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查经九 两种筵席
作者:崔姊妹
2024-08-16  
箴言9:1-18
箴言9章终结了箴言的第一部分教训,显出人生的二者取一的经验。在两个唱对台戏的智慧宴(1-6)与愚昧宴(13-18)的对照邀请中,两者都拟人化成为分庭抗礼的女主人,各自邀请客人来赴宴。她们的邀宴被一段有趣的插曲(7-12)分开。有些学者认为这段插曲应该属于箴言的下一段,阴差阳错地被放置在此,故须挪到全章的末了。然而仔细再读之下,却正好作为本章及第一部分的震撼人心的高潮。
箴言9章写到两种妇人——智慧妇人与愚昧妇人,她们都摆设了筵席来招待人。箴言9章是智慧第三次呼召人,第一次在(1:20-33);第二次在8章,接续第8章“门”(8:34)的比喻,把智慧拟人化为一位殷勤的女主人,在城中邀请愚蒙人赴宴(3-6节);用智慧和愚昧的两个筵席,呼召人在祸福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本章明显地分为三段,每段六节,结构非常整齐:1-6节智慧宴请人,供应生命;7-12节不同的选择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13-18节愚昧宴请人,导致死亡。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两种筵席》。
一、智慧的筵席(1-6)3
1.智慧设摆筵席:(箴言9:1-2)智慧建造房屋,凿成七根柱子,宰杀牲畜,调和旨酒,设摆筵席。
在前面我们看到“智慧女神”以街头布道家的姿态出现(1::20-33,8:1-21),如今她却以和蔼可亲的女主人来面对世人。作者把智慧拟人化,她建造房屋,“凿成七根柱子”,意味着这座房子不仅很大,而且很结实,可以容纳许多宾客。在圣经中,“七”是完全数。“宰杀”牲畜指宰杀牛、羊等洁净的牲畜(利11章)。“调和旨酒”原文是“混合酒”,意思是用香料调制的美酒。设摆了一场盛大的筵席,准备邀请愚昧人来赴筵。
智慧的房屋为“适于居住的人间世,”她本身是“联系的力量,”在耶和华的创造大功中为理智的建设性能力。在旧约诗歌里面,世界在其他地方被比喻表现为房屋,有根有基(8:29;诗104:5),有房角石(伯38:6),有柱子将世界立在其上(撒上2:8),上面再有天空或穹苍(创1:6-8;伯26:11),天空上还有窗子(创7:11)。
2.呼唤愚蒙人赴筵:(箴言9:3-4a)打发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处呼叫,说:“谁是愚蒙人,可以转到这里来!”
“打发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处呼叫”原文是“打发使女出去在城中至高处呼叫”。“愚蒙人”原文是“单纯、天真 ”,意思是头脑简单、容易被骗的人。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之。”苏格拉底说“我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承认无知是获得判断力的开始,只有认识到自己无知、承认自己天真的人,才会响应邀请,前来赴筵。而那些拒绝接受智慧邀请的人,是因为内心存在虚妄的优越感,结果却是无法脱离无知。所以苏格拉底把不知道自己无知的人叫做“双倍的无知 Double ignorance”,而富兰克林把虚心的伟人称为“加倍的高贵 Twice honourable”。
3.呼唤无知的人赴筵:(箴言9:4b-6)又对那无知的人说:“你们来,吃我的饼,喝我调和的酒。你们愚蒙人,要舍弃愚蒙,就得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
箴言9章出现了两次无知的人(4,16)。在圣经上,共出现9次“无知的人,”除了这里的两次外,其它七处:(箴言15:21)无知的人以愚妄为乐;聪明的人按正直而行。
(箴言17:18)在邻舍面前击掌作保乃是无知的人。
(马太福音7:26)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路加福音11:40)无知的人哪,造外面的,不也造里面吗?
(路加福音12:20)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路加福音24:25)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
(哥林多前书15:36)无知的人哪,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综上所述,无知的人就是以愚妄为乐、随便为人作保、听见主的话却不去行的人、自欺欺人的人、只为今生做打算的人、信心迟钝的人等。
智慧呼唤这些无知的人来享受智慧为他们预备的饼和酒。“饼”为人的生命提供营养,“酒”给人带来喜乐,“吃我的饼,喝我调和的酒”,就是把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生命和喜乐,成为生活的习惯。“来、吃、喝”提醒我们(赛55:1-5)和(约6:35)回应主的邀请,劝人受恩归道,现在就可决定响应。饼和酒是举行圣餐的时候所必用的两样东西:(马太福音26:26-28)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
当年,当亚伯兰杀败四王凯旋回来时候,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创世记14:17-18)亚伯兰杀败基大老玛和与他同盟的王回来的时候,……又有撒冷王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
好习惯永远是个好老师,坏习惯固然难改,好习惯也不容易忘记。真智慧并不是记住《箴言》的字句,而是养成明智选择的习惯,以后这习惯就能“给行为纯正的人作盾牌”(2:7),使人“日子必增多,年岁也必加添”(11节)。所以莎士比亚说:“习惯可以是个魔鬼,也可以是个天使,它能让你习惯于不假思索地行善或作恶 Habit can be a devil or an angel: it can get you used to doing either good or evil without thinking about it”,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培根)。如约瑟会不假思索地拒绝主母的诱惑(创39:7-10)。
愚蒙人要舍弃愚蒙,就得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要走光明的道”原文是“要走有洞察力的道”。(以弗所书5:9)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诚实。闭塞的环境会滋生狭隘的思想,黑暗的道路会让人失去正常的判断力。
二、两种选择两种结果(7-12)2
本段经文是一段有趣的插曲,乍看之下,似乎好像是突如其来的不相关之“扩充箴言”,与上下两段经文(1-6、13-18)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就是在这种针对智慧与愚昧邀宴的夹缝中,娓娓细述两种遭遇的不同后果,正好给世人有一平心静气的机会来作抉择。
1.不要责备与要责备的人:(箴言9:7-9)指斥亵慢人的,必受辱骂;责备恶人的,必被玷污。不要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责备智慧人,他必爱你。教导智慧人,他就越发有智慧;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
“亵慢人”原文是“轻蔑、嘲讽”,指傲慢、愤世、凡俗的人。(箴言21:24)心骄气傲的人名叫亵慢;他行事狂妄,都出于骄傲。“恶人”原文是“邪恶的”,指抵挡神的人。这里,作者告诉我们指斥亵慢人的结果是“必受辱骂,”因为他们不会听从智慧的指斥。而责备恶人的结果是“必被玷污。”因此作者教导人不要“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责备智慧人,他必爱你。”
智慧邀请了“愚蒙人”和“无知的人”(4),却没有邀请“亵慢人”和“恶人”。与自命不凡的“亵慢人”和“恶人”谈论智慧是徒劳的,因为他们的愚昧并非因为缺乏事实或理性的分析,而是因为无知地陶醉于某种优越感,不愿承认自己已经被愚弄;所以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为自己辩解,因为被骗的“亵慢人”和“恶人”都会替他们圆谎。因此,“指斥亵慢人的,必受辱骂”,再多的证据也无法说服他们,要让他们相信自己被骗了,要比骗他们更难。他们可以原谅别人的错误,但却不能容忍别人的正确(7-8节),尤其是别人的正确证明自己愚昧的时候,所以“责备恶人的,必被玷污”。他们只在反对别人的时候才高举自由,但却容不得别人批评自己的自由,所以“不要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只有懂得自己有限的“智慧人”,才会接受教导和劝勉,并且“增长学问”、进而“越发有智慧”。因此,一个人越是愚昧,越少受责备;越是有智慧,越多受责备;“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太25:29)。
“教导智慧人,他就越发有智慧;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因此,人若懂得自己的有限,智慧就可以不断增长;但要认识自己的有限,首先却需要相当的智慧,这是一个悖论。但“在人这是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太19:26)。
2.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箴言9:10-12)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你藉着我,日子必增多,年岁也必加添。你若有智慧,是与自己有益;你若亵慢,就必独自担当。
9节是全部箴言的中心节,“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也出现在其它三个地方:(约伯记28:28)他对人说: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诗篇111:10)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聪明人。耶和华是永远当赞美的!(箴言1:7)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这个开端是神的主动拣选和感动。“开端”原文的意思是“首先、起头、最重要的部份”。“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人跪下来祷告的时候,比站在最高的山上踮着脚所看见的更多。神是世界的创造者和管理者,真智慧只能从神而来,人无法靠自己开悟;真智慧只能靠神活出,人没有能力知行合一。寻得智慧,“就寻得生命”(8:35);但要寻求智慧,生命首先要被改变;因为只有“敬畏耶和华”的人,才有可能领受神所启示的智慧,并且顺服神的旨意、作出明智的选择。
“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可译为“对至圣者的知识就是洞察力”。“至圣者”指神自己,“聪明”原文是“洞察力、理解力”。“认识”原文就是“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1:7)中的“知识”,意思是“知识、洞察力、智慧”,与“分别善恶”(创2:9、17)的“分别”是同一个词,在圣经中也被译为“知道”(伯10:7)、“认识”(赛53:11)、“明白”(赛58:2)。“知识”包括两个要素:首先是知道一件事、或者知道去哪里找;其次是懂得如何分辨。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并非高深莫测的道理,而是神的百姓应当具备的常识(申4:6;诗110:10),但常识却并非人人都有。今天,人人都需要常识,但却并非人人知道自己缺乏常识;那些有常识但没受过高等教育的“愚蒙人”,比受过高等教育却没有常识的“亵慢人”更有指望。
“你藉着我,日子必增多,年岁也必加添。”是说人藉着智慧可以延年益寿。
“你若有智慧,是与自己有益;你若亵慢,就必独自担当”意思是人应当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错误选择的代价由别人来付,随便选择很容易,坚持错误也很容易。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影响到那些爱自己的人(10:1;15:20,27:11;29:3),因为“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6:2),但最终神还是要“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加6:5),因为“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2:6)。
12节可能是全本圣经里个人主义色彩最浓厚的经文。突出于此,正好显出个人选择智慧或愚昧的后果。
三、愚昧妇人的筵席(13-18)3
13-18节拟人化的愚昧,正与1-6节象征雍容华贵的主妇成对比;这“愚昧的妇人”是喧嚷、无知、无耻的象征。
1.愚昧妇人的愚蒙:(箴言9:13)愚昧的妇人喧嚷;她是愚蒙,一无所知。
作者写到智慧的妇人时说她“建造房屋,宰杀牲畜,设摆筵席。”然后打发使女去邀请人赴筵。愚昧的妇人“愚昧”原文是“愚蠢”。“愚蒙”原文是“单纯、天真”。这两个词原文在圣经中都只在此出现过一次。
愚昧妇人的出现是与“喧嚷”与“一无所知”相伴的,她并没有像智慧妇人那样去下功夫、下代价地预备筵席。
2.呼叫愚蒙人赴筵:(箴言9:14-16a)她坐在自己的家门口,坐在城中高处的座位上,呼叫过路的,就是直行其道的人,说:“谁是愚蒙人,可以转到这里来!”
愚昧的妇人坐在自己的家门口,也“坐在城中高处的座位上”指愚昧以最有权威的教师自居(太23:2)。愚昧的妇人呼叫的是所有过路的人,就是直行其道的人,好让他们转到自己这里来。16节与4节话语完全一样,只是出于不同人的口,也使得意思完全相反。
3.呼叫无知的人赴筵:(箴言9:16b-18)又对那无知的人说:“偷来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饼是好的。”人却不知有阴魂在她那里;她的客在阴间的深处。
“偷来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饼是好的”:当初夏水变质了,井枯干了,水就变得非常珍贵,有时也就被人偷喝。住在干燥土地上的人,可能会干渴欲死,就是牛羊也可能因缺水而死亡。在近东的许多城市中,水是在市场的地方出售(申2:6)。在欧美水源富足的地方,没有人会想去偷人家的水;然而在阿拉伯和圣经地域里,特别是在干旱的时候,井枯泉干,一水难求,口渴的人只好铤而走险去偷人家的水。通常水被贮放在皮袋里,挂在帐篷的柱子上。因为太稀罕,只能给小孩子喝,大人只好口渴着睡觉。偷来的水是甜的,与偷的人有关,他口渴欲死,一旦得到水的滋润,就觉舌下生津,甜美无比,何况又是白白得来的。以吃喝来隐喻性欲的放纵,可参(5:15、20,30:20;歌4:13-15)。
这两句话特指偷情──那些忽略了自己的发妻,却与他人的妻子陈仓暗渡,而满足自己情欲的人。任何偷来的或骗来的东西,刚一尝试,都是甜的,这种心理正合了俚俗所说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香窃玉,虽然尝到了“罪中之乐”的甜头,但迟早就会变为苦涩的味道。
在东方那些旅客在路上尽量保存食物,以备不时之需。按照东方人的习惯,当吃饭的时候,周遭的人见者有分,必须邀请他们一同来共食。因此,有些人为了避免别人“分我一杯羹”而不够吃,只好自己躲着吃。也就是他们不坐着吃,却是边走边吃,而把饼藏在衣服下面,免得被人看见。另外一些食物还藏在头巾或腰带里。暗中吃饼觉得好吃,是因为周遭的人没得吃,而自己却“得天独厚”。饼在路上很少,故觉得好吃;但饼一多,就不觉得好吃了。这真是“物以稀为贵”的心理。
“人却不知有阴魂在他那里,他的客在阴间的深处”指愚昧人请客的客厅是坟墓,没有人进入那里而可以得到逃脱的。智慧的恩赐是永生,愚昧的效果却是死亡。阴魂指在阴间里生存的阴魂不散的死人(参伯3:13-19;诗88:5、10,115:17;赛14:9-11)。古代的巫师声称能够代表活人与死人交通(撒上28:6-15;赛8:19)。
“偷来的水、暗吃的饼”都是比喻淫乱。“偷来”和“暗吃”的原文都是复数,表明偷的来源很多。真理只有一个,谬误却有许多;智慧的筵席只有提供供应生命营养的“饼”和使人满足喜乐的“酒”(5节),愚昧的菜单上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择,好让愚昧人感觉眼花缭乱,“我的人生我作主”,却忘了所有的选择都在同一份叫做“愚昧”的菜单上。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快餐文化的时代,提供选择成为掩盖内容拙劣的一个好办法,只要能让消费者享受在许多选项(Options)之间挥斥方遒的快乐,他们就很容易忘记最终拿到的都是对身体有损无益有毒的垃圾食品。
当智慧设摆筵席的时候,愚昧也起来模仿。两者都邀请“愚蒙人”,表面听起来都一样,都是说“谁是愚蒙人,可以转到这里来”(4、16节)。但智慧是殷勤地“打发使女出去”(3节),主动寻找人;愚昧却是懒散地“坐在自己的家门口”,愿者上钩。智慧精心预备了筵席(1-2节);愚昧却不做任何准备,反而建议人食用“偷来的水、暗吃的饼”,因为那样会让人觉得更加新鲜、更加刺激。智慧是让宾客“得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6节);愚昧却是让宾客付出死亡的代价(18节;罗6:23),在地狱消化他们在世所偷吃的东西。人的悲剧在于,假象往往比真相看起来更加靠谱,愚昧常常比智慧听起来更加悦耳;谎言都有足够的理由,但真理未必能通俗地解释。
(箴言1-9章)是父亲的训诲(1:8),也是本书的序言。这个序言以智慧和愚昧的两种邀请结束,而本书接下来所有的箴言,都是让人在智慧和愚昧、生命与死亡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人生的旅程不必跑赢什么人,但要选对当跑的路线;未必赢在起跑线上,但却不能倒在错误的终点;选择“当跑的路”(提后4:7)固然不容易,坚持“跑尽”(提后4:7)更是难上加难。但神并没有让我们倚靠自己奔跑,而是赐下真智慧,“给行为纯正的人作盾牌,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护庇虔敬人的道”(2:7-8)。父亲的训诲以“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1:7)开始,又以“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9:10)结束,表明“敬畏耶和华”才有可能作出明智的选择,这是本书一切箴言的根基、起点和目标。
智慧与愚昧分别以女主人的姿态出来邀宴:智能大声疾呼,以神圣教训的食物和饮料款待,呼朋引友,提供德性和生命(1-6);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的愚昧,则提供偷来的饼和水,以欺骗和邪僻飨客,慷他人之慨,最后使得一众人客同归于尽,导至灭亡(13-18)。
在这一场对台戏的当中,善恶对决,是非分明。取舍全在一念之间,因此人的品性乃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要为自己终极的命运负完全的责任!这项真理夹在两种不同的邀请之间,正见其举足轻重的分量(7-11)──你若有智慧,得益的是你自己;你若拒绝智慧,吃亏的也是你自己(12)。
好评:
约瑟的梦
2024-08-15
饼的故事
2024-08-15
新约中的刺
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