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约1:43-51
在三福音书中,都记载了耶稣拣选使徒的故事:(太10:1-4)、(可3:13-19)与(路6:12-16),可见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当时跟随耶稣的千万人中,耶稣只拣选了十二个人作使徒,其中必有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与借鉴的地方。我们已经学习了两对兄弟,我们再来看腓力与巴多罗买《十二使徒——腓力与巴多罗买篇》。
一、福音书上的腓力
“腓力”的意思是“深爱,爱马者。”除了耶稣的使徒腓力外,福音书上还记载了一个腓力,就是希律的兄弟腓力:
1.腓力作以土利亚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路加福音3:1)凯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丢·彼拉多作犹太巡抚,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亚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吕撒聂作亚比利尼分封的王……
施洗约翰出来传道时(约三十岁),是凯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丢·彼拉多作犹太巡抚,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亚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
2.希律霸占了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马太福音14:3-4)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里。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
这个腓力的妻子是希罗底,他们共同生下一个女儿撒罗米。后来,希律去罗马的时候,勾引希罗底,希罗底就离弃了亲夫,转嫁给希律。希律因而受到施洗约翰的指责,后来,希罗底乘希律生日,谋杀了施洗约翰。
二、耶稣呼召腓力和拿但业
(马太福音10:3)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
“巴多罗买”意思是多罗买的儿子,战争之子。前三卷对观福音书中,常将腓力和巴多罗买的名字连在一起,因此许多解经家认为拿但业就是巴多罗买。
1.耶稣呼召腓力:(约翰福音1:43-44)又次日,耶稣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见腓力,就对他说:“来跟从我吧!”这腓力是伯赛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
使徒约翰是个特别注重时间的人,他写了施洗约翰在祭司和利未人面前为主作见证(约翰福音1:19-28)的第二天,又在众人面前见证耶稣是神的羔羊(约翰福音1:29-34);第三日,施洗约翰把耶稣介绍给门徒约翰与安得烈,他们就跟随了耶稣(约翰福音1:35-39)。安得烈把哥哥西门带到了耶稣面前(约翰福音1:40-42)。又次日就是第四日,耶稣呼召了腓力,腓力就跟随了耶稣。这腓力是伯赛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可能也是渔夫。
2.腓力找着拿但业:(约翰福音1:45-49)腓力找着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拿但业对他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腓力说:“你来看!”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拿但业对耶稣说:“你从哪里知道我呢?”耶稣回答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拿但业说:“拉比,你是 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约翰福音1:40-42)听见约翰的话跟从耶稣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 ,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
安得烈跟从耶稣,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把“遇见弥赛亚了”好信息告诉他,把他领去见耶稣。腓力蒙主呼召归主后,认识到了耶稣就是“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就先找着好友拿但业,把这一好信息告诉他,只因腓力介绍时说“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拿但业就甚是反感“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腓力不再解释,而是把他带到了耶稣面前。拿但业听到耶稣的话后,立即认信“你是 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腓力和巴多罗买可能是弟兄,他们两个的名字总是同时出现:(马可福音3:18)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路加福音6:14)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又有雅各和约翰,腓力和巴多罗买。
三、腓力的故事
1.腓力的无奈:(约翰福音6:4-7)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
此时耶稣来到加利利海东北岸伯赛大附近,腓力是伯赛大人。这里离附近的乡镇并不太远,这些人可以回家吃饭,少吃一顿也没有问题。但主耶稣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与其说是为解决人们身体的需要,不如说是逼着门徒们转向祂,认识并经历这位满有怜悯和能力的主。在十二门徒中,主耶稣单单问腓力,可能因为腓力的家乡是伯赛大,熟悉这一带的情况。
“祂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但主耶稣却问腓力,“是要试验腓力”。祂也常常这样问我们,“是要试验”我们,显明我们对祂的认识和信心如何。“试验”并非因为主耶稣不知道腓力的内心,而是要把腓力的真实内心向他自己显明出来。腓力看到人如此之多,就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二十两银子”原文是“二百个得拿利乌(Denarius)”,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是一个得拿利乌(太20:2),这是一笔需要工作大半年才能赚得的巨款。当人承认自己的“不能”的时候,神就显出祂的“能”,借着神的“能”来证明耶稣是神的儿子。腓力却忘记了求助与他同在的耶稣。
2.腓力去告诉安得烈:(约翰福音12:20-22)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腊人。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
腓力的老家“伯赛大”靠近希腊人聚集的低加坡里地区(太4:25),这些希腊人找腓力,可能他们认为“腓力”是个希腊文名字,他又是伯赛大人,所以会比较接纳他们。主耶稣降生时,有外邦人特来拜祂(太2:1-12),在祂临上S字J之前,又有外邦人来求见,显明祂乃是全人类的救主。
安得烈和腓力是同乡(1:44),“安得烈”也是个希腊名字。他们一起去将希腊人的请求告诉主耶稣,可能因为他们不确定主耶稣是否愿意与外邦人打交道(太10:5-6,15:22-24)。腓力
3.腓力的请求:(约翰福音14:8-10)腓力对他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
许多信徒也常和腓力一样,虽然感到有主的“同在”,却“还不认识”与我们同在的主。因为若不是神使我们的“灵魂苏醒”(诗23:3),人就是天天对着主,也不可能认识祂。因此当耶稣把他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告诉门徒时,腓力就希望能亲眼看见父,他就知足了。耶稣就告诉他:主耶稣与父神合而为一,任何人见了主耶稣,也就见到了神性所有的美德。主耶稣“所做的事”乃是住在他“里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所以是父神差祂来人间的证据(5:36),是祂是基督的证据(10:25),也是祂在父神里面、父神也在祂里面的证据(10:37-38)。
耶稣升天后据传腓力也和其他使徒一样,四处传道,在小亚细亚的希拉波立,带领许多信奉蛇神的人信主,毁坏蛇神的偶像,遂触怒官员与以迷信牟利的祭司,而将他下狱,施以酷刑,最后被倒钉S字J而死。
四.拿但业(巴多罗买)
这个拿但业是被主称赞的“真以色列人,心里是没有诡诈的。”他有敬虔的生活,“在无花果树底下”犹太人经常在无花果树下祷告、默想。为人正直、善良、公义、圣洁,坦率诚朴,口直心快。知错就改,他听见耶稣的话,就立即改变了自已错误的认识,认信“你是 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这一称赞不仅体现了耶稣对拿但业个人品质的认可,也揭示了“真以色列人”的深层含义——即那些心灵纯净、没有诡诈、真诚信仰神的人。拿但业因其直率和诚实,得到了耶稣的高度评价,这也成为我们基督徒在信仰道路上应当追求和效法的榜样。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主耶稣称赞拿但业为真以色列人,这是对拿但业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所有信徒的期许和勉励。愿我们都能像拿但业一样,保持心灵的纯净和真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以色列人。
拿但业忠心跟随主耶稣,耶稣复活升天后,他在犹太国外多处传道和行神迹,巴多罗买前往亚美尼亚和印度传教。他和圣犹达(Judas Thaddaeus)被视为将基督教带到亚美尼亚的使徒,深受亚美尼亚人尊崇,被尊为守护圣人。据说他还曾将《马太福音》译成多种语言,为信仰传播作出卓越贡献。曾到印度、亚美尼亚等地传道,以后则进而到了中国。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早在301年,其国王特拉达三世下诏,将基督教立为国教,比罗马早了近百年。亚美尼亚基督教有着独特教义,与拉丁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不尽相同。
拿但业最后在亚美尼亚被异教徒棍打、倒钉S字J、再用刀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