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上帝“后悔” ——以《创世记》6章6节为例
作者:江苏 逯镜
2024-11-18  

 

经文:创6:6

上帝是超越时间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宰,指明将来的事。人对于上帝属性的认识来源于上帝藉着圣经和宇宙万物对人的启示,如上帝的自有永有、永恒不变、全知全能、怜悯信实、慈爱圣洁等。圣经说“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19-20)上帝将聪明智慧赐予人,使人以此来认识上帝。

圣经说:“上帝非人,必不致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致后悔”(民23:19)。正是对上帝永恒不变属性的描述。然而圣经又多次提及上帝“后悔”,这二者似乎是相互矛盾的。难道上帝也会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错误吗?在上帝未造人时,已知晓人以后会犯罪,然则《创世记》6章6节“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该如何解释呢?上帝既是永恒不变,何以会后悔呢?上帝“后悔”到底有何种含义呢?笔者以《创世记》6章6节为例,尝试论述上帝“后悔”的真意。

一、《创世记》6章6节的内容和背景

《创世记》前几章记载了世界的起源以及人类罪恶的开始,古教父认为《创世记》前几章的内容对基督信仰神学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比旧约其他部分都要深远。受造界藉着上帝的道从虚无进入存在,成为某种“甚好”(创1:31)的事物。{1}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受到蛇的引诱,偷吃禁果,自此,罪就进入了上帝所创造“甚好”的世界。上帝原本的计划是要人类生养众多,治理土地,以及管理各样动物,但是因为罪的产生,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罪从亚当和夏娃的家庭开始蔓延,超越家庭,蔓延到社会。随着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罪一直沿传下去。

亚当被造时是义的,但他离开上帝堕入罪恶之中。跟着该隐的一代也反叛上帝,谋杀了跟从上帝的亚伯。之后上帝以塞特代替亚伯,叫塞特的后代发展成为跟从上帝的系列,好比该隐的后代发展成不敬畏上帝的系列一样。但是现在敬虔的塞特系列与不敬虔的该隐系列通婚了,形成一面倒向不敬虔的局面。{2}

塞特的后裔与该隐的后裔混居,使得更多人陷在罪恶之中。人娶妻不是因为对方的美德,只是因为美貌,结果就是人的不敬虔导致罪恶严重泛滥。塞特的后裔深受世俗主义的影响,整个生活脱离上帝的掌管。从亚当和夏娃希望与上帝同等,到挪亚时代人的思想行为全然败坏。此时人的罪恶并非一时的堕落,而是根深蒂固持续的罪,不单是行为上的罪,更是思想上的罪。加尔文根据堕落后人类的普遍罪性,提出“人类完全堕落说”,主张堕落的人已被罪污染,靠自身行不出属灵的善行。

《创世记》1章中宣告人类要“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但是6章中充满这地的竟是“强暴”。环顾人类,上帝的结论是他们邪恶得无药可救,每一个人的思想都趋向罪。当我们将《创世记》1章31节“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和6章5节“耶和华看见人在地上的罪恶很大”进行比较时,会发现这两处经文形成了强烈对比。上帝看到人类的罪恶,心中忧伤,“后悔”创造人类,打算毁灭地上所有的人类和走兽、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昔日,上帝赋予人类生命气息,现在他要毁灭一切有生气的活物。

二、“后悔”的文本分析

圣经旧约原文主要为希伯来文,很多词语有其特别的语境和含义,不同于现在的语境,若要更精准的理解,需要依据圣经的文本来解读。“后悔”一词现在的语境中常常解释为对以前没有做或做错了的事情感到难以释怀,心中总是惦记着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去做或未做对,因此而产生的不断地埋怨和懊恼。但这样的解释并不适用于圣经中的上帝“后悔”。圣经多处所记载的有关上帝“后悔”“转意后悔”“不致后悔”或“绝不后悔”等字句,都另有其含义。

“后悔”原文可译为“遗憾、安慰自己、懊悔、惋惜、悲伤”,是拟人化的方式来形容上帝内心的“遗憾”。这不同于人因自身做错或未做所产生的后悔,乃是由于人的改变使上帝感到“遗憾”所产生的“惋惜”“悲伤”。圣经说,上帝“决不后悔”(撒上15:29),“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上帝是全知的,他早已预见这样的结局,但他仍然“忧伤”,显明人在上帝计划中的重要性。“忧伤 ”原文与女人生产儿女所受的“苦楚 ”(创3:16)字形相同,元音不同,读音和字义都相近,表明上帝与人一同承担了罪所带来的痛苦。

此外,“后悔”还含有忧伤、难过、怜悯、同情、停止、回心转意、不降祸、改换心志、取消判决……等等多方面的意思。例如以下几处内容:

(1)《出埃及记》中摩西求告上帝:“求你转意,不发你的烈怒,后悔,不降祸与你的百姓”(出32:12)。“于是耶和华后悔,不把所说的祸降与他的百姓”(出32:14)。在此摩西竟求上帝“后悔”,而上帝亦在尚未降祸与他的百姓之前因摩西的恳求而“后悔”,不降祸给以色列人。可见所谓“后悔”,实即“转意”“收回刑罚”的意思罢了,绝非恨错追悔之意。上帝常借用“后悔”一词,来表明他因人的过犯、悖逆,而改换其对待人之法则。为要施行慈爱,宽容人的罪,令人改过从善,免遭当受的报应或刑罚为是。{3} 当人因自身罪孽深重,遭遇患难、灾祸、危险、死亡之时,乃常迫切向上帝恳求怜悯,祈求上帝能更改心意,不把所说的祸降与他们。于是上帝就照人所求告的施恩怜悯,而行出回心转意的行动。

(2)《诗篇》中诗人在描述上帝的慈爱与怜恤时,也用“后悔”这个词:“为他们记念他的约,照他丰盛的慈爱后悔。”(诗 106:45)“照他丰盛的慈爱后悔”实即照他丰盛的慈爱而怜恤、不长久责备、转意的意思;完全是为人而发,不是因上帝发现自己的错失而追悔。

(3)圣经中所提到的上帝“后悔”,很多都不是“事后”的后悔,而是“事先声明”的后悔:“或者他们肯听从,各人回头离开恶道,使我后悔不将我因他们所行的恶,想要施行的灾祸降与他们。”(耶 26:3)这就和我们通常所用的“后悔”的意思完全不同。并且都常与“转意”连用,而其实际意义亦系指上帝转变其待人的法则而言。由此可见,《旧约》中论及上帝后悔的话大多数有其特殊的意义,不能照通常的意义来领会。{4}

每当上帝因人的犯罪悖逆而不得不按着人的失败情形“转意”另用适当的方法对待人时,上帝这种“转意”是带着为人极度忧伤难过的“转意”;或是人在受管教之后愿意回转离开罪恶,使上帝“转意”不再降祸而降福,圣经用一种特别的讲法来形容上帝的这种“转意”,这种讲法就是“后悔”。{5}

如此看来,《创世记》6章6节中的“后悔”也非现今意义的后悔,而是一种拟人法,把上帝比喻作人,像人一样的情感,“后悔”暗示上帝叹息,不是因为他做错事而难过,乃因人改变了,而他也同样改变了对待人的方式;他的行动相应地有所改变。{6} 其后,上帝在忧伤叹息中命挪亚造方舟,准备用洪水毁灭自己所创造世界,正是上帝“后悔”的行动表现之一。

三、正确解读《创世记》6章6节中上帝“后悔”

《创世记》6章6节“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这是圣经中第一次提到上帝“后悔”,这样拟人化的描述,使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上帝看见他们堕落时的感受。

人类的罪恶迫使上帝作出一个猛烈的回应──痛苦的义愤,心中忧伤。“上帝后悔造了人”这话表明了他的愤怒,但这并未暗示上帝的心灵是反复无常和混乱的,上帝不会像人那样后悔。{7} 上帝后悔造人在地上,并不意味着上帝为情绪所动,或者顺服于情感。上帝的道似乎带着人的情感说话,是为了使我们更完全更真实地领会圣经的意思。上帝不可能像人那样后悔自己所做的事,因为他对万物的判断是确定的,他也清楚预知万事。但圣经惟有使用这种属于人类的表达方式,才能帮助读者更加清楚地感知上帝的心意。并且上帝造人的初衷是让人享受他所预备的一切,上帝愿意人敬畏他,专心仰望他,能够持守圣洁,作合上帝心意的人。只是人悖逆犯罪,上帝就忧伤,他希望通过法则的改变使人能够回转,因此上帝命令挪亚造方舟,预备用洪水来毁灭世界,让人能够明白他的计划和作为。

“后悔”这希伯来词不是指上帝在意志上的改变,乃是他在情绪和态度上所产生的忧苦激情之表现;于是上帝忧伤地宣告审判:他必须除灭罪恶,将罪恶完全从地上抹去。上帝在决定一切工作的时候,在他本身并无后悔的;他所关心的是人,为要人听从上帝所吩咐的,改正行动作为,藉此使上帝后悔不将灾祸临到他们。{8} 上帝从起初创造的心意就是让受造界享受上帝所创造“甚好”的世界,当上帝从天上看见人在地上的罪恶很大时,上帝的反应是:“后悔”,这是为人的缘故心中忧伤,“后悔”并非上帝意志的改变,上帝的意志仍然是希望通过“后悔”使人能够理解并回转,从而继续享受上帝所创造“甚好”的世界。

上帝是不改变的,圣经多次提及上帝的永恒不变性。“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诗102:26-27)上帝所行的也不改变,“我耶和华说过的必定成就,必照话而行,必不反悔,必不顾惜,也不后悔……”(结24:14)在圣经中上帝很多次表明自己并非常人,必不致说谎,也不致后悔,一切都要照着他的话成就。这些肯定的语气更加确切地说明了上帝是不改变的,同样他的旨意也是不改变的。由此可见,毫无疑问地,上帝并不像人类。就算他们没有忠于所立的约,上帝仍然信守这约,因为上帝是不会改变的。{9} 与人类立下永约的上帝,通过“后悔”的行动以实现人类能够恢复立约的关系。

四、结语

永恒不变的上帝,在他自己并无后悔之事。所谓上帝“后悔”,决不能以人普遍观念所理解的来解读,因此上帝“后悔”不能简单地与人的后悔相提并论,更不能混为一谈。

上帝既是怜悯,也是公义,他愿意以怜悯来待人,但当人犯罪时,他从怜悯转到以公义来待人时,这个转换都在他本性中间,从人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后悔”。但上帝的最大属性是爱,上帝“后悔”也是源于此。“后悔”是上帝为要施行爱,以公义的方式挽回人的堕落。宣称“上帝是爱”就是说,爱是上帝的重要本质,而他所有的行动都是爱的行动。假如他创造,他是本于爱创造;假如他掌管,他是本于爱掌管;假如他审判,他也是本于爱而审判。一切他所作的都是他本性——也就是爱的表达。{10} 上帝“后悔”,他是本于爱而“后悔”,这也是他本性爱的表达。

通过对上帝“后悔”的解读,使我们更深体会上帝的心意。本段经文描绘的并不是一位神圣的审判者在发着烈怒;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失望的上帝内心的悲痛。{11} 通过圣经中上帝的每一个后悔,可以感受到上帝对人的爱,感受到当人在罪恶中上帝迫切希望人悔改的心,在他永恒的计划里他愿意每个人都转离恶行回到他的面前。上帝的惩罚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回转,得着上帝永恒的福分。上帝的后悔不是人观念中的后悔,它是上帝丰盛的慈爱和怜悯的彰显。

上帝的启示是渐进的,作为圣经成书千年后的读者,当我们对圣经进行分析诠释时,需要走进圣经世界,不能将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套用在圣经文本中,要尊重圣经文本本身。

脚注:

{1}安德鲁·劳斯:《古代基督信仰圣经注释丛书·创世记1-11章》,石敏敏译,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2008年8月,第13页。

{2}吴理恩:《研经导读丛书·创世记研经导读》,胡丽容译,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81年2月,第43页。

{3}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香港:浸信会出版社(国际)有限公司,1975年,第9页。

{4}陈终道:《研经丛书-圣经问题解答》,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82年1月,第161页。

{5}同上。

{6}邝炳钊:《天道圣经注释·创世记(卷一)》,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7年3月,第499页。

{7} 安德鲁·劳斯:《古代基督信仰圣经注释丛书·创世记1-11章》,石敏敏译,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2008年8月,第146页。

{8}丘恩处:《中文圣经注释·创世记》,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182页。

{9}普莱而:《圣经信息系列·约珥书、弥迦书、哈巴谷书》,校园书房出版社,2008年,第76页。

{10}冯国泰:《天道研经导读·约翰壹贰叁书》,何瑞清、余家宝译,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6年11月,第117页。

{11}罗伦·端纳:《创世记文学注释》,凌民兴等译,香港:环球圣经公会/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3年10月,第63页。

                                                                                                    本文选自《陕西基督教》2024年第3期

好评:
嘴唇的果子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