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约19:25-27,38-42
S字J,最能显明一个人生命的光景,显明人的软弱,耶稣预言门徒都要因他的缘故跌倒时,门徒都表示即使与他同死也不能不认他(太26:31-35)。然而,几个小时后,耶稣被捕时,门徒四散逃亡(太26:56);耶稣受审时,彼得三次不认主(太26:69-75)。正应验了那句话“凡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就是在这种黑暗掌权的情况下,依然有爱主的人,因着对主的爱,靠主刚强,站立得稳,“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一书 4:18)。”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耶稣受难时几个刚强的人》。
一、跟随耶稣到S字J下的妇女们
感谢神,在四福音书中,在圣灵的感动下,作者都记载了站在耶稣S字J下的妇女们,只有路加没有提名字:(路加福音23:55-56)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和他的身体怎样安放。她们就回去,预备了香料香膏。她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她们是最软弱、最无能的一群人,无力拯救耶稣,却默默地陪伴了耶稣在世上最后的一程,不仅跟随耶稣在S字J下,也跟随到耶稣的坟墓(死地),正是她们致死的跟随,使她们有幸成为耶稣受难与复活的第一批见证人。她们虽然没有彼得的豪言壮语:“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马太福音26:35)”,却用自已的行为诠释了这句话。
(马太福音27:55-56)有好些妇女在那里,远远地观看;她们是从加利利跟随耶稣来服侍他的。内中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又有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并有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
(马可福音15:40-41)还有些妇女远远地观看;内中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又有小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并有撒罗米,就是耶稣在加利利的时候,跟随他、服侍他的那些人,还有同耶稣上耶路撒冷的好些妇女在那里观看。
(约翰福音19:25)站在耶稣S字J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姐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
1.耶稣的母亲马利亚(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路加福音1:38)马利亚说:“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天使就离开她去了。
这是一位顺服的母亲,她还是童贞女的时候,就毅然接受了童女怀孕生子的艰巨使命。虽然她与耶稣有着特殊的关系:按着肉体说,他们是母子;接着灵里说,耶稣是她的主,她是主的使女。每当她以母亲的身份吩咐耶稣做某事的时候,耶稣都会提醒她,要她认识自已的位分——“我是主的使女(如约2:1-4)。”
马利亚也是一位坚强的母亲,耶稣被钉S字J时,她自已的心被刀刺透:(路加福音2:34-35)西面给他们祝福,又对孩子的母亲马利亚说:“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又要作毁谤的话柄,叫许多人心里的意念显露出来;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他人包括与耶稣相处三年之久的门徒都可以离开,但作为母亲的马利亚却不能离开,她要陪伴心爱的儿子耶稣最后一程,亲眼看见他被钉S字J。她那贞洁、谦卑、顺服、坚强等高尚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效法与尊荣。
2.抹大拉的马利亚:(路加福音8:1-3)过了不多日,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宣讲 神国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个门徒,还有被恶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经治好的几个妇女,内中有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约亚拿,并苏撒拿,和好些别的妇女,都是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
(马可福音16:9-11)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稣复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耶稣从她身上曾赶出七个鬼)。她去告诉那向来跟随耶稣的人;那时他们正哀恸哭泣。他们听见耶稣活了,被马利亚看见,却是不信。
这个抹大拉的马利亚曾被七个鬼附着,是人,却活着不像人,是耶稣赶出她身上的鬼,让她得了自由与释放,活着像人。从此,为了报答主的恩典,马利亚就一直跟随耶稣布道团,用自已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马利亚的跟随,是到底的跟随,她没有因着宗教领袖们对耶稣的反对而放弃,没有因着环境的艰难而退缩,没有因着门徒的跌倒而灰心……马利亚默默地用自已的行动,来表达对主耶稣感谢与爱戴。耶稣也被马利亚的爱所感动,在他复活的黎明,顾不得升天去见天父,就第一个向她显现,安慰她的伤心。
抹大拉的马利亚,因着陪伴耶稣在世上的最后一程,有幸成为耶稣受难与复活的见证人,成为第一个听见复活主声音,也成为传扬耶稣复活喜讯的第一人(约翰福音20:1-18)。
3.撒罗米:(马可福音16:1)过了安息日,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并撒罗米,买了香膏要去膏耶稣的身体。
这个撒罗米是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她无怨无悔地把两个儿子雅各与约翰完全的奉献给主。耶稣在世工作时,她曾替两个儿子向主求坐在他的左右:(马太福音20:20-21)那时,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他一件事。耶稣说:“你要什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
4.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革罗罢”的意思是“有名誉的父亲。”四福音书中仅(约翰福音19:25)提到‘革罗罢’的名字,据说他就是使徒雅各(小雅各)的父亲,又名亚勒腓(参可3:18),他的妻子也叫马利亚(参可16:1)。
另有解经家认为,此‘革罗罢’就是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与复活的主同行的‘革流巴’(参路24:13-18)。
这几个妇女代表平常、软弱、被人轻看的信徒,素日默默地跟随并服侍主,当其他的门徒弃主而逃(参可14:50)时,她们仍一直跟随主到S字J下,也就是跟随主直到死地,所以她们能作基督死而复活的见证(参徒3:15)。
二、爱的使徒约翰
1.耶稣呼召渔夫约翰:(马太福音4:21-22)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约翰福音1:35-37)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 神的羔羊!”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
约翰的父亲西庇太是个大渔户,家里还有雇工。但富裕的家境并不影响他们一家对信仰的追求以及对神的敬畏。他们兄弟二人先是跟随施洗约翰作了他的门徒,但施洗约翰看见耶稣,就把他们介绍给了耶稣,他们就转去跟随耶稣了。可能是后来又回去打鱼,耶稣遇见他们兄弟时,他们正在船上补网,就呼召他们,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成为耶稣的忠实门徒。
2.约翰名列使徒行列:(马可福音3:13-14,16-17)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耶稣从跟随他的门徒中拣选使徒时,雅各、约翰兄弟榜上有名。因着雅各和他兄弟约翰脾气暴躁,耶稣给他们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路加福音9:51-56)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便打发使者在他前头走。他们到了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要为他预备。那里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他的门徒雅各、约翰看见了,就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做的吗?”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往别的村庄去了。
但他们渐渐被主的爱所影响,后来成了爱的使徒。
3.约翰成为耶稣三个最爱的门徒之一:(马可福音5:35-37)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于是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同去,不许别人跟随他。
(马太福音17:1-2)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
(马太福音26:37-38)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
约翰体贴主的心,渐渐成为耶稣最爱的三个门徒之一,耶稣去复活睚鲁的女儿、登山变像以及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时候,都带着他们三个。
4.约翰跟随耶稣到大祭司院子里:(约翰福音18:15-17)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
我们不知道耶稣被捕的时候约翰是否也与其他门徒一同逃跑,但知道他和彼得都跟随耶稣,约翰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里,彼得却站在门外。约翰与大祭司家的人熟悉,因此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约翰告诉看门的使女自已是耶稣的门徒,彼得却不敢承认。
5.耶稣把母亲托付给爱徒约翰:(约翰福音19:26-27)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在S字J下,耶稣把母亲托付给约翰,让他替自已为母亲养老送终。也因着耶稣的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与约翰的关系成为崭新的母子关系。从此,约翰就把马利亚接到自已的家,为她养老送终。使徒约翰后来在以弗所定居,把马利亚带到了以弗所,传统认为马利亚和约翰的坟墓都在以弗所。
6.约翰的著作:(约翰福音20:31)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 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在耶稣的十二使徒中,只有约翰寿终正寝,活到近百岁才被主平安接走。约翰不仅写下了《约》、《约一、二、三》,还写下了《启示录》,在新约教会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埋葬耶稣的约瑟与尼哥底母
1.约瑟其人:(马太福音27:57)到了晚上,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也是耶稣的门徒。
(马可福音15:42-43a)到了晚上,因为这是预备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有亚利马太的约瑟前来,他是尊贵的议士,也是等候 神国的。
(路加福音23:50-51)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 神国的人。
(约翰福音19:38a)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
“晚上”原文是指黄昏逐渐接近日落之时,而安息日是从当天下午六点日落之后,到翌日下午六点日落为止,所以这时仍算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可15:42)”。犹太人因在安息日不能随意行动和工作,要在前一天做好预备,所以称安息日的前一天(星期五)为“预备日”。
四福音书中都记载了安葬耶稣的一个重要人物——约瑟,他是亚利马太人,耶稣的门徒,他是个财主,是尊贵的议士,也是等候神国的。约瑟为人善良公义,并没有与众人同流合污,参与图谋杀害耶稣的事件。(马太福音27:57)这里特别指明他是个“财主”,应验了主耶稣“与财主同葬”的预言(赛53:9)。(马可福音15:43a)这里特别指明他是个“尊贵的议士”,表明他是公会的成员(路23:50-51),有着尊贵的身份。
2.尼哥底母其人:(约翰福音3:1-3,14-15)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 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 神同在,无人能行。”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 神的国。”……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
(约翰福音19:39)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
这个尼哥底母不仅是受人尊重的法利赛人,也是犹太人的官,公会的一员(约3:1;12:42),当其他法利赛人公然抵挡耶稣的时候,他却不与他人同流合污,而是在暗中对耶稣进行察言观色,听其言,观其行,看出他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对真理的渴慕使尼哥底母放下架子,撇下面子,勇敢地走进耶稣的真理小屋。耶稣知道尼哥底母的需要,开门见山地与他谈重生,尼哥底母得了重生后,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秘密跟随耶稣。后来当公会想谋害耶稣的时候,他勇敢地在公会前为主耶稣辩护:(约翰福音7:50-52)内中有尼哥底母,就是从前去见耶稣的,对他们说:“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他们回答说:“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
耶稣S字J的大爱终于感动了尼哥底母,他不再暗暗作门徒,不再顾及自已的前程,愿意把自已当做活祭献上,因此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他要以一个王的规格来安葬耶稣,公然地向神、向魔鬼、向世人宣告,他是耶稣的一个门徒。
3.约瑟求耶稣的身体:(马太福音27:58)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彼拉多就吩咐给他。
(马可福音15:43b-45)他放胆进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彼拉多诧异耶稣已经死了,便叫百夫长来,问他耶稣死了久不久。既从百夫长得知实情,就把耶稣的尸首赐给约瑟。
(约翰福音19:38b)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
约瑟利用神赋予他的高贵身份,放胆进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彼拉多诧异耶稣已经死了,便叫来看守耶稣的百夫长,问他耶稣死了久不久。一般人被钉在S字J上,通常要两、三天才断气。主耶稣可能因为受过过重的鞭伤,身体虚弱,所以当日未经打断腿就已经死了(约19:33),事非寻常,因此“彼拉多诧异耶稣已经死了”。
既从百夫长得知耶稣已死,就把耶稣的身体赐给了约瑟。他人要活着的、能够行神迹的耶稣,约瑟却要受辱的、死去的耶稣,表示他信仰的纯正与信心的坚固。
4.约瑟和尼哥底母安葬耶稣:(马太福音27:59-60)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好,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就是他凿在磐石里的。他又把大石头滚到墓门口,就去了。
(马可福音15:46)约瑟买了细麻布,把耶稣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凿出来的坟墓里,又滚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
(路加福音23:52-54)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
(约翰福音19:40-42)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在耶稣钉S字J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是从来没有葬过人的。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又因那坟墓近,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
约瑟就去从S字J上取下了耶稣的身体,尼哥底母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这是个很大的数量,足够皇家葬礼所用。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用干净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耶稣的身体,把耶稣以一个王的规格安放在约瑟自己的新坟墓里,就是他凿在磐石里的。“新坟墓”指从未使用过的坟墓,说明复活的只能是主耶稣,而不会误会是别人。他们又把大石头滚到墓门口,就去了。现在他更是与约瑟一同将自己门徒的身份公诸于世,同心协力地确保主耶稣得到尊荣的葬礼。
罗马人一般不为钉死在S字J上的人下葬,只将尸体卸下丢在地上,任凭野兽与飞鸟来践踏。犹太人按照律法,挂在木头上的尸体必须在天黑之前下葬(申21:22-23),但只把被处死的犯人埋在公墓里。约瑟和尼哥底母二人安排的耶稣的葬礼既符合犹太律法,又不同一般,高贵得体。他们不但勇敢地埋葬了耶稣的身体,也勇敢地埋葬了过去的自己,从犹太教里彻底分别出来。约瑟和尼哥底母的及时出现,完成了耶稣的安葬,使他不至于抛尸荒野,也证明了耶稣的确死了。
耶稣降生的时候,有几个东方的博士特来拜他,献上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马太福音2:1-2,11)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
耶稣断气的时候,也的两个尊贵的议士约瑟和尼哥底母来安葬耶稣,他们奉献上自已的新坟墓与约有一百斤的没药和沉香。
总结: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抹大拉的马利亚和撒罗米等妇女都是软弱的人,然而,因着对耶稣的爱使她们勇敢地跟随耶稣到S字J下,成为耶稣受难与复活的见证人。使徒约翰成为唯一的一个跟随耶稣到S字J下的人,他写下的著作《约》、《约一、二、三》与《启示录》,在教会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约瑟与底母尼哥本来是暗暗地作主的门徒,但S字J的大爱激励了他们,使他们终于放下一切的顾虑,勇敢地站出来,在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埋葬了主耶稣,以他们的实际行为见证自已已经是耶稣的忠实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