苦之后,不但生活蒙恩待(拉2:65-67),而且灵里被唤醒、一心归向神,七十年后回归的百姓再也没有参与偶像崇拜。他们之所以能在被掳之后痛定思痛、幡然悔悟,是因为神定意要“建立他们,必不拆毁;栽植他们,并不拔出”(7节)。

在犹大被掳之前,在耶路撒冷有圣殿、有献祭、有律法,但百姓就是不肯诚实敬拜神。现在神管教他们,也必负责改变他们、“领他们归回这地”(6节)。被掳的百姓没有先知,神就从他们中间兴起先知但以理和以西结;被毁的耶路撒冷没有圣殿,神就拣选约雅斤的孙子所罗巴伯重建圣殿;重建之后的圣殿没有律法,神就呼召文士以斯拉恢复律法。神的“拆毁”是为了“建立”、“拔出”是为了“栽植”,所以祂会亲自在被掳的百姓心中动工——“我要赐他们认识我的心,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因为他们要一心归向我”(7节),而这些都是他们从前自己不愿意做的(4:4)。

3.剩下的百姓如坏无花果:(耶利米书24:8-10)耶和华如此说:“我必将犹大王西底家和他的首领,以及剩在这地耶路撒冷的余民,并住在埃及地的犹大人都交出来,好像那极坏、坏得不可吃的无花果。我必使他们交出来,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遭遇灾祸;在我赶逐他们到的各处成为凌辱、笑谈、讥刺、咒诅。我必使刀剑、饥荒、瘟疫临到他们,直到他们从我所赐给他们和他们列祖之地灭绝。”

在劫后余生、留在家乡的百姓看来,“被掳去的犹大人”固然是悖逆受罚的,但他们却是蒙恩宠的例外。他们看待被掳的弟兄,就像有些信徒看待被管教的肢体,一面用怜悯与鄙视交织的目光看待别人,一面庆幸自己的“属灵”,觉得自己更有把握倚靠圣殿、圣城和外交斡(Wo)旋,所以越发质疑先知的预言、越发拒绝“出去归降围困你们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21:9)的劝诫。但神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决:这些盲目乐观的百姓只是冒充的初熟果子,是极坏的无花果,并不蒙悦纳。

“犹大王西底家和他的首领,以及剩在这地耶路撒冷的余民,并住在埃及地的犹大人”(8节)很快就会在巴比伦的第三次入侵中被掳(王下25:11),投降亚扪人的以实玛利和十个犹大人刺杀了巴比伦王任命的犹大省长基大利,剩下的余民担心遭到巴比伦人的报复,所以不顾先知的警告、挟制耶利米逃往埃及(41-43章;王下25:25-26),最后全部从神“所赐给他们和他们列祖之地灭绝”(10节)。从表面看,是因为巴比伦势力强大,反巴比伦联盟外强中干,“犹大王西底家和他的首领”又一意孤行,所以独立运动功亏一篑;但神却宣告:是“我必使他们交出来,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遭遇灾祸”(9节)。神不但要主动交出百姓,而且掩面不看顾他们,“好像那极坏、坏得不可吃的无花果”(8节),任凭他们在被赶逐到的各处“成为凌辱、笑谈、讥刺、咒诅”(9节)。他们所承受的(9-10),将是圣约所宣告的刑罚(申28:36-37)。

神把这两筐无花果摆在世人面前,“一筐是极好的无花果,好像是初熟的;一筐是极坏的无花果,坏得不可吃”,是要向世人显明祂的管教法则。在神的眼里,人人“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罗3:12),前两次被掳的百姓并不比剩下的余民更加顺服、正直。因此,这两筐无花果并非代表人的败坏程度,而是比喻神在被掳百姓身上的工作——祂要拣选一些百姓,“看顾他们如这好无花果,使他们得好处”(5节),把暂时有损的变为有益的;却要“撇弃”(23:33、39)一些百姓,“好像那极坏、坏得不可吃的无花果”(8节),把人自以为有益的变为有损的。

神把百姓分为两类,但划分的标准却不是根据百姓是否认罪悔改,因为他们都是屡教不改、悖逆受罚的;也不是根据他们是否顺服管教,因为他们都是走投无路、无奈被掳的。神划分两筐无花果的标准,乃是根据神在他们身上的计划;而神的计划就像“窑匠弄泥”(18:6),完全是根据窑匠的主权,并不是根据泥的配合。

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