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18:15-18;25-27
上周二我们讲到耶稣的《被捕与受审》,今天我们讲18章的第二个主题《彼得三次不认主》。
一、彼得三次不认主(15-18,25-27)7
1.彼得“跟着”耶稣:(约翰福音18:15a)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
(马太福音26:56b,58)当下,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彼得远远地跟着耶稣,直到大祭司的院子,进到里面,就和差役同坐,要看这事到底怎样。
耶稣被捕的时候,门徒都离开耶稣逃走了,只有使徒约翰还紧紧跟随耶稣,而彼得也在远远跟着耶稣。彼得能够在那种形势下跟随耶稣,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只可惜他是远远地跟着。约翰依然不写自己的名字,而用“一个门徒”来代替。
2.约翰领彼得进去:(约翰福音18:15b-16)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
犹太人认识大祭司并不稀罕,但“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就不一般,所指的并非泛泛之交,因他能够进入大祭司的屋子,还带着彼得进去(参16节);这可能是由于他的家境相当富裕(参可1:20),而与大祭司家有亲密的来往关系。“大祭司的院子”‘院子’指周围建有房子的露天院落。约翰认识大祭司亚那,他就同耶稣一同进大祭司的院子里。彼得却站在了门外,约翰看见了,就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领彼得进去了。
3.彼得首次不认耶稣:(约翰福音18:17)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
看门的使女看见彼得,就认得他,对他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可见她已经知道约翰是耶稣的门徒,所以顺便问彼得不也是耶稣的门徒吗?未必怀有恶意,却使彼得吓得手足无措。“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么?”根据原文的语法,这样的问题,是预期一个否定的答案。‘这人’在原文含轻蔑的意味,类似‘这个家伙’,可见这个使女也藐视耶稣。一个凭着血气跟从主的人,经不起一个弱小使女的一句话。所以自己以为站立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而彼得出于惧怕,立即否认自己是耶稣的门徒“我不是。”彼得是怕被耶稣连累啊!若不是遇见这事,彼得怎么知道自己能够软弱到这种地步呢?这是他失败的第一步。
在风平浪静的环境里,很难看出一个人生命的光景,但一遇见风浪,各人的生命光景就会暴露无余了。(马太福音7:24-27)“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4.彼得同他们站着烤火:(约翰福音18:18)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耶路撒冷城海拔750米,逾越节是阳历三、四月间,晚上还很冷,大祭司的仆人和差役生了炭火,站着在那里烤火,彼得就同他们站在那里烤火,彼得把自己装成他们中的一员,好浑水摸鱼。他们烤火,我也烤火,大家都在烤火。
5.彼得再次不认耶稣:(约翰福音18:25)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他的门徒吗?”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
亚那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时,彼得也跟了去,他正站着烤火的时候,有人看见了他,就对他说“你不也是他的门徒吗?”‘有人’原文是复数词,表示不只一个人;当时有一班仆婢围着火堆谈话,极可能有几个人同时发出同样的疑问,所以马太说是另一个使女问这个问题(参太26:71),马可说是同一个使女(参可14:69),而路加则说是另一个男人(参路22:58)。“你不也是他的门徒么?”这个问题,和第17节一样,所预期的是否定的答案。他们可能没有想到,会在大祭司的院子里遇见主耶稣的一个门徒,但似乎又觉得不妨一问,不一定有恶意。正所谓“那壶不开提那壶,”越是不愿意人提问的人越问。彼得越是怕别人说他是耶稣的门徒,偏偏走到那里,总有人认出他来,说他是耶稣的门徒,可见彼得平时紧紧追随耶稣,耶稣走到那里,他就跟到那里。彼得再次不承认“我不是。”
6.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吗?(约翰福音18:26)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说:“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吗?”
大祭司的仆人马勒古的亲属,亲眼看见彼得与耶稣同在客西马尼园,因此说“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吗?”彼得凭一时血气之勇,拔刀削掉了马勒古的耳朵(10节),却在马勒古亲属的质问下跌倒。可见血气之勇不能持久,也绝无属灵的功效,凭血气行事的,必会自食血气之果。“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只有约翰记述这个细节。身为伤者的亲属,会比其他人对那动刀者更有兴趣;但当时在花园内的光是昏暗的,正如此时在院子内的情形一样,在炭火的光中看得并不很清楚。
“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么?”这个问题所预期的答案是肯定的,可见彼得此刻所面临的形势比前更险恶。
7.彼得三次不认主:(约翰福音18:27)彼得又不承认。立时鸡就叫了。
在事实面前,彼得又不承认,立时鸡就叫了,应验了耶稣的预言:(约翰福音13:38)耶稣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几个小时前,彼得还在信誓旦旦地向耶稣表示“我愿意为你舍命。”但几个小时后,就软弱到不敢认主的地步,彼得是神所重用的人,但他也是人,也会软弱、失败、跌倒。这就应验耶稣预言彼得将三次不认他(13:38,约18:17、25、27节)。在其它福音书里,我们知道彼得就在此时,夺门而出,恸哭非常。(马太福音10:32-33)“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神安排环境,叫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受试验,而且越来越厉害,直到我们完全认识自己的软弱而不再信靠自己为止。主允许彼得跌倒,但却不允许彼得失落,所以安排了环境来挽回他,借着鸡叫来唤醒他。彼得爱耶稣,他真的愿意为主舍命,这并非他的毫言壮语,然而,彼得不知道自己的肉体有多么的软弱,彼得这次跌倒后,再也不敢夸口,彻底谦卑下来。彼得如此,你我又如何?
二、犹大卖主与彼得不认主2
犹大卖主与彼得不认主都是严重的罪行,所不同的是:犹大卖主是出于他不信的恶心;而彼得不认主则是一时的软弱。
(一)犹大卖主:5
1.犹大去见祭司长:(马太福音26:14-16)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从那时候,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
“当下”是指上文马利亚膏主的事,犹大本来装作关心穷人的样子指责她“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约翰福音12:5)?”犹大本想得到耶稣的称赞,不想耶稣反而称赞马利亚:(马太福音26:10-13)耶稣看出他们的意思,就说:“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做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
耶稣称赞马利亚,使得犹大下不了台,这件事就成为犹大出卖耶稣的导火索。就在这个时候,犹大贪心发动,他主动去找到祭司长,与他们商量把耶稣交给他们的事。可见犹大知道祭司长要谋杀耶稣的事“那时,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聚集在大祭司称为该亚法的院里。大家商议要用诡计拿住耶稣,杀他(马太福音26:3-4)。”祭司长知道犹大贪财心切,因此只给他三十块钱,为了这三十块钱,犹大开始找机会把耶稣交给他们。我们看到,马利亚是抓住机会膏主,而犹大是找机会卖主。主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记载,当时一个男奴隶的价格是三十舍客勒银子,女奴隶是二十舍客勒银子。
我们看到,祭司长要杀害耶稣,需要犹大;而犹大出卖耶稣的计谋得逞,也需要祭司长。他们一拍即合,这桩肮脏的交易就如此轻而易举地成就了。犹大以为出卖的是耶稣的血,不想出卖的却是自己的灵魂。今天,犹大与祭司长的交易还在进行中……
2.拉比,是我吗:(马太福音26:20-25)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坐席。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他们就甚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说:“主,是我吗?”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卖耶稣的犹大问他说:“拉比,是我吗?”耶稣说:“你说的是。”
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指出他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耶稣了,其他门徒就很是忧愁,一个一个地问耶稣“主,是我吗?”他们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做出这种事情。看到其他门徒都问主,犹大也装腔作势地问耶稣“拉比,是我吗?”在犹大眼里,耶稣只是一个杰出的、伟大的拉比,而不是基督,神的儿子。耶稣也明明地告诉了犹大“你说的是。”犹大跟随耶稣三年,但耶稣却说他是“灭亡之子,”他却从未接受耶稣作他的救主与生命的主。
3.“请拉比安”:(马太福音26:47-50)说话之间,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那里与他同来。那卖耶稣的给了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犹大随即到耶稣跟前,说:“请拉比安”,就与他亲嘴。耶稣对他说:“朋友,你来要做的事,就做吧!”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稣。
在那个最黑暗的夜间,犹大带领人来捉拿耶稣,以人世间最亲密的动作“亲嘴”作他指认耶稣的暗号。“请拉比安”也是犹大对耶稣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在人看来,犹大是何等的爱他的主,却不知人心何等的诡诈。全知的耶稣当然知道一切,耶稣在这种时候,依然称呼犹大是“朋友”,对他没有一点恶意,“你来要做的事,就做吧!”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稣。神赐给人自由意志,从来不勉强人去做什么,但要人为自己的自由买单。耶稣许可犹大出卖他,但承担这一切后果的只能是犹大自己。
4.犹大后悔:(马太福音27:3-4)这时候,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们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
耶稣于犹大,只有恩情,没有仇情。“这时候”是魔鬼猖狂的时候,是耶稣被定罪的时候,是黑暗当权的时候。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此时魔鬼利用完了犹大,就离开了他。犹大良心发现,就后悔,把他出卖耶稣所得的那三十块钱拿了回来,交给祭司长与长老,向他们承认自己“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这些冷酷的祭司长与长老却对他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他们不愿意承担犹大出卖耶稣的罪行,要犹大自己去承担。犹大也承认耶稣是“无辜之人,”见证耶稣是义人。
5.犹大吊死:(马太福音27:5-10)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祭司长拾起银钱来,说:“这是血价,不可放在库里。”他们商议,就用那银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为要埋葬外乡人。所以那块田直到今日还叫做“血田”。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他们用那三十块钱,就是被估定之人的价钱,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买了窑户的一块田;这是照着主所吩咐我的。”
(使徒行传1:15-20)那时,有许多人聚会,约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就在弟兄中间站起来,说:“弟兄们!圣灵藉大卫的口,在圣经上预言领人捉拿耶稣的犹大,这话是必须应验的。他本来列在我们数中,并且在使徒的职任上得了一份。这人用他作恶的工价买了一块田,以后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住在耶路撒冷的众人都知道这事,所以按着他们那里的话给那块田起名叫亚革大马,就是“血田”的意思。因为诗篇上写着说:愿他的住处变为荒场,无人在内居住;又说:愿别人得他的职分。
犹大受不了自己良心的控告与谴责,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结果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结束了自己可耻的一生。等待犹大的,将是神公义的审判。祭司长知道这是血价,不可放在库里。他们商议,就用那银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为要埋葬外乡人。所以那块田叫做“血田”。(撒迦利亚书11:12-13)我对他们说:“你们若以为美,就给我工价。不然,就罢了!”于是他们给了三十块钱作为我的工价。耶和华吩咐我说:“要把众人所估定美好的价值丢给窑户。”我便将这三十块钱,在耶和华的殿中丢给窑户了。这里说“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是笔误。
犹大曾被主拣选作主的门徒,三年之久跟随耶稣生活在一起,他上过最好的神学院,有着最好的老师耶稣以及同学彼得、约翰他们,他亲眼看到耶稣所行的诸多神迹,亲耳听到耶稣诸多的教训,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再好的环境都与犹大无益。(哥林多后书4:4)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 神的像。常言道: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再好,内因坏了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二)彼得不认主:8
1.彼得对耶稣有着清楚的认识:(路加福音5:8)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
(马太福音16:16)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儿子。”
(约翰福音6:68-69)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 神的圣者。”
耶稣借用西门的船讲道后,指挥西门下网打鱼,西门一网打了两船的鱼,西门就认识到站在他面前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他是“主”。后来当耶稣对门徒进行信仰考问的时候,西门·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儿子。”五饼两鱼神迹后,耶稣宣布他是生命的粮,其他门徒离开时,西门·彼得依然坚持与主同在,因为他知道耶稣有永生之道,他是神的圣者。
2.彼得愿意为主舍命:(马太福音26:31-35)那时,耶稣对他们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
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预言彼得将三次不认主,但彼得不认识自己的软弱,他的确爱主,以为靠自己血气之勇就可以永不跌倒。彼得表示他愿意与主同死、为主舍命,这是彼得的心声,只是立志为善由得他,他的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太26:39)。
3.环境:(约翰福音18:12-13)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把他捆绑了,先带到亚那面前,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
此时彼得亲眼目睹他的恩主耶稣被捕,其他门徒已经逃跑,只有约翰和彼得还在跟随耶稣,耶稣被带到大祭司的院子里。四围的环境对彼得越来越不利。
4.因惧怕而软弱:(约翰福音18:15-18)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约翰把彼得领进大祭司的院子里,看门的使女立即认出彼得,因为她看到过彼得也和约翰一同跟随耶稣。因此就问彼得“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意思是说“约翰是这人的门徒,你不也是吗?”彼得最怕他人认出,却偏偏被人认出,因此赶紧否认“我不是。”
5.悔改:(路加福音22:61-62)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
彼得在三次不认主之后,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意思是说“你不是刚才还说愿意与我同死吗?”彼得立即想起耶稣预言他将三次不认主,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肉体会软弱到这种地步,因此出去痛哭。彼得悔改了。据说,在以后的岁月里,彼得一听见鸡鸣,就立即起床,流泪祷告直到天亮,以致他脸上出现了两道泪痕。
6.重用:(约翰福音21:15-17)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在马太十六章十七节称约拿)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
彼得虽然有三次不认主的软弱,但耶稣能够体恤他的软弱,对彼得的爱却没有因此改变或减少。在加利利海边,也是耶稣初次呼召彼得的地方,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为他们预备早餐。饭后,耶稣三问彼得爱主之心,把牧养群羊的重任托付给了彼得。
7.刚强:(使徒行传5:29)彼得和众使徒回答说:“顺从 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
(使徒行传12:1-4,6)那时,希律王下手苦害教会中几个人,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他见犹太人喜欢这事,又去捉拿彼得。那时正是除酵的日子。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监里,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个人,意思要在逾越节后把他提出来,当着百姓办他。……希律将要提他出来的前一夜,彼得被两条铁链锁着,睡在两个兵丁当中;看守的人也在门外看守。
圣灵降临后,彼得被圣灵充满,软弱变成了刚强。在官府面前,彼得毫不惧怕,提出“顺从 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被希律捉拿后,就在希律要杀他的前夜,彼得安然入睡,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生死祸福,两般皆可,可见此时彼得生命的成熟与老练。
8.殉道:(约翰福音21:18-19)“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 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
耶稣复活后曾预言彼得将为主殉道,彼得在晚年的时候,在罗马为耶稣倒钉S字J,坦然见主。